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价值线”
抱团股大跌之日有明星基金净值却逆势上涨,啥意思?
在上周,前期抱团股出现大跌。有细心的投资者发现,一些明星基金净值却出现与估算值背离的情况。
以知名基金经理黄兴亮管理的万家行业优选为例,1月14日估算净值跌幅0.64%,结果,当日基金实际上涨0.5%。
范庭芳管理的海富通中小盘重仓股通策医疗、立讯精密、歌尔股份、泸州老窖、长春高新等个股14日纷纷下挫,估算净值跌幅1.29%,结果净值实际上涨0.26%。
谢治宇等管理的兴全合宜,14日净值估算下跌0.56%,实际上涨0.42%,同样由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净值估算下跌0.9%,实际下跌仅略超过0.1%。
聪明的投资者认为:出现这样的背离现象,最有可能的就是,有基金调仓了。
2020年12月27日,中信证券发表《警惕机构抱团瓦解,布局高性价比品种》研报就指出:年末“规模战”和“收益战”压力下,机构继续抱团消费和新能源板块,反而变相刺激场内活跃资金的投机行为,借助主题和赛道逻辑炒作概念,追逐机构重仓板块,驱动板块内前期滞涨的非龙头品种大幅上行,催生出一些不匹配基本面特征的纯市场炒作行情。
中信证券预计,今年年初,排名战结束后机构将迎来集中调仓时点,“机构抱团”逻辑下驱动的投机资金,也大概率会从相关品种中撤出,届时局部投机性抱团将大概率瓦解。
A股历史上的四次抱团瓦解,多可怕?
根据统计,在A股历史上,一共出现了四次大规模的投资抱团瓦解,结局各不相同。
第一次始于2007年二季度,以采掘和化工为代表的周期板块仓位持续提升,由1.4%一度上升至11.5%,并在2008第二季度达到阶段性高点。这次抱团周期的核心逻辑是经济处在扩张周期,强劲的经济利好周期股板块业绩。但在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增长进入断崖式下行,这也导致机构对周期的抱团彻底瓦解。这次抱团“瓦解”后,出现了A股历史上著名的股灾。2008年上证综指从5522跌至1664,一批老股民仍然记忆犹新。
第二次始于2008四季度,机构抱团金融地产,仓位持续提升,并在2009年第二季度达到阶段性高点。这次抱团金融地产的核心逻辑,源于“四万亿”刺激计划的出台。随着刺激政策逐步落实,地产投资增速快速上升。但是随着国务院出台“国十条”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导致了机构对金融房地产抱团的瓦解。2009年8月初,上证达到3478点,接下来就是800点的下跌。
第三次始于2011年一季度,投资者逐渐加大对消费股的持仓,特别是对食品饮料(以白酒为主)的配置仓位持续提升。这次抱团的核心逻辑是熊市中的避险情绪。最终由于白酒塑化剂事件引发了消费板块抱团瓦解。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被曝塑化剂超标2.6倍,导致整个白酒行业萎靡不振,连跌1年多,贵州茅台也从260元下跌至118元(不复权价)
第四次始于2014年四季度,机构投资者持续加大对计算机、传媒等成长板块的配置,核心逻辑是相关行业通过大规模外延式并购从而取得业绩高速增长。但是到了2016
年一季度,并购重组政策出现收紧信号,商誉减值压力给业绩增长蒙上阴影,估值泡沫破裂,机构对以上成长板块的抱团才彻底瓦解。
国金证券认为,抱团瓦解有四个阶段:
1)“集中加仓”阶段:在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板块投资机会获得大部分机构认可,机构投资者集中加大对该板块配置,推动板块走势上行;
2)“持有观望”阶段,已经建仓的机构维持仓位相对稳定,而还没有买入的投资者仍处在观望当中,在这一阶段,持续大幅加仓的节奏有所放缓;
3) “抱团松动”阶段,随着板块的持续上涨,估值泡沫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投资者开始担忧估值过高和交易拥挤等问题,同时投资者在市场寻找新的板块投资机会。此时,板块仓位逐步从高位下降,板块走势或有所回调;
4)“抱团瓦解”阶段,受事件型和基本面等负面冲击影响,投资者集中减仓,板块仓位大幅下降,甚至降到前期低点,板块走势相应大幅下行,形成“踩踏式下跌”。
国金证券统计了四次机构抱团瓦解后相关板块的表现,发现抱团瓦解后一年内(约52
周内),相关板块相对上证综指大部分下跌15%-30%。其中食品饮料和煤炭板块相对下跌幅度较大,下跌速度较快,食品饮料抱团瓦解后30周内累计下跌幅度超过30%,煤炭抱团瓦解后20周内累计下跌幅度超过
25%。
这次抱团是松动还是瓦解?
