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李蕾
最近A股市场最热门的两个话题,一是市场连续上涨后的小盘股走势分化,二是公募基金的抱团,后者比前者的热度还要高出许多。其实机构抱团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在长周期大逻辑自洽的背景下,机构抱团俨然已经成了一种常见且长期的现象。但去年以来公募基金表现抢眼,基金重仓股的估值也一路向上,今年又多次上演过山车行情,令市场和投资者对基金抱团的关注度和热议都持续高企。
事实上,在刚刚过去的半个月里,公募基金的发行热情相较去年有过之而无不及。1月份才过去两个多星期,权益基金的整体募集规模已经接近2400亿元。14只“日光基”在本月诞生,其中仅1月11日当天就有5只爆款基金一日售罄,势头之猛烈令人咋舌。当然,这些新发基金是构成A股市场的重要增量资金之一,它们大概率也会流入基金经理们看好的龙头资产,成为公募“抱团”行情的一股新生力量。
有市场观点认为,基金的抱团行为忽视了机构投资者最重要的主动管理能力,同时还会不断推高估值、增加风险。
在笔者看来,这确实是基金抱团可能会产生的后果之一,不然大家也不会一直在热议抱团松动的严峻后果,以及激烈讨论应该怎样应对。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资金向优质资产集聚本来就是一大趋势,就像一些基金经理所说,抱团投资并不是目的,而是追求确定性业绩自发形成的结果。
笔者认为应分两个角度来看这件事。
先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谈谈。首先,纵观这两年基金抱团的首选,往往都是业绩增速较快的个股。机构抱团既是这些股票上涨的原因,同时也是结果。不论一级还是二级市场,优质资产永远都是稀缺的投资标的,机构投资者扎堆也不难理解。其次,“抱团”本身肯定不是公募基金的目的,而是手段。抱团产生了赚钱效应,由此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基金中,基金公司则借机扩大自己的管理规模、收取更多管理费,这才是它们最为关注的。这也是为何借着当前的风口,所有公募都在发行新基金、大力募资的根本原因。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抱团这件事情并非刻意为之,但却可以带来收益,尝到甜头之后他们通常就不会轻易去改变策略,反而还会进一步强化。
再从市场和投资者的角度来聊聊。这两年我国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储蓄资金也在逐步向资本市场转移,基金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投资品类。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投资者的机构化程度越来越高,也导致机构重仓的白马股股价被不断推高。有专家据此指出,市场这两年呈现出的核心资产泡沫化,背后隐含的其实是龙头企业增长的确定性。而在居民财富大迁移的背景和趋势之下,公募的“抱团”行情或许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那么,到底需不需要担心基金抱团的情况呢?
笔者认为,首先,对“基金抱团股”以及它们的前景需要保持高度重视,甚至一定程度的警觉,因为这些个股影响着A股的走势和资金走向。在仓位和投资板块的调整上,近期一些基金经理已经开始出手了。但同时也要厘清,具有业绩支撑的优质标的在任何时候都是机构资金长期投资的首选,不少“机构抱团股”都属于此列。正如有业内人士所说,在公募基金话语权不断加强的当下,核心资产将是机构重点配置的赛道和方向。作为普通投资者,如果不是一心要做短期的波段,坚定地长期关注并且持有可能才是正解。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