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涉及行业众多,排放情况各不相同,治理技术千差万别,各大企业围绕技术路线的竞赛已经开始。
从治理路径来看,吸附是最普遍的一种。相对于传统的碳吸附,树脂吸附因其优异的性能表现,越来越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树脂吸附的优势在哪?成本如何?VOCs治理行业前景又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上市公司蓝晓科技(300487,SZ;昨日收盘价47.78元)的相关负责人张战斌。
推广树脂吸附处理VOCs
NBD:蓝晓科技主要从事哪些行业的VOCs治理,采用的是什么治理工艺?
张战斌:蓝晓科技的产品和技术应用面很宽,其中的VOCs治理业务主要涉及的四大行业分别是制药、石化化工、农药、食品添加剂。此外还有一些正在探索的行业。
目前推广的技术是用树脂吸附的方式处理VOCs,配套方法包括冷凝法等。这两年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只依靠树脂吸附难以做到排放达标,需要在树脂吸附前端加入冷凝回收、水分离等设备。
NBD:树脂吸附优势在哪?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应用?
张战斌:树脂吸附操作条件相对简单,处理精度比较高。排放物中的物质只要能被树脂吸附,就肯定可以排放达标。不能吸附的物质比如甲醇、乙醇等,可以在前端通过水分离法进行处理。还有一些前端不能处理的物质,可以放在后端进行燃烧处理。一般来说,这几种方法要配套进行。树脂吸附段主要靠树脂的高选择性和精度,达到定向分离和达标排放,是整个VOCs处理系统装置的核心。
有些VOCs物质可以直接燃烧,但有些不能燃烧或燃烧后可能带来新的污染问题。比如氯、氮等物质不能被烧掉,这些物质燃烧后也会一直存在,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所以树脂吸附才运用到VOCs治理行业,这些物质都可以通过树脂吸附、脱附,最终被处理掉。
以前我们对环保要求不高,燃烧技术使用的比较多。未来,树脂吸附一定是重要方向,因为它不破坏物质,是用物理方法处理VOCs,不产生污染,这是它最大的优势。处理后,还有专门的分离装置,自动分离、回收。如果分离后的物质是单一组分,客户还可以回收利用,这也是它和其他方法的区别。
NBD:对于排放企业而言,树脂吸附设备的成本高吗?
张战斌: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客户排放的VOCs风量、VOCs含量,甚至每一个成分的含量,以及温度、压力、PH值去设计配套的装置,综合成本不一样。风量越大、含量越高,成本就会越大。设备价格从几十万到几千万,差异比较大。
运营成本方面,主要是水电气的消耗,电的消耗是把气体吹进吸附装备中,水的消耗是洗吸附材料的过程,这部分消耗不高。“气”就是蒸汽的消耗。例如我们公司现在最大的设备就是十几立方的装填量,平摊到每立方废气的处理成本上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吸附材料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再生性,能循环使用,就是吸附完再生,再生的吸附材料基本可以达到新材料的脱除水平。在“运行—再生—运行”的循环使用过程中,主要的成本是再生环节,成本是较低的。
活性炭吸附和树脂吸附区别很大。活性炭吸附只需要做一个箱子把活性炭放进去就可以,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树脂是一个吸附柱,内外结构、设计都有严格的标准。
这二者的差异不仅仅是材料不同。活性炭装置本身就不成熟,厂家只是卖装备,一套几千元,没有人会想做工艺优化。而树脂吸附装备的先进性比较高。这也会带来成本上的差距。
如果吸附材料应用在废气治理上,则流动性、安全性等要求很高。以前用活性炭吸附,容易发生燃烧爆炸,树脂吸附则刚好解决这个问题。
在去除率方面,活性炭使用一个月去除率就会从99%降到95%,两个月后就会降到50%以下,企业只能勉强使用。
臭氧治理市场将会非常大
NBD:近几年行业内对VOCs治理设备的接受度有变化吗?
张战斌:2015~2016年,很多企业做不到达标排放,推广VOCs治理技术、设备的难度比较大。2016年之后,大家才慢慢上设备。2017年开始,一些资金实力比较强、走在行业前端的企业,就开始比较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劣性、工艺的先进性。从2019年开始,市场慢慢成熟了,国家要求越来越严,客户的需求也多了。
现在臭氧治理项目进度在加快,但是还没有达到爆发期。一旦企业投入力度加大,各地监管从严,这个市场将会非常大。
NBD:VOCs治理设备在实际推广中遇到哪些难题?
张战斌:对排放企业来说,VOCs治理是纯投入,没有收益;对治理企业而言,大客户和小客户在设备售价上差异很大,但前期人员投入、技术方案设计等成本并没有太大差异,这导致治理企业更愿意做大项目。 此外,VOCs成分复杂,检测难度很大,这给设备设计带来很多难题。比如医药企业VOCs组分可能有上百种,如果全部检测,光检测仪的投入就得上百万元,很难有企业愿意投入这么多资金去做检测仪器。
NBD:树脂吸附的门槛高吗?
张战斌:树脂吸附是未来VOCs治理很好的方向。从环保企业的角度讲,VOCs行业相对分散,要进入难度比较大,技术壁垒较高,主要门槛在设计阶段。这不仅仅是把几个技术简单拼凑在一起,而是要根据客户的条件去做配套设计。
现在做VOCs治理的排放企业,投入规模并不大,千万级的项目不多。从事VOCs治理的企业也都比较小、比较分散,很多只是标准化的设备生产企业将设备卖给环保企业,环保企业再去对接排放企业。目前还没有比较有规模的企业去做VOCs治理。
现在设备生产商有技术门槛,但环保企业的水平并不高,这导致行业内小而散的企业较多。
我认为未来会是一个淘汰的过程,还是会回到技术竞争上。未来在VOCs治理上,有核心技术的环保企业会脱颖而出,排放企业也会寻找有实力的环保企业做VOCs治理。而仅靠低价中标的环保企业,在运营一段时间之后,往往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设备安全,处理不达标等。
VOCs治理刚刚进入比较规范的阶段,是一个朝阳行业,环保企业的投入、技术改进会越来越多。未来肯定会有体量更大、更专业、对不同处理方法整合能力更强的巨无霸环保企业出现。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