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市区级“两会”将陆续召开,会议除了部署新一年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外,审议当地的十四五规划也是重要内容。
各地的十四五规划,当前正在抓紧编制过程中。此前,各地的党委会相继审议通过了本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其中,高质量发展和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是建议的重要内容之一,相信也会成为各地正式出台的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这与中央关于编制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方针一脉相承。在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之后的数日内,李克强总理就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他指出,编制十四五规划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中央的指导精神下,地方上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也突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于补齐短板、锻造长板,这体现了落实新发展理念,同时也是时代之需、人民之需。
高质量发展不用多说,这是适应科技新变化的要求,也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经过几年的推广落实,已经深入人心。
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因为国内和国际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地方上的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也显得非常重要。
在补齐短板方面,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短板。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也存在短板。比如,排在经济总量第一位的广东省提出,碳排放率先达峰后要稳中有降;排在经济总量第二位的江苏也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努力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
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大省为什么强调碳排放问题,就是认识到了这方面存在的短板,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当然,各地发展水平不一样,产业结构也不一样,面对的短板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需要肯定的,在地方十四五规划中要充分认识和阐述自身存在的短板。要看到,现在一些地方在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中,对存在的短板着墨并不多,有的地方产业链条已经出现了问题,却还是不愿意出来多说,认为通过自身调整可以解决,这其实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方法。只有充分认识到短板,认识到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在施政方向上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要说的是锻长板也需要因地制宜,不可能一蹴而就,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比如说,在很多地方的产业布局路线图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为了三大主线,打造制造强省等成为多个省份的目标。提出这一目标的省份中,既有东部沿海的制造业强省,也有中部省份,甚至还有西部边远省份。提出这一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人才储备、技术储备、资金储备等各个方面能否支撑,否则就是一个不可以实现的目标。
目标高、产业新,但是办法少、路径少、政策少、数据少。这一现象是地方上在编制十四五规划中需要尽力克服的。
有时,短板是可以转化为长板的,因为“有板”就有基础,并且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产业基础。比如东北的制造业、山西的煤炭产业等,在转型中,会被认为是“短板”,但是,如果能清醒认识到这些短板,致力于改造、转型、提升,过不了几年,也许就会成为优势产业。
所以,关键是要看到“短板”的优势,进而实施基础产业再造工程,聚焦产业薄弱环节,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中心,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土鸡变凤凰”也是锻造长板的重要渠道。
总之,国家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是就国家整体发展而言的,地方上的规划要在符合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同时,更要因地制宜,尤其是在补短板、锻长板方面,各地都有自己的空间和着力方向。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