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37万亿元,增长1%。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普遍上升,南亚中亚整体风险凸出。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形成严重冲击,但“一带一路”合作却并未止步,而是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取得了新的进展。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成为新的合作亮点。
海关总署1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37万亿元,增长1%;商务部数据显示,1-11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9%。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近日对媒体表示,大多数“一带一路”项目坚持不停工不裁员,持续推进,一批新项目顺利启动,为全球经济寒冬注入了一股暖流,为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冲击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风险普遍上升。由中诚信国际与RAEX-Europe评级公司、VIS集团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国家风险报告(2020)》(下称“报告”)指出,多数国家普遍面临经济下滑、货币贬值以及债务攀升的压力,经济、债务风险显著抬升。其中,东亚风险最低,而南亚风险最高。
报告认为,作为后疫情时代多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的支持下,“一带一路”倡议将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发展数字经济、绿色投融资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南亚、高加索和中亚风险最突出
在疫情冲击和世界经济衰退叠加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普遍上升。报告指出,从区域来看,东亚风险最低,而南亚风险最高。新加坡、韩国、捷克等发达国家的整体风险较低,而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乌克兰、伊朗等国家的整体风险相对突出。
从次级因素风险来看,中欧及东亚地区的风险表现最为均衡,次级因素风险相对较低;南亚地区财政实力薄弱、经济结构欠佳,疫情冲击下经济增长承压且改革推进乏力,财政债务和外部风险最高;南高加索地区的经济和政治风险最为突出;中亚地区的银行系统风险最高。
当前,疫情仍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蔓延,确诊病例居高不下,变异病毒的出现更是带来诸多不确定性。IMF近日表示,全球经济正处于关键时刻,未来一段时期的前景仍非常艰难,敦促各国继续采取强有力的货币和财政措施。美联储主席鲍威尔1月14日表示,美联储将维持当前的购债计划和低利率水平。
“美联储以及全球范围内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维持国际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中诚信国际业务评级总监兼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张婷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者风险偏好相对宽松,不仅能够避免新兴市场大范围的资本回流,同时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开展融资,对于抗冲击力相对较弱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有助于缓释外部风险及债务风险。但是个别本身债务高、风险高的国家外部融资环境仍旧受限,例如斯里兰卡短期及中期外部压力仍然很大,主权债券融资渠道仍不畅通。
不过,她也指出,美国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导致美债收益率攀升,并将在更长期限内削弱美元实力,对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一定冲击。
世界银行1月5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称,新冠疫情造成数百万人陷入贫困,可能在今后较长时期抑制经济活动和收入。在乐观情景下,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接种进程加快,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或可提升至近5%;在悲观情景下,若感染率持续上升、疫苗接种速度迟缓,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被限制在1.6%。
报告认为,受各国自身经济结构差异、疫情前发展趋势、政策空间及改革进程的不同等因素影响,预期“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复苏进程将显著分化,而经济及财政债务风险仍将普遍处于高位,并且部分国家的外部风险短期内难以缓释。
张婷婷对21记者解释称,美、欧等全球主要经济体仍是疫情重灾区,外部需求总体维持疲弱态势,叠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身疫情的发展,成为抑制其后续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更加漫长的经济复苏周期,也将进一步拖累各国本已疲弱的财政表现,主权信用风险抬升。此外,经济恢复周期的拉长,也将进一步打击部分国家的政治稳定性。
“企业还是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投资国别。”中诚信国际业务部助理总监杜凌轩建议,对于已进入的市场,重点需分析在建/在运项目的收益保障和风险控制、是否扩大投资规模。对于未进入的市场,需要在掌握区域环境基础信息之外进行更详尽调查。
杜凌轩是1月12日在“一带一路”发展论坛(下称“论坛”)暨《2020年“一带一路”国家风险报告发布会》上发表上述观点的,该论坛由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和中诚信信用分析(北京)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中国将提升与东亚、东盟、欧洲紧密度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来,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新冠大流行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投资关系进一步密切,部分国家还出台了吸引外资特别是中资的政策。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关联度普遍较高,但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中国与东盟、中亚、东亚关系较为密切。具体来看,老挝、塔吉克斯坦等国来自中国的投资存量占比较高,而蒙古、缅甸、土库曼斯坦等国对中国的出口量占比较高;对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部分跨国企业和投资机构,中国是其最大的市场和投资重点地区,因而关联度较高;中国与大宗商品出口国经济互补性较强,关联度普遍处于较高或中等水平。而在中东欧和高加索地区,其主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为欧盟或俄罗斯,与中国的关联度较低。
