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9月份中国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三季度经济回暖势头较强,但部分行业复苏依然较为困难。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庞溟
编 辑丨李靖云
图 / 图虫创意
从最近公布的一系列宏观数据来看,9月份中国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三季度经济回暖势头较强,预计有望回归中高速增长。
但是,部分行业复苏依然较为困难,内外需不足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依然相互交织,亟需更有效的政策支持,并应留意接下来经济增长有可能继续面临的若干困难、风险点与不确定性。
在就业方面仍存压力
8月城镇调查失业率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至5.6%,主要就业年龄群体与就业重点人群失业率均环比下降,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连续3个月超过46小时,说明大力推动灵活就业、新型就业、平台经济,为改善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1-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6.8%。
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总体失业率与各群体失业率仍较高,特别是8月20-24岁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调查失业率比上年同期高了5.4个百分点,而且并未如往年一般相比7月有所回落。
图 / 图虫创意
在消费方面复苏仍乏力
8月消费数据年内首次“转正”,汽车类商品零售与可选消费拉动明显,消费升级明显加快,新型消费保持快速增长。
与前期消费复苏阶段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日用品等必选消费项目的主要拉动不同,8月份服装、化妆品、金银珠宝等可选消费项目与汽车类商品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8%,继续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但同月狭义乘用车综合销售量同比增长9.0%,表明近期汽车市场销售的回暖更多是由与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快速恢复有关的商务车拉动,未来变化值得谨慎观察。餐饮收入仍是消费修复的主要拖累,同比下降7.0%(7月份:11.0%)。
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23.8万亿元,同比增长下跌8.6%。
如果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要达到2019年41.2万亿元的水平,则2020年9-12月社零总额必须达到17.3万亿元的规模,这意味着同比增速将高达16%。
如果更为现实地假设2020年9-12月消费同比增幅为3%和5%的情形,全年消费同比增速也仅能大致到达-5%和-4%的区间。
可以说,2020年全年的消费负增长很大概率会成为现实,也就是说,今年内地的经济增长主要将依靠投资和净出口拉动企稳。
在进出口方面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解封复产、需求回暖,近期出口和贸易顺差均实现快速增长。
8月份内地以美元计价出口贸易额为2353亿美元,同比强劲增长9.5%,增速比7月份加快2.3个百分点,超市场预期,连续三个月实现增长;
8月份贸易顺差为589亿美元,同比增长70%,连续六个月保持顺差,表明内地出口产品仍具有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但考虑到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不确定性、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回潮、地缘政治风险持续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有可能在逐步复产后重新获得此前由内地出口取代的部分市场份额,接下来的外贸形势不确定性仍较高,净出口对全年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应谨慎观察。
在投资方面存在隐忧
8月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势头,主要来自当月制造业投资增速显着上扬至5%以及近期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下的地产投资保持双位数增长。但制造业对工业投资的拖累仍存,地产投资增速也可能受到新开工增速下滑、地产融资约束、调控政策趋紧等因素制约。
8月份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速已连续三个月持续回落,基建投资的拉动更是从5月最高点连续四个月回落,教育类、卫生类等投资拉动也较前期有所回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且仍慢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逐步恢复的整体步伐。
显然,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是政府弥补有效需求不足、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图 / 图虫创意
考虑到地方财政偿付压力与合资格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储备的难度较大,应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重心转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并防止公共部门投资挤出私人投资。
以基本建设投资为主的“四万亿”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使投资对2009年内地GDP增长贡献率高达85%,但之后若干年出现了房地产泡沫积聚、地方政府债务攀升、银行坏账风险加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负面影响和后遗症,应引以为鉴,加大在货币政策独立性与金融体系自主权、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约束机制、国有企业和国资平台债务风险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建设。
1-8月份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主要得益于3.75万亿地方专项债以及配套信贷资金的支持。
考虑到8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节奏已明显提速,预计9月财政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将实现较快增长,后续专项债资金的拨付和使用也将加速。
截至8月底,在1.7万亿元直达资金中已形成实际支出超过7000亿元,后续约1万亿元的直达资金支出将带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较快增长。
目前财政支出进度滞后于序时进度与去年同期,1-8月份财政支出规模占全年预算支出的60.5%,低于上年同期进度的比例缩小至3.6个百分点,而1-7月份时这一比例为3.9个百分点,可见支出端发力仍有较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我们继续预计逆周期调控措施和需求释放,有助于宏观经济企稳反弹。我们认为,稳就业、保就业仍应是当前宏观政策的首要任务,而货币宽松政策的总规模和政策空间有可能边际缩减。
在积极有为、注重实效的财政政策方面,随着经济继续修复,财政收入增速中枢有望进一步回升,税费减免、财政刺激与投资拉动将继续,预算赤字率和政府债务额度的提高,有助于支持财政政策较大的上升空间。
在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重新抬头的背景下,应化危为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国际合作,向全球投资者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稳定跨国投资者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深化国内改革进程。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华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
本期编辑 南瓜,实习生思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