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买菜莫名被开通“美团月付”,支付1.5元的单车费被开通“美团月付”,叫外卖、网约车等服务均不能幸免。近日,不少网友吐槽自己“被网贷”的奇葩经历。
所谓“美团月付”,是种授信付款服务。依据用户资质,授信额度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开通后即可享受“先消费”的喜悦。此外,下单享受减免优惠,免费领取现金红包,这些都是“美团月付”带来的好处。但现实情况是,不少用户对这种小恩小惠无感,更有甚者觉得“被冒犯”。
总结“美团”们的网贷套路,不外乎以下几种。其一,模糊性套路。平台不会明确告知消费者,而是与用户玩文字游戏,通过语言的伪装考验用户的辨识能力。其二,诱惑性套路。“本单最高立减88元”,看到这些字眼,用户难免心动,开通网贷也就顺理成章。其三,误导性套路。网络平台利用技术优势,在支付界面设置美团月付弹窗,用户误以为点击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于“钻研”的背后,是平台逐利之心。
从法律上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消费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是两项至关重要的消费权利,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是各个经营者必须坚守的底线。更何况,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而消费者在网上点个餐、买个菜、骑个车等,就被默认开通了“美团月付”,就被贷了款,显然属于违法侵权行为,侵犯了用户的消费知情权和选择权。
不告自取的金融服务,消费者不仅不需要,还会用脚投票,这是相当不明智的做法。信用支付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除了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成熟产品,字节、美团、滴滴、携程等也在“杀入”这一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能对消费者付出真心,谁能保障好消费者的利益,谁才能最终赢得市场,更何况,在渗透场景愈发广泛的背景下,信用支付势必会面临有力的监管,谁能守法经营,谁才会走得更远。
(文章来源:城市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