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华中学地处四川省古蔺县偏远农村,经济落后,学校经费有限,无力购买软件,请不起也请不到软件开发商。2017年以来,学校数学老师彭龙探索钉钉和氚云,自主搭建了43个应用,解决了教师查课、学生请假、卫生管理等难题,打造出一个高水平的数字校园。
在企业、在校园、在政府机关,类似改变正在发生。疫情打开了所有人和组织对于数字化的需求。据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1年,全球市场对应用开发需求的增长比相应的研发能力的增长快5倍以上。
1月14日,钉钉正式发布6.0版本,新版本强化了低代码开发能力,让人人都能成为开发者。钉钉6.0带来3个重要变化:推出钉钉宜搭等低代码开发工具,让不懂代码的用户,也能快速开发新应用;推出角色工作台,让CEO、HR、财务、老师等不同角色拥有自己的专属工作台;推出全新协同办公套件,让用户可以打破组织边界,进行“以事为中心”的协同,整合项目、邮件、文档、日志、日历、知识库、审批、待办等功能。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认为,基于云钉一体的“低代码开发”,将成为新一代的软件开发方式。“我们希望,未来3年在钉钉上能长出1000万个钉应用,让云从IT的价值真正变成数字生产力。”目前,钉钉用户数突破4亿,包括企业、学校在内的各类组织数超过1700万。
云计算之后的下一场IT革命
张建锋认为,过去十年,云计算改变了整个IT硬件体系,IT从集中式的大型机、小型机变成分布式的技术体系。接下来,云钉一体将有机会重塑整个软件开发体系。
他认为,全球软件发展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IT基础设施是大型机或小型机,企业购买大型软件系统来解决所有问题,但实施成本高、运维代价大、再次开发难。
第二波浪潮是SaaS软件兴起,比如Salesforce的CRM系统,这个阶段IT基础设施统一了,但软件是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软件和软件之间还是形成了数据孤岛。
第三阶段是云钉一体进化的目标,这波最大的转变是基于统一的云、数据平台和应用平台开发的业务应用。“我们希望软件不要直接在云上开发,而是通过钉钉这样的应用平台来开发,开发的方式就是低代码和无代码。这样不同的企业应用就可以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互通。”他说。
按照Gartner的数据,2021年对于应用开发的需求将达到所有IT公司开发能力的5倍。企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之后,会共同面对一个尴尬局面:越来越多的业务需求远远超过IT开发能力,他们需要完成的项目似乎永无止境。面对这一巨大的供需缺口,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几乎是唯一解决方案。
张建锋表示:“低代码开发将定义新一代的开发方式,让企业自己掌握更多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权。我们今天有机会去重塑整个中国软件的格局,在全球率先实现新的软件生态体系和开发模式。”
低代码开发:每个人都能快速创建“钉应用”
所谓低代码开发,即无需编码或只需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在钉钉,企业的应用开发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即可完成。
钉钉全新的6.0版本中,低代码开发工具宜搭会与钉钉深度融合,升级为钉钉宜搭。过去3年,阿里巴巴集团已通过宜搭构建了12700个应用,其中绝大部分是由HR、财务等不具备开发经验的岗位员工搭建,这些应用通过钉钉集成后,形成了支撑十几万人的工作平台。
这样的开发方式正发生在各行各业。目前,浙江省有超过140万公职人员在钉钉上办公,并在政务钉上开发了1500个应用,大部分基于低代码开发。
在河北省,受困于返乡潮下的基层防疫,邢台市巨鹿县用低代码开发,在钉钉上搭起了返乡自主申报功能,让当地的防疫工作前置。这项来自基层治理的创新,在钉钉平台上线,将向全国复制。
此外,一汽、复星集团、东方希望等大型企业,均已采用低代码平台开发应用。东方希望通过钉钉建立了全集团统一的移动办公平台,钉钉被应用到智慧行政与后勤、生产管理、系统集成(ERP、eHR、MES系统),包括52个钉应用:eHR、MES系统、NC、QCS、出勤情况统计、待办审批、点餐、风险隐患、行政派车、合同管理、考勤审批、设备管理等。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后,东方希望26000名员工已接近全员入网,开发效率惊人。
此前,包括简道云、氚云等在内的第三方低代码开发工具已经入驻钉钉。最新数据显示,钉钉开放平台入驻的开发者超27万,开发者服务的企业组织数超过640万家。整个钉钉平台长出的“钉应用”超70万个。
发布会上,钉钉宣布全面开放底层能力和1300个API接口。钉钉群聊、智能人事、客户管理等基础产品接口正式对外开放,合作伙伴与客户能将自身业务应用,更深度融合到钉钉群、工作台等主要场景中,本次开放接口数量超出以往总和。目前,钉钉生态合作伙伴覆盖销售、应用、定制、部署、培训等多种类型服务商。
“未来的软件开发一定是碎片化的,低代码开发将是2021年的行业关键词。”张建锋判断。在整个云智能体系中,钉钉上连企业业务应用,下连IT基础设施。“钉钉将把开发能力转移给最终用户,让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色都可以随手将身边的工作数字化。”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