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回购又是增持 这家药企高管轮番“救市”为啥效果甚微?

财经
2021
01/20
00:31
亚设网
分享

又是回购又是增持 这家药企高管轮番“救市”为啥效果甚微?

1月19日,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伦药业”)连发两份“救市”计划。

首先,其控股股东刘革新建议公司斥资5000万元至1亿元回购部分股份;其次,公司董事、总经理刘思川计划增持股份,增持金额为600万元至1200万元。

不过,这两份“救市”计划却对公司股价没起到太多提振作用。截至1月19日收盘,科伦药业报收于18.18元/股,涨幅0.72%。

高管频繁小规模增持

对于回购以及增持原因,双方均表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及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同时,刘革新还指出,公司股价持续低迷,回购是为了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自去年年底起,该公司已有多名高管轮番发布了“救市”计划。

12月22日,公司监事会主席万鹏、副总经理谭鸿波、吴中华均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分别增持1万股、2万股、2万股;12月23日,董秘冯昊、财务总监赖德贵分别增持2万股、3.1万股;12月25日,副总经理葛均友增持2万股;12月28日,副总经理万阳浴增持1万股;今年1月11日,首席科学家王晶翼增持10万股。

从科伦药业的股价表现来看,投资者对这些高管的轮番增持并不买账。股价走势显示,该股于去年11月份开始持续下滑,截至1月19日收盘,股价已累计跌去24.41%。

甚至还有投资者在公开平台表示,“公司是为了托住股价从而可以质押更多的股票”。

又是回购又是增持 这家药企高管轮番“救市”为啥效果甚微?

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向科伦药业发去采访提纲求证。截至记者发稿时,未能收到相关回复。

截至2020年12月23日,科伦药业控股股东刘革新的持股数量为3.7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35%。其中,共1.88亿股已质押,占其所持股份的比例达49.67%。

业绩增长陷瓶颈

资料显示,科伦药业为国内注射剂和大输液龙头企业,于2010年登陆资本市场。上市以来,其业绩表现一直不错。但2020年度,该公司却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双下滑。

截至2020年9月末,其实现营业收入116.63亿元,同比下滑9.99%;实现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下滑45.15%。对此,科伦药业解释称,公司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

不过,根据科伦药业1月8日公布的业绩预告来看,随着疫情控制,其业绩得到明显改善。数据显示,该公司预计上一年度可实现归母净利润8亿元至8.8亿元,较2019年同比下滑6.17%至14.7%。

记者注意到,科伦药业的业绩增长瓶颈其实早有苗头。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36亿元,同比增长7.86%,低于同期行业的平均水平10.76%。而在此前,该项数据的增幅常年保持两位数。

又是回购又是增持 这家药企高管轮番“救市”为啥效果甚微?

此外,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出现下滑。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科伦药业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59.56%、60.18%、55.68%,销售净利率则分别为7.75%、5.79%、4.53%。

江苏地区一家大型输液企业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自国家出台‘限输限抗令’后,大输液市场的增长就已逐渐放缓。加上后来的一系列医改政策推出,大输液以及注射剂市场也由增长放缓开始走向下坡,即使是科伦药业这样的行业龙头,也没法躲过利润下滑。伴随大输液行业洗牌的到来,其利润空间必将不断缩小。”

医改政策之下,科伦药业的对策是什么?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其研发投入,也曾多次在年报中提及转型。

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科伦药业投入超10亿元的资金进行研发。目前在其管线药物研发、中美IND申报和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实质性进展,已有15个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其中8个为抗肿瘤药,进展较快的创新药品种包括PD-L1、VEGF、EGFR等。

同时,在近期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公司表示,将加速新型包材输液产品对传统包材的替代,希望2021年在大输液版块能够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仿制药业务2021年有望超过30亿元,增速30%左右;预计2021年研发投入较2020年增长控制在1亿元以内,而目前该公司还未披露2020年的研发总投入。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