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被立案调查背后:连续两年变更审计机构 前三季营收千万亏损过亿

财经
2021
01/13
16:31
亚设网
分享

北京文化被立案调查背后:连续两年变更审计机构 前三季营收千万亏损过亿

刚刚过去的一年,影视行业遭受巨大影响,剧组停工、影院歇业致公司业绩大幅滑坡,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走势亦以向下阶段居多。如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文化,000802.SZ)自2020年以来股价就波动明显,一路从2020年初的12.30元/股阶段性高点,跌至2021年1月12日最新收盘价的4.38元/股,累计下跌63.53%。2021年以来,该股更是在短短7个交易日内下跌25.38%。

股价下行并非无迹可寻。2021年年初,北京文化发布了多个重磅公告,一方面,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该公司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另一方面,北京文化及其高管收到北京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此外,该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中国华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力控股)于近期减持了1.27%的公司股份。于是元旦后甫一开盘,北京文化就连收两个跌停板。

作为《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电影的主出品方,北京文化曾一度是A股的“明星公司”,但2020年其业绩陷入颓势,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8.11万元,同比减少98.15%;实现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减少192.37%。

1月12日,北京文化又连发六条公告,表示因原审计机构聘期已满,公司将变更2020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文化在2019年年底才刚刚变更了审计机构,而2019年之前的审计机构从2006年开始即负责公司的审计工作,已为公司服务了13个会计年度。

被立案调查,连续变更审计机构

1月12日晚间,北京文化一口气发布了六条公告,表示因原审计机构中兴华事务所聘期已满,根据公司工作需要,公司拟变更2020年度会计师事务所为中审众环事务所。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中兴华事务所仅为北京文化服务一年,为公司2019年度财务报告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为公司2019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带有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关于内控审计报告的专项说明中,中兴华事务所提醒报告使用者关注“2019年度北京文化全资子公司发生对部分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计提大额减值损失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文化刚于2019年12月17日变更原审计机构中喜事务所,理由为“预计无法满足公司2019年度审计工作时间要求”。而中喜事务所自2006年开始即负责当时公司名称还为北京旅游的北京文化的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已为该公司服务13个会计年度。

相比变更审计机构,北京文化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且公司高管被下发警示函更为市场所关注。北京文化称公司在2020年12月31日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时,该公司还收到北京证监局分别针对公司及公司高管下发的两份警示函。

公告显示,北京文化2018年多计营业收入约4.6亿元,多计净利润约1.91亿元,2018年年报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同时,北京文化未能对收购子公司进行有效整合,缺少对子公司项目管控、预付资金管理与监督等关键控制环节,内控设计层面存在缺陷;另外,该公司子公司部分项目预算调整、合同签订未经母公司层面审批,内控执行层面存在缺陷;北京文化在对子公司管理、预付款及投资款管控、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2018年年报中内控自我评价报告部分披露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0个,该信息披露不准确。

因上述问题存在,北京文化被北京证监局予以警示,相关违规行为计入诚信档案;宋歌、张云龙、陈晨分别作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及董事会秘书,未按规定履行勤勉尽责义务,被予以警示,相关违规行为计入诚信档案。

而《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8个月前的2020年4月29日,即北京文化发布2019年年报的当天,该公司原副董事长娄晓曦在微博发布的实名举报信,或已经将北京文化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暴露了出来。

其称北京文化存在系统性财务造假,其中就包括“倒改2018年审计报告”一项,并直指高管宋歌、张云龙的问题。而北京文化则称娄晓曦的举报为“不实言论”,并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与娄晓曦实名举报相对的是,2020年4月29日,北京文化一口气发布了37条公告。

其中的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55亿元,同比增长15.3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3.06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25亿元,同比大降1943.12%。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北京文化继2008年出现亏损后11年来首次出现亏损,而此次亏损额即相当于过去十几年的利润总和。

对于2019年的亏损,北京文化将之归结为全资子公司世纪伙伴和星河文化因经营业绩下滑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商誉减值准备。公告显示,北京文化2019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总额为22.47亿元,其中14.76亿元为商誉减值准备,由世纪伙伴(8.34亿元)和星河文化(6.41亿元)两部分构成,一次性计提了收购这两家公司产生的全部商誉。

同时,北京文化还大幅更正了2018年度财务数据,更正后,营业收入骤减4.64亿元、归母净利润骤减2.01亿元。

此外,北京文化还拟以4800万的价格出售世纪伙伴100%股权,相比于当初的收购价,世纪伙伴资产价值缩水96.44%。

就在舆论迅速发酵后,2020年4月30日午夜,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火速对北京文化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对娄晓曦微博举报中涉及的诸多问题作出说明。北京文化则在随后的回复中对所有问题予以否认。

股东减持,业绩不佳

在收到警示函的同时,北京文化还披露了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华力控股在以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911.37万股的情况。此次减持占公司总股本的1.27%,减持后,华力控股持有公司3579.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公告显示,上述减持使华力控股套现5106.45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文化的前身是京西旅游,于1998年登陆深交所主板市场上市。但公司上市后的业绩并不好看,于是其先后四次尝试与天津戈德、华远地产、中迈集团、北京昆仑琨等公司进行重组,失败之后,2005年,京西旅游与北京昆仑琨完成重组,后由“京西旅游”更名为“北京旅游”。

2010年7月,华力控股出资约5.375亿元以10.75元/股的价格收购当时公司名称还为北京旅游的北京文化非公开发行的5000万股股份,占此次非公开发行后总股本的26.67%,加上在二级市场的交易,前者以27.42%的持股比例成为北京旅游第一大股东。

也即华力控股在这十年内已因各种原因先后减持了超过20%的北京文化股份,但与其10.75元/股的收购价相比,1月12日北京文化仅报收于4.38元/股。

不过,重组也未能促进北京旅游业绩显著提升。2011年—2013年,北京旅游营业收入持续逐年下降,分别为1.76亿元、1.66亿元和1.63亿元,随后北京旅游开始转型,主营业务逐渐转向影视行业,并在2014年更名为“北京文化”。

作为《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高票房电影的出品方,北京文化曾经是A股明星公司,但2019年23.06亿元的巨额亏损使其“回到原点”,还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时至2020年,受疫情影响,北京文化报告期内电影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08.11万元,同比减少98.15%;实现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减少192.37%。

在2019年年报中,北京文化曾计划上映多部影片,但实际2020年仅上映了《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和《沐浴之王》这三部影片。

据北京文化发布的《我和我的家乡》票房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10月8日,该片上映8天累计获得18.71亿元的票房收入,公司来源于该片的收益约为0.8亿元—1亿元。最终《我和我的家乡》票房为28.29亿元,以上述比例计算,北京文化通过该片获得的收益约为1.21亿元—1.51亿元,刚好能覆盖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的亏损。

而《沐浴之王》疑因“抄袭”争议,上映不足一月即被影院下线,票房最终停留在4.05亿元。至于《金刚川》虽然获得11.23亿元的票房收入,但北京文化仅为联合出品方,能获得的收益同样不多。

截至1月12日收盘,北京文化报收于4.38元/股,总市值为31.36亿元,2020年全年跌幅为36.81%。

北京文化上市以来股价走势情况(元/股)

北京文化被立案调查背后:连续两年变更审计机构 前三季营收千万亏损过亿

(文章来源:投资时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