目前A股抱团到底是松动还是瓦解?
机构指出:本轮A股机构抱团股上涨的逻辑在于:
1、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全球各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货币和信用扩张。在我国,经历了持续数年的去杠杆后,3个月Shibor利率降至两年来最低。宽松的货币政策为A股市场带来了大量的流动性。
2、市场参与者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据统计,2020年基金发行总规模已超3万亿,为2017-2019三年的总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外资大量涌入A股。以QFII及陆股通为代表的外资机构,持股市值由2016年的0.26万亿元上升至2020年二季度的1.87万亿元。下半年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更加速了外资的流入。机构化和外资化直接导致了A股投资风格价值化。
3、我国各行各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供给侧改革清退了过剩产能,一批小企业被淘汰。随之而来的是我国产业结构的加速转型,技术、渠道成本、环保等因素使得行业进入壁垒持续提高,头部企业持续巩固优势。
因此,有实力派机构投资者认为:判断这一次抱团是否瓦解需要关注以下关键时点:
其一,流动性何时开始收缩。天风证券认为,信用周期已在2020年10月见顶,随后四个月温和回落,到2021年3月开始基数导致的信用被动收缩斜率将开始陡峭。因此,这个时点是首先要注意的。
其二,人民币汇率能否持续维持强势。美国当年漂亮50的瓦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导致的美元贬值。随着拜登政府上台,国外疫情的情况变化,人民币汇率能否持续维持强势值得关注。
其三,抱团行业和个股业绩能否得到验证。尤其是对于科技成长方向的行业,抱团的核心不在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利率、通胀、流动性),而主要还是取决于自身的景气度和业绩能否持续爆发。2014年开始的计算机、传媒等成长板块抱团,就是由于商誉减值致使其业绩增长证伪,并最终导致抱团瓦解。因此,从现在开始到4月,需要重点关注年报预告和年报的披露,关注热点行业白酒、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龙头公司业绩是否出现与当前股价上涨基本匹配的增长。
其四,是否会有新的强势行业逻辑出现。招商证券指出,机构投资者永远青睐业绩增速最快的板块而不是某一个特定板块。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行业逻辑的强化,断送了消费(除白酒)和医药的抱团。
其五,是否会有颠覆当前市场格局的重大政策或突发事件。2007年开始的周期抱团亡于2008年次贷危机,2008年开始的地产抱团亡于史上最严调控,2011年的消费抱团消于白酒塑化剂事件,漂亮50抱团消于石油危机和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这样的事件是不可预知的,我们需要对此保持警觉。
国金证券近日表示:业绩方面,目前机构抱团的板块景气仍处在上行阶段,短期内行业逻辑难以证伪。后续打破当前机构抱团的催化因素或来自于其他板块的景气超预期。但抱团板块相对大盘的估值仍未到极端泡沫化程度。
中金公司策略团队在研报中也指出,根据此前研究划分,这次抱团的投资逻辑更清晰,目前A股“抱团”至少是主流品种(如清洁能源)可认为仍在进行中。
“五个安全”将成新亮点
曾准确预计到抱团股年末大涨,年初松动的中信证券,近日在研报指出:岁末年初更适合布局具有长逻辑且更具性价比的主题。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 “五个安全”主题将成为中长期布局的重要方向,包括国防安全(军工)、粮食安全(种植链&种子)、科技安全(半导体&消费电子)、能源安全(新能源)、资源安全(有色)。
考虑到前期新能源、有色等品种已经基于各自产业逻辑录得较高收益,当前时点,可关注前期相对滞涨、具备长期战略空间的细分领域,包括军工、半导体、消费电子、种植链和种子等。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王胜认为,从全年维度来看,核心资产继续扩大估值概率不高,但仍不乏结构性机会。
第一、“创新”不仅仅是“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更是应用数据科技改造传统行业,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互联网科技巨头已经完成了对广告、电商、金融、游戏等核心变现渠道的跑马圈地,可穿戴设备、VRAR、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等“硬件+数据”的方向或许更值得去深度挖掘。
