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芯基建”。
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并购史。2015年,半导体行业30起并购交易的规模达到1077亿美元,创下历史记录。2020年,受卫生事件影响半导体行业上半年的并购几乎停滞,但7月开始,接连宣布的5笔大规模并购总额就高达1150亿美元,创造了半导体行业并购的新纪录。
2020年半导体并购金额为何创造了新纪录?巨头们强强联合的背后代表着怎样的趋势?国内芯片行业2-5年内也会开始密集并购的判断从何而来?
全球半导体行业并购
达创纪录的1170亿美元
上一个半导体行业的并购大年2015年,1077亿美元的并购规模超过了此前7年的总和,那时大规模并购的重要原因,是芯片公司为了应对营收增长放缓和成本上涨。此后几年,半导体行业的并购交易金额逐渐降低。
直到2019年,前8个月的20笔并购金额约280亿美元,接近2017年全年并购金额,且显现出优势互补的并购特点,比如英伟达(NVDA.US)69亿美元收购Mellanox为了加强其数据中心和HPC业务的优势。
“整个科技产业都进入了一个新的爆发增长期,近年来的大规模并购主要是为全面的数字世界做规划。卫生事件对数字化转型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OMDIA半导体首席分析师何晖表示。
卫生事件发挥催化作用的同时,也影响了半导体的并购活动。半导体市场咨询机构IC
Insights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并购规模仅为约20亿美元。7月份时,亚德诺半导体(ADI.US)以210亿美元收购Maxim(MXIM.US)开启了2020年的大规模并购。9月,英伟达宣布以400亿美元收购ARM,创下半导体史上单笔最大金额收购。
来源:IC
Insights到了10月份,三笔大规模并购集中宣布。先是SK海力士以9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NAND闪存芯片业务,然后AMD以350亿美元收购FPGA供应商Xilinx(XLNX.US),月底Marvell(美满电子)以100亿美元收购光通信及数据互联模拟芯片商Inphi(IPHI.US)。短短三个月内的5笔交易就创造了半导体历史的并购新纪录,这其中有多重因素。
何晖表示,“之前的预测就认为2020年左右是移动计算向无处不在的计算转变的时间点,卫生事件让这一转变成为确定的趋势,而新的趋势和应用可能需要一些资源的整合。”
华登国际副总裁苏东从财务角度解析,AI热潮让英伟达和AMD的市值大增,再加上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两家公司有足够的资本进行收购。另外,由于半导体行业已经持续并购多年,大公司持续通过合并的方式强强联合,交易的金额自然也越来越大。
“竞争对手在通过合并的方式做大做强,其它公司也必须走这条路。”苏东如此解读当下的巨头合并。
曾任AMD研发总监,如今是肇观电子CEO冯歆鹏和苏东持有相同的看法。冯歆鹏同时指出,“手机市场品牌越来越集中,下游终端客户越来越强势,上游的芯片供应商也要规模变大,才好在价值链里继续生存。”
同样是拥有芯片行业丰富产业经验,曾创立Marvell中国芯片研发部门,现探境科技CEO鲁勇也对雷锋网说:“现在大的趋势是渠道和终端的话语权越来越重,比如像苹果这样的公司,给其供货的芯片公司的利润其实很薄,芯片公司不像过去那样有比较高的话语权,这造成了芯片公司进一步的抱团取暖。”
无处不在计算的行业趋势,充足的资金储备,以及芯片公司话语权的减弱等因素共同作用,创造了2020年半导体行业并购的金额的新纪录,这些并购如果都达成,将从不同层面给半导体行业带来影响。
巨头并购不会改变强者恒强局面
“我认为,整个半导体行业已经进入了应用定义硬件的时代。从芯片到终端再到软件的生态变得更加重要,巨头们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生态。”何晖表示,“同时,应用的多样性也需要异构芯片提供更高的灵活性。”
在2015年的那一轮并购热潮中,英特尔花费167亿美元收购当时第二大FPGA供应商Altera,此后又通过一系列收购完成了CPU、GPU、FPGA、AI专用加速器的全面计算架构布局。有意思的是,2020年的新一轮并购,英伟达要在GPU优势的基础上增加CPU,AMD则会在已有CPU、GPU的产品线之外增加FPGA。“
从本质上看,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到完全通用。计算架构从CPU到DSP再到GPU,各大巨头都有自己的优势,但也在试图参与到别人的领域。现在AI计算成为主流,架构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我认为异构是比较明确的趋势。”鲁勇表示。
冯歆鹏也指出,“最先进制程工艺的单芯片制造成本越来越高,通过异构以及Chiplet(小芯片)的方式在服务器市场收到良好效果之后,大家都在朝这个方向发展。相比只提供单一的芯片和解决方案,提供整套的芯片、系统和软件解决方案更有优势。只要一家开始越做越大,其他竞争对手都得跟上。”
进一步分析,英伟达的强项在于GPU,但一直都涉足CPU,其早期做Tegra就是想要在移动市场与高通竞争,如今收购ARM,也是其进一步做深CPU市场的机会。英伟达CEO黄仁勋也将收购ARM视为一生仅有一次的机会。
