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自行车的人

财经
2021
01/19
08:35
亚设网
分享

骑自行车的人

【口舌之勇】

在今天的中国,自行车是一个有点尴尬的存在,不冷不热。这是时代的变迁使然。

孙勇

这两天,自行车在网上火了一把。原因说起来也挺有趣。近期,因对育儿补贴管理不善,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宣布引咎辞职。有媒体拍到,吕特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前往王宫(博客,微博)向国王辞职。虽然辞职这个事儿并不光彩,但是53岁的中年帅哥马克·吕特带着公文包骑自行车的形象,却很健康、动感、抢镜,赢得网民一大波点赞,都夸他“很平民化”“很接地气”。就这样,作为马克·吕特坐骑的自行车,火了!

以荷兰首相辞职为由头,热心的消息人士做了溯往的新闻集纳。原来,马克·吕特骑自行车并不算新闻。从2010年开始,自行车一直就是马克·吕特每日的主要通勤工具。继续深究下去,更是豁然开朗:荷兰人喜欢骑自行车,1600万人口的荷兰,拥有1800万辆行车,荷兰因此被称为“自行车王国”。马克·吕特不过是千百万爱好骑行自行车的荷兰人中的一员而已。

随着私家小汽车的普及和自行车的日益边缘化,“自行车王国”这个知识点已经被很多中国人淡忘或忽略了。其实,在这个地球上,“自行车王国”有两个:一个是荷兰,另一个是中国。虽然中国的人均自行车拥有量不及荷兰,但是中国人对自行的总体拥有量是荷兰的很多倍,稳居世界第一。

荷兰属于人口密集型国家,国土地势平坦,特别适合自行车的骑行。荷兰政府为减轻交通压力,也积极引导人们尽量选择自行车出行。多年来,荷兰政府在修建自行车专用车道、制定交规和道路管理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自行车在荷兰,不仅人均拥有率高,而且出行使用率高,荷兰成为“自行车王国”可谓名副其实。

相比之下,“自行车王国”的头衔,中国戴得并不稳当。自行车在今天的中国,绝对数量固然多,但是出行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尤其是在中国的大中城市,一般都没有服务于自行车的专用车道,所以骑自行车并不方便,骑行的时候需要高度警觉,见缝插针。近几年,共享单车在中国兴起,城市里骑自行车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但是,共享单车的问世,主要是出于“解决从上下班地点到公交站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应急式商业考量,并非倡导公众回归自行车所代表的健康、绿色、简单的出行方式。随着公交网点的增多和布局的不断完善,共享单车的热潮在中国城市里能存活多久,还需打上一个问号。它会不会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曾经,自行车在中国的使用效率也很高。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人莫不以拥有一辆自行车为荣。那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电视机,是老百姓(603883,股吧)结婚的标配。飞鸽、凤凰、永久三大品牌的自行车,家喻户晓。骑自行车是普通人的必备技能。小孩子一有机会,就蹭大人的自行车练习,练熟了,引以为荣,在小伙伴们中特有面子。走亲访友,当家的男人骑着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前架上坐着一个大娃,后座上坐着老婆,老婆怀里抱着一个小娃,玩杂技一般地上路了。小小的一辆自行车,承载着一家四口的和睦、团结与喜庆。这是当年流行在中国大地上,至今回想起来仍倍觉温馨的交通民俗风情画。

70后的我,是在10岁时学会骑自行车的。那是改革开放的第6个年头,也是中国自行车的黄金年代。少年的我骑着自行车上下学、走亲访友、旅行,总旅程恐怕有好几万里。等我考上大学时,自行车在老百姓生活中的地位已经开始下降,出现边缘化的苗头,男生骑自行车泡妞已经算不上时髦。那时,摩托车兴起了,取代了自行车在老百姓自有交通工具中的王者地位。再后来,摩托车没落,小汽车成为老百姓的新宠。现如今,我也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但是,我还是挺怀念骑自行车的日子。偶尔,我也骑一下摩拜单车——不单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也是为了锻炼一下身体,顺便重温那曾经陪伴我多年的便捷且健康的出行方式。

在今天的中国,自行车是一个有点尴尬的存在,不冷不热。这是时代的变迁使然。如今的中国,出门放眼望,汽车密密麻麻,称中国为“汽车上的王国”,也许比称之为“自行车王国”更准确,更合乎事实。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一下子,还真说不清楚。

祝福骑自行车的人。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季丽亚 HN00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