第二、寻找顺周期中的绩优股,比如包括已经具备世界竞争力或正在打入高端供应链的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化工以及新材料细分领域个股。
第三、最晚2021年下半年,一些弹性更高的周期股可能由于极低的估值得到关注,比如银行、保险、地产、建筑等。
真正核心资产会越抱越紧
抱团行情终究会有分化的一天,但拥抱真正核心资产的长期趋势并不会改变。
中金公司对最近A股的三次抱团做了研究,中金公司发现,在抱团瓦解后,主动公募基金对大市值、高B/P、高ROE及高净资产增长率个股仍有较高偏好,三次抱团解散后,主动公募资金流向“四高”个股的比例分别为37.1%、45.2%及20.2%,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个股。收缩的需求只可能是二线板块和二线股票,只可能是业绩证伪的行业和公司,真正的优质核心资产只会越抱越紧。半导体抱团结束后的卓胜微、医药抱团结束后的迈瑞医疗、消费抱团结束后的海天味业,这些行业中的佼佼者,仍在持续不断的创出新高。
天风证券研究了漂亮50在抱团瓦解估值消化后相对标普500指数的表现指出:一直到今天,作为核心资产的漂亮50相对于标普500的优势仍在不断扩大。
对比美国市场,A股市场的集中度仍然较低。美国市场2020年市场成交金额中,前5%上市公司贡献了68%成交金额,营业收入前5%的上市公司则贡献了98%的营业收入总额,相比A股市场而言,个股市值、成交等集中度与美国市场仍有距离。
此外,我国的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仍在持续,贸易摩擦带来的国产替代机遇和疫情,会让这一趋势更加清晰,一批优质的上市公司有望脱颖而出,成长为全球性的龙头,成为A股真正的长期性核心资产。
兴业证券分析师王德伦认为,从中长期看,随着A股市场成熟,真正的核心资产长牛已在途中,中国核心资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备稀缺性,成为QE时代下抵御贬值最好的“非卖品”。
有专业投资机构明确提出:短期看,抱团将出现分化,非先进行业,非龙头公司,估值高,业绩体现慢的公司可能被抛弃,从中期看,A股真正核心资产(包括价值线研究院深度关注的“新三好”公司),将被投资者抱得更紧。
附件:
关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激辩
1.激辩: 充电8分钟,续航1000公里,是技术突破还是“骗子
1月16日,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车能跑1000公里,几分钟能充满电,还很安全,成本又很低。以目前的技术来讲,他一定是骗子。”
针对上述欧阳明高的言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表示:“今年1000公里续航的车肯定要出来,快充也是肯定要出的,8分钟充满1000公里,理论上是可以的。”
古惠南强调:“欧阳院士的原话是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快充,还要便宜,这是不可能的,大家忘了那个便宜。”古惠南认为,目前电池可以承受8分钟充满1000公里,但要解决充电桩的问题,在过去就算有充电桩,电池也无法承受,因此不能把技术问题和推广运营的问题混为一谈。
2.锐声音:今年起,锂电池市场需求将迎来井喷期
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随着近年来电动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加速、噪音、能耗、维修便利性、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已全面超越了燃油车,电动车全面替代燃油车的时机已成熟。
王传福还指出,有理由相信 2021年将是我国电动车快速发展的元年,行业格局将加速调整。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认为,“从今年起,未来5年,锂产业市场将迎来井喷期,高效率、高品质的交付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权威机构SNE发布的2020年全球锂电池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的动力电池装机量还是达到了137GWh,保持了17%的增长。
曾毓群指出:从2021年开始,全球锂电池市场需求会有明显的提升,但反观供给端是否能够满足需求?目前看全链条的产能供给增长仍相对较慢,有效供给不足。
(编辑:陈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