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做深做实“两区”建设、推进北京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在北京自贸区全面落地的宝贵窗口期,北京商报特别策划一组系列报道,聚焦自贸区的启航与成长。通过实地调研,讲述海南、深圳与上海自贸区三个先行样本因地制宜的发展故事,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与制度创新。同时,聆听来自北京自贸区三大片区顶层设计者和亲历者的权威声音、来自区内企业的一线声音,搭建政策制定者与企业间的信息桥梁,为北京自贸区的远航出谋划策。
北京创新发展将迈上新台阶。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的北京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已形成海淀、昌平两大组团“双轮”驱动的建设格局。总面积31.85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片区,包括中关村(000931,股吧)科学城21.59平方公里和北京生命科学园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10.26平方公里。前者是承载北京高端科技创新功能、培育高精尖产业、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目前已聚集了华为、用友网络(600588,股吧)、北斗星通(002151,股吧)等科技创新企业2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1家。后者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园区之一,目前聚集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一批顶级研发机构,入驻了440多家创新型医药健康企业。
“我们一直认为产学研用高水平的互动是中关村不断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表示,海淀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进这项工作,例如科技企业创业再出发的15条措施等;提升营商环境方面,海淀全面推进区块链+政务服务,建设了确权融资中心和基于区块链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人才服务方面,海淀通过建设国际人才会客厅和人才驿站,来探索为国际人才进行全方位服务。
对于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的发展,海淀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梁爽表示,海淀将持续发挥中关村科学城创新策源地优势,吸引顶尖机构,开展支撑底层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研发;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按照功能规划,科技创新片区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
那么,中关村科学城的科技服务业该如何发展?“海淀制定完成《中关村科学城创业孵化平台载体分类分级评价和资金支持方案》,通过无偿资助、业务奖励和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基地发展,不断提升创业孵化平台载体创业服务能力。”梁爽表示。
信息服务业该如何发展?梁爽表示,海淀定期组织编制公共数据开放计划,搭建“海淀区大数据平台”。依托“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鼓励开源软件代码库和开发工具服务商在区内落地。
生物与健康产业该如何发展?梁爽表示:“我们围绕医药健康产业,重点发展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和智能医疗。加速医药研发成果转化。围绕‘互联网+医疗’,为互联网医院、智能医院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生命科学园以及周边地区则是全市医药健康产业的核心区域,也是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的主阵地。昌平区委书记于长辉表示,将聚焦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全市医药健康产业的“核爆点”。
对于北京生命科学园的体制应该如何完善,昌平区副区长董贵蛟表示,“按照‘市区统筹、以区为主’的要求,我们引入了第三方专业服务团队,建立了‘管委会+运营公司+开发企业’的工作机制。下一步,将对标世界先进园区,彻底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全力支持专业服务团队开展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产业运营服务,加快导入全球创新资源”。
对于如何继续补齐北京生命科学园的创新要素,董贵蛟表示,目前正在集中布局一批关键平台,其中与高瓴资本合作建设的国际研究型医院已开工,运营后每年可完成400-600个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医疗器械技术审评、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三大中心”已经确定入驻生命园;大分子生物药中试、细胞与基因治疗中试等一批专业服务平台也正在加快建设。
对于如何优化北京生命科学园的创新环境,董贵蛟表示,“软环境”方面,将按照“市场化运营、政府提供必要支持”的原则,积极引入市场化会议机构,高标准策划招商推介、学术交流等系列活动,支持入园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打造更具“黏性”的生态体系;“硬环境”方面,将加快生命园三期开发建设,高起点做好城市设计,高标准建设配套设施,解决好企业和人才所关心的住房、教育等问题,真正实现产城融合,为各类主体创新创业做好服务保障。
北京商报记者 姚倩 濮振宇
旷视科技党委书记、副总裁蒋燕
期待探索建立人工智能开源基金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国内人工智能虽然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旷视科技党委书记、副总裁蒋燕表示,“此前,全球大部分人工智能企业使用的都是谷歌的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和Facebook的Pytorch框架,这两个框架占据主流地位,但是从未来的角度看,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这样的格局是有隐患的,我们认为底层的技术、‘卡脖子’的技术一定要由我们自主研发,要是自主可控的”。
为避免“卡脖子”的隐患,2020年3月,旷视科技向全球开源了深度学习框架天元MegEngine,开放了现在的35万行代码。蒋燕建议,希望未来政策层面能更多支持国内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如鼓励、引导更多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使用自主研发深度学习框架。“只有用的人越来越多,框架才会越来越完善,这个生态才能打造起来。”她说。
目前,国内很多中学、大学都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蒋燕希望这些课程未来能更多地将国产深度学习框架纳入学习的教材中,只有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做起,人工智能产业才能走得更远更好;在资金方面,希望有关部门能持续探索建立国内自己的人工智能开源基金。
对于北京自贸区未来的发展,蒋燕也提出了一些期待。“在营商环境方面,不论软件的应用上,还是自主生态的构建上,都希望北京自贸区能为企业带来更多便利。”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濮振宇
博雅辑因首席执行官魏东
完善的产业生态助推企业发展
2016年,也就是公司成立的第二年便入驻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产业生态和集聚效应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博雅辑因已经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针对造血干细胞和T细胞的体外细胞基因编辑治疗平台等四大平台。经过多年发展,博雅辑因在广州、美国设立子公司,但研发中心总部始终位于北京。
人才集聚、科技创新等因素均是吸引力。博雅辑因首席执行官魏东表示,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人才、技术密集型行业。北京是全国的科研高地,也是国内顶尖科研人才集聚的高地之一。在科技创新方面,北京市各级政府机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等在政策和具体工作问题的解决上给予了创新企业很多支持。
如政策指导,园区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政策宣讲会和企业沟通会,邀请行业专家答疑解难,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提高专业水平,让企业少走弯路、规避了风险。
园区内生物医药企业聚集,人才济济。魏东介绍,公司身处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聚集了生物医药创新企业、CRO、基因检测企业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产业生态环境支持。
在政策支持下,博雅辑因的成果转化提速。“我们关注到,在北京自贸区的科技创新片区中,生物与健康是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创新发展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产业的相关支持政策,将能够支持生物医药行业在北京的进一步发展。”魏东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 姚倩
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理事长钟明博
尽快完善数字贸易相关法律法规
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外包是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北京经济版图中蓬勃发展的一部分。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理事长钟明博表示,目前,服务外包与服务贸易其他领域之间的交流协同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能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得到解决。
“第一个问题主要涉及数字贸易当中的法律法规,比如数字经济中数据的所属,以及相关的交易规则,我们希望尽快能出台法律法规对此加以规范。第二个问题主要涉及跨部门的管理,服务贸易的首要主管部门是商务部门,但服务贸易实际上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金融、文化、旅游、教育等各个领域,这些领域涉及到的各个主管部门之间管理的条条框框仍然比较多。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打通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更加一体化的管理。”钟明博说。
钟明博进一步举例称,“金融业有自身的监管规则,由银保监会、证监会负责,而IT产业,则由工信部设立标准加以监管。但当企业的外包服务涉及金融业务的时候,这个标准谁来制定?如何来规范?这些跨部门的领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跨部门的管理仍有改善的空间”。
除此之外,钟明博还表示,北京的人力成本较高,相应地使得服务外包企业的资金负担相对较重,不过这也倒逼企业向高端化转型。另外,京津冀协同仍有提升空间,这涉及到区域城市之间人才的流动等各个方面。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濮振宇
扫码阅读全文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