鲁勇认为,英伟达收购ARM无非就是要切入移动端或是数据中心CPU市场,一个出货量大,一个利润高,符合英伟达一贯的立场。AMD收购Xilinx则有些戏剧性,冯歆鹏告诉雷锋网,“多年前AMD的市值曾不足20亿美元,当时AMD认真考虑出售给Xilinx。如今市值超千亿的AMD反过来收购Xilinx。”
英伟达和AMD借收购实现更灵活计算架构的同时,也与Marvell一样看好数据中心市场。云端服务器丰厚的利润以及爆发的需求都促使巨头们借助并购进一步增强在数据中心市场的竞争力。
2020年的收购也有助于ADI提升竞争力。IC
Insights
2019年全球模拟IC销售统计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TI(德州仪器)市占率达19%,第二的ADI市占10%,位居第七名的Maxim市占4%。如果做简单相加,ADI与Maxim的合并将减少与TI的差距。
巨头们强强联合都期待1+1大于2的效果,但并购后的整合对于任何一笔并购交易都是不小的挑战。过去也有不少公司因为收购付出了巨大代价,比如AMD在2006年宣布收购ATI让其几近破产。
不过冯歆鹏看好AMD收购Xilinx,“Xilinx现任CEO
Victor
Peng此前曾任AMD的副总裁,AMD与Xilinx很多员工的关系都很好,两家公司的领导层很多人都是熟人,双方的合作在执行层面也不存在障碍。”“如果上述5笔并购最终得以达成,全球芯片行业的大格局并不会有太多变化。“苏东表示。全球芯片的大格局预期不变,但创纪录的并购会对中国芯片产业以及终端市场带来影响。
国内芯片行业未来2-5年
将开启大量并购整合
“大公司们的强强联合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只是大和更大的区别。如果过去初创公司过去有生存机会,现在也有。大公司和初创公司的基因不同,大公司有更多的资源和人才,但船大难调头,初创公司做的是创新的产品,这是巨头难以真正捕捉到的。”鲁勇表示。
对于专注AI芯片的探境科技和肇观电子,两位CEO都说他们没有看到巨头并购会带来的影响。“具体的影响可能要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才能慢慢体现出来,因为大公司的合并整合通常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真正完成。
并购让中小型公司想要在大公司已经具备优势的市场竞争,变得非常有挑战,与此相对应,新兴市场对中小型公司更为有利。”冯歆鹏表示。何晖提到,“异构架构的竞争格局一旦形成,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想要突围就会更加困难。
”巨头并购对国内芯片公司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终端厂商已经开始应对芯片公司的强强联合。“一方面,由于制裁的原因,国内的终端厂商都在尝试国产芯片,特别是出货量大的手机公司,为了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他们要扶持国内的芯片公司,这对国产芯片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苏东表示。
“国外大的芯片公司的议价能力本身就已经很高,现在这些大公司的强强合并,让此前可能是手机公司第二或者第三供应商的公司没有了。国内包括小米(01810)和华为都在支持自己的供应链,这种做法很成功。我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有能力的公司也采用这样的方法。”
雷锋网此前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他们表示现在国内的公司对国产芯片的接受度更高了,这就意味着,国内芯片市场在各个领域百花齐放之后,都会成长出标杆性的公司,面对全球竞争。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芯片设计公司可能会有一些合作,也可能是收购。当然,为了国产芯片产业链的自给自足,芯片设计公司也会与制造,材料公司进行更多的合作。”
何晖认为。
现在已经可以陆续看到一些并购,包括韦尔股份135亿元并购豪威科技,北京君正72亿元收购ISSI。苏东指出,现在国内更多的是并购海外的公司。在科创版的影响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产芯片公司上市,三五年后会有很多市值很高,充足的资本会促使他们进行并购。苏东透露:“一些市值已经很高的公司已经开始做基金,开始做一些收购。三五年后应该有更多并购。”
鲁勇的预期更乐观,他认为中国2-3年内就会发生大量并购。也有可能会晚一些,但未来中国一定会发生大量并购。
展望2021年,几位业内资深人士都表示并购会继续,但再出现大规模并购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值得思考的是,2020创纪录的并购在不会对创新的AI芯片公司带来明显影响,也不会影响资深芯片投资人的投资策略,那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编辑:李均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