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频出强化人身险监管 推动行业主体回归保险保障

财经
2021
01/13
10:35
亚设网
分享

《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指出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

2020年12月31日,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将近期人身保险产品监管以及监管报告审核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2021年1月6日,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1月11日,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1月12日,发布了《人身保险公司监管主体职责改革方案》。

以问题为导向,监管部门“跨年无休”的节奏,令严监管的氛围深入行业。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业内人士的眼中,这些新规新政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行业主体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认识到这些监管措施的必要性,这将有助于建立良性循环的市场格局。一个令人信任、健康发展的行业,是真正的利好。”

从根本上治理乱象

商业健康险无疑是行业发展的大势。2020年1月23日,银保监会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

近年来,行业健康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30%,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也存在较多突出问题。

为此,监管部门下大力气解决这一问题。2020年1月7日,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下发了《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2021年1月11日,正式印发了《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明确,短期健康险不得保证续保,严禁把短期健康险当做长期健康险进行销售。要求保险公司每半年披露短期健康险业务整体赔付率,接受社会监督。严禁捆绑强制搭售,限制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权利。严禁随意停售,保险公司停售短期健康险产品,应当披露具体停售原因、停售时间,以及后续服务措施等信息。要求保险公司规范设定健康告知信息,不得无理拒赔。

“监管部门对问题把脉很准。”一家寿险公司专业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最令人欣慰的是,监管部门指出‘部分公司无序竞争,不利于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健康保险消费观念’,这体现了一种责任和担当,是对问题本质的认识,有理由相信行业会更好。”

2020年4月3日,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还发布了《关于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保险期间为1年以上以及保险期间为1年但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医疗险适用费率可调,且首次调整时间不早于产品上市销售之日起满3年,调整间隔不得短于1年。

此外,2020年2月26日,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应符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的经营健康保险的条件,并在开办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或服务合作机构。此外,为体现保险公司服务优势,这次修订规定可以将疾病审核和费用支付、失能收入损失审核和费用支付、护理审核和费用支付、健康管理服务等纳入委托事项,使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能够更好地成为商业健康保险的有益补充。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专业副主任宋占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修订实施以后,长期医疗险、短期健康险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以《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为主的健康险监管规则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健康险监管的专业化更是稳步推进。

除健康险领域外,监管部门还开启了意外险市场清理整顿的大幕。2020年3月5日,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意外险改革的意见》,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扭转意外险市场乱象丛生的局面:到2020年底,意外险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基本建立;到2021年底,意外险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基本健全。

同年6月1日,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下发了《意外险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方案》,侧重产品管理、销售管理、渠道管理、理赔管理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有序推进意外险市场的各项改革措施,使市场乱象丛生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表示:“意外险总的保费规模不高,但其渗透力强、保单件数多、保障属性高,监管部门对意外险市场乱象的治理,可以提高保险消费者的获得感。”

对市场变化反应越来越迅速

“开门红”是保险行业习以为常的营销节点。在受疫情影响、业绩承压的环境下,保险公司再度燃起力拼“开门红”的斗志,“开门红”大战一触即发。

对此,监管部门的一纸通知亮明态度。2020年10月29日,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下发了《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人身险公司年度业务平稳发展的通知》,指导保险公司坚持“保险姓保”的发展理念,摒弃片面追求规模和业绩、以高费用换取短期业务发展的经营思路,回归风险保障本源,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全年发展任务,平衡业务发展节奏,有效防控经营风险,促进保险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

很快,保险市场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决心和力度。2020年12月31日,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将近期人身保险产品监管以及监管报告审核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根据上述《通知》要求,对保险公司报送的年度业务发展计划进行了全面审核,并对发现的问题点名数家保险公司,起到了警示作用。

“行业对‘开门红’的利弊心知肚明,但是谁也不想掉队,于是‘开门红’的内卷越来越严重,这实际上脱离了以保险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初衷。监管部门的一系列举措使行业重新认真审视规模和价值的关系,逐步重塑文化内核和发展目标。”某寿险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

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明确指出,将在行业“开门红”、新政策实施等关键节点,对产品开发、销售等行为进行持续监测,坚决打击违规开发保险产品、产品炒停、误导宣传等行为,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采取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并严肃追究责任。

事实上,不仅在传统的关键节点上,监管部门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越来越迅速。2020年以来,各地惠民保险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但借惠民保险热度低价炒作等问题显现。

2020年11月20日,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下发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保险公司在开展定制医疗保险业务时,遵从商业保险经营规律,市场化运作,按照经营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基本原则,合理制定保障方案、科学确定责任范围。

其中,更是明确指出,将重点查处保障方案缺乏必要的数据基础、未按规定使用备案产品或未及时报告保障方案;参与恶意压价竞争;违规支付手续费;夸大宣传、虚假承诺、误导消费者;拖赔惜赔;利用不正当手段套取、骗取医疗保险基金;冒用政府名义进行虚假宣传;泄露参保人信息或擅自用于其它用途等问题。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认为,这将有效避免市场非理性竞争带来的承保亏损风险,有利于产品持续经营,把“好事办好”。

推动行业主体回归保险保障

2020年以来,疫情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保险业也不例外。面对疫情,监管部门第一时间出台措施,指导扩展保险责任,规范赠险和宣传等行为,推广电子化回访,既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展现了保险的责任。

目前,保险行业主体回归保障的格局已经基本确立。曾经一度占比较高的中短期业务得到纠偏,中短期业务保费占比仅为4%,占比从2015年高峰时期下降了近九成,万能险业务占比为15%,占比从2016年高峰时期下降一半。

在这一过程中,监管部门作出了诸多努力。2020年,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后,定期结合市场情况变化研究讨论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调整的必要性及其影响,形成相关建议供监管部门决策参考,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2020年8月11日,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根据非现场监测情况,发现部分保险公司万能险账户财务收益率低于实际结算利率,约谈了12家人身险公司总经理和总精算师,责令整改。随后,保险公司相继根据万能账户实际投资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实际结算利率,降低了利差损等风险隐患。

此外,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推动行业转型,改善业务结构,规范销售行为,提高发展质量,保护合法权益。

在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指导下,2020年11月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这将使新版重疾险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展、赔付条件更为合理、引用标准更加客观权威。

还有《普通型人身保险精算规定》、《关于强化人身保险精算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人身保险公司保单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新规新政的出台,以及对公司和产品存在的典型问题定期通报制度的建立,推动了行业发展行稳致远,增强了保险消费者的信任感。

行业对外开放蹄疾步稳。2020年6月,友邦保险内地分支机构改建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获批,这是国内第一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2020年11月12日,发布《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身保险产品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跨境医疗保险产品、2020版定义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产品等的发展。

据了解,监管部门正在积极推动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发展。例如,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针对长护试点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出台一个试点规范性文件,重点对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投标行为、服务能力、财务管理、风险调节机制、市场退出进行规范,压实公司主体责任,确保服务水平和理赔质量。

正如2020年12月16日,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所说,我国人身保险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人身保险要适应人民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提供丰富优质的产品,这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作者:李致鸿 编辑:马春园)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