张婷婷指出,在后疫情时代,沿线各国普遍面临推动经济复苏和结构性改革的艰巨任务,而国际产业链的保护性回迁和各国自我驱动型经济发展路径的转向,使得推动贸易区域化对中国和沿线国家都成为重要选择。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的意义更加凸显。
“未来,在RCEP及中欧投资协定的加持下,中国与东亚、东盟、欧洲的紧密度将进一步提升,与其他区域国家的关联度将呈分化趋势。”她说。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与这些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为4.74万亿元、4.5万亿元、4.06万亿元、2.2万亿元和1.97万亿元,分别增长7%、5.3%、8.8%、1.2%和0.7%。东盟超越欧盟,历史性地成为了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恒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在论坛上表示,RCEP将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内产业链重组。当前,贸易格局的改变趋势已很明显,中国更多转向生产中间品,而后出口中间品到东盟,在东盟生产最终产品并出口欧美。这种安排一方面可以绕开美国关税的影响,另一方面,生产中间品可实现自动化,而这本身是中国产业升级的一部分。
2020年,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是继RCEP之后又一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中国贸促会专家王义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对于中欧“一带一路”合作是一大利好,协定获批的可能性非常大,给中欧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指出,中美竞争趋向常态化,的确给中欧“一带一路”合作带来负面影响。“因为欧洲企业担忧美国长臂管辖、实施制裁。拜登上台之后,可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拉拢欧盟在标准制定方面针对中国,从而影响‘一带一路’合作。不过,欧洲并非完全受制美国,中欧投资协定便是在排除美国干扰情况下完成的。”他说。
杜凌轩表示,就欧盟在华投资而言,汽车行业、银行业和保险业、私人医院、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开放均值得关注;中国对欧投资则将能够享受到更大的市场空间,助推风电、光伏、5G等领域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0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指出,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规模稳步增长,并更多向亚洲、非洲地区最不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倾斜。
在王丹看来,这一表述释放了明确信号,即中国将加码与亚洲、非洲的合作。她表示,未来十年非洲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中之重,中国将有长期布局计划,投资、扶贫和贸易将稳步推进。
“在第三方市场,未来中欧在非洲的合作预计将是一大亮点,中国正帮助非洲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不仅符合非洲、中国和欧洲的需求,也不在美国关注和反对的范畴。”王义桅称。
此外,报告指出,中亚五国经济亟待发展,吸收中国企业投资、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将成为其经济的重要增长动力,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中亚的关联度也将在当前较高的水平下继续增长。部分位于中欧陆路交通关键节点的国家,包括白俄罗斯、捷克、阿塞拜疆等,依靠区位条件能够吸引中国投资,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联度或出现明显增长。
“一带一路”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去年12月举行的2020年度“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会议(下称“委员会会议”)上,委员们表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使中国经济更加稳健、更有韧性,进一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对外开放,为“一带一路”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委员们认为,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将在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提出将“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为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
王丹指出,下一阶段,“一带一路”的“名片”不再仅仅是基建与投资并购,而是“贸易、气候变化合作、扶贫”。由于欧美投资审查趋严等因素,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的投资和并购强度会相对降低,预计中欧合作将超越经济层面,在新能源、气候变化和农业技术合作方面出现实质性进展。
王义桅也强调,“一带一路”正在转型,从前更注重“重资产”项目,如大型基建等,未来更多会聚焦在“轻资产”方面,强调绿色、健康、数字化等领域的合作。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了背后的逻辑:在“一带一路”发展前期,基础设施项目成为合作的主要方面。如今,中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疫情也促使“一带一路”更多重视惠民生项目,因此不再仅仅强调投资、贸易和基建合作。
委员会会议建议,加强“一带一路”与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的对接,统筹疫情防控与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助力各国经济恢复与增长;推进公共卫生合作,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建设绿色丝绸之路,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联合国2030年议程提供支持;在5G、智慧城市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等领域开拓合作,促进各国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数字丝绸之路。
(作者:和佳 编辑:李艳霞)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