福特加薪给国内大循环的启示

财经
2020
09/24
10:48
Mr. Liu
分享

韩和元

传奇人物李·艾柯卡在其自传中,曾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作出过一个与主流观点迥然不同的评价。大部分人认为,福特一生中最杰出的贡献,是他在1913年创立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因为,得益于这一技术和制度的创新,汽车装配速度提高了8倍,第一次实现每10秒钟诞生一辆汽车的神话。但艾柯卡却认为,福特对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所推广的高薪制。

1914年1月,福特宣布将他企业里工人的工资增加一倍,使员工工资达到日薪5美元,这在当时可说是前所未有的高薪。自然,福特的这一举措很快就上了当时全球新闻的“头条”,福特这一举动让企业家同行和媒体震惊不已,他们都认为福特是疯了,真疯了。人们普遍认为,福特公司很快就会被暴涨的用工成本压垮。舆论显然想看福特从神坛跌落的笑话。

面对舆论带来的压力,福特不为所动,他坚信他的抉择是对的。艾柯卡这样描述,“福特朴素的初衷是,如果连生产汽车的人都买不起汽车,还指望谁来买?如果没有人买得起,他造的车卖给谁?他的目的就是通过加薪创造一支庞大的富裕工人队伍,进而使得他们有能力去购买从福特流水线上出产的T型车。”在福特的坚持下,很快他的高薪构想就变成了现实。

专门研究福特汽车公司的企业历史学家罗伯特·克雷普基在一篇文章里写道:“福特此举让他的T型车更为畅销,因为他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工人阶层,推动了美国中产阶级数量的增长。”

福特收获的显然比这要多得多。他的工资改革,极大地增加了他企业里员工的归属感。在实施“新政”之前,福特公司的员工流动率高达380%,而在新政后,这一数据骤降至90%,旷工率更是从10%降到了0.3%。福特公司的工人们开始以在福特工作为荣,休息日还要将公司的徽章别在领带上,因为走在街上会引来羡慕的目光。

对此,当时的美国媒体感叹,5美元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人口大迁移,找工作的人,在福特公司门前排起了看不到尽头的长队。对福特公司意义更为重大的是,越来越多的优秀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被吸收进来,成为其不断寻求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克雷普基就感慨道:“那些有了归属感的员工又为他生产了更多更好的产品。”

而早于2009年时,美国军事政治专家乔治·弗里德曼曾在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断言,“中国以出口为主的结构,会在未来10年里,给它带来麻烦。”他所给予的理由是“中国是没有内部经济(internal economy)的国家,如果欧洲和美国不买中国产品,那么它就无法生存”,在他看来,“中国就像外部世界的人质”。

乔治·弗里德曼的话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确如他所预判的,如今我国过于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的确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未来怎么走,这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所幸的是,中央适时提出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战略。而实现这一战略,福特的高薪制不失为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案例。

给工人涨工资,提高其消费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打造一个富足的产业工人阶层。反过来,又将有助于我们由出口和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向消费拉动的经济模式转型。

只有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才能确保与之匹配的购买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消化过剩的产能,减少社会的不稳定性因素,同时亦可摆脱对出口和投资的过度依赖,摆脱对欧美国家的过度依赖,进而实现“国内大循环”。从而在货币政策、外交及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大的独立和自主权。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福特模式固然值得推行,但成本不能只由企业承担,更有赖于政府,有赖于政府在企业为员工涨薪的同时,相应地减免税收、减低企业运营成本。唯有如此,才能让企业挺过最初的困难期,才能让“通过加薪创造一支庞大的富裕工人队伍,进而使得他们有能力去购买他们自己生产的产品”成为现实,才能让商品在国内市场切实地循环起来。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