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北京下了2021年的第一场雪。都说瑞雪兆丰年,经过一年苦战,央企也迎来了收获。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国新办举行的2020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2020年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近八成中央企业净利润同比正增长;营业收入利润率6.12%,同比提升0.0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6.5%,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人均劳动生产总值59.4万元,同比实现正增长;人均创利14.8万元,同比增长0.5%。
彭华岗感慨,2020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确确实实是大落大起、波澜起伏,但如今成绩尚可,且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的稳定发展,在带动复工复产、促进供应链和产业链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彰显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压舱石”的责任担当。
从5.1亿到1.4万亿
央企交出的成绩单,实属不易。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了多数央企,随后国际油价暴跌和政策让利等原因,也给央企的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彭华岗透露,2020年2月央企净利润总额仅有5.1亿元,该数值平常应为每月约1000亿元。“几乎可以说是颗粒无收,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
好在从去年3月份开始,央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开始逐月好转,6月已实现正增长,并创历史新高。此后每月均保持了净利润两位数的增长。全年央企累计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这是一步一步地把净利润从1-4月下降61.2%的最低谷拉升转正,十分不容易。”彭华岗感慨道。
据悉,有近八成中央企业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其中2家企业净利润超过千亿元,4家企业净利润超过500亿元,39家企业净利润超过百亿元;24家企业净利润增长超过25%。43家企业净利润增长超过10%。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指出,从这次疫情中企稳经济的经验来看,油气电煤钢等上游能源资源掌握在国企手里,对稳定经济是有帮助的。彭华岗介绍称,中央企业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政治账,坚决落实国家政策,助企纾困,降电价、降气价、降资费、降路费、降房租,2020年降低全社会运行成本1965亿元,其中电网企业合计降低用户用电成本约1080亿元,通信企业贯彻落实提速降费等要求,让利约460亿元,石油石化企业全面下调非居民用气价格,降低下游企业用能成本超过300亿元,为中小企业降本减负,累计减免租金超过75亿元,减免路费超过50亿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资专家则注意到创新数据,即便是在2020年央企经营困难期,央企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1.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5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中央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
李锦认为,在经济困难期,国家仍在科技方面加大投入,研发经费增长比GDP增长要高得多,令人振奋,也为未来几年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不愿具名的国资专家认为要引导央企加大研发投入,一方面进一步落实央企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政策。另外,还应完善国有企业考核机制,将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纳入业绩考核体系,强化研发投入强度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考核,加大科技考核奖励力度。该专家还特意指出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于承担重点专项任务的领军人才实行年薪制,企业可提取专项激励资金,对领军人才确定市场化激励措施。采取科技型企业岗位分红、项目收益分红,股权奖励、股权认购、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措施。
从降到稳传递什么信号?
近年来,国资央企持续推进降杠杆工作,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彭华岗透露,2020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4.5%,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圆满完成3年降低2个百分点的目标。其中,带息负债比率是37.7%,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负债结构明显改善,偿债能力有所增强,守住了不发生债券违约风险的底线。
上述不愿具名的国资专家解释央企负债率能降至64.5%,是因为针对中央企业可能产生的债权兑付风险,国资委组织中国国新牵头成立千亿级中央企业信用保障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化解债券兑付风险。其次,中央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和发行利率基本稳定,存量债券以中长期债券为主,同时,生产经营逐月向好、企业效益企稳回升,债券兑付风险整体可控。该专家透露国资委也重点排查了中央企业中高负债企业、产能过剩行业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加强债券市场监测。
彭华岗也透露,最近国资委专门组织对中央企业的债务风险、债券风险进行了全面排查。从目前排查的情况来看,目前中央企业的信用评级情况还是良好的,资本市场认可度比较高,债券规模总体合理,资金接续是安全可靠,风险基本上是可控在控。他透露国资委下一步由降杠杆向稳杠杆转变,确保大多数企业负债率保持稳定,高负债子企业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认为,在巩固三年降杠杆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中央提出由降杠杆向稳杠杆转变,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从现实中看,央企目前的负债率64.5%,是在一个安全区间内。其次疫情之后,首要任务就是要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特别是在双循环中发挥央企的作用,所以,杠杆即资金,而资金作为企业发展的血液,特别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没有血液何谈发展?
刘纪鹏指出,虽然高杠杆预示着风险,但是杠杆过低,特别是在经济要快速发展时期,本身也是一种风险,即发展不上去的风险,因此企业杠杆要找到适应经济发展的一个度。
刘纪鹏认为从降杠杆到稳杠杆的说法改变,说明了当前的央企杠杆率是适度的,与一两年以前是有本质差别的,而央企未来仍要肩负重要的使命,需要适度的资金杠杆。因为疫情在国际范围内还具有不确定性,今年的主题很可能还是战胜疫情,在双循环中,外贸、出口、国际市场的问题,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因此刘纪鹏认为央企不宜再降杠杆,需要稳定杠杆,适应每个企业不同的发展规律,和适应国家对央企赋予的重任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这预示着2021年我国宏观环境,特别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政策走向会有所调整。
最后刘纪鹏提醒,关于杠杆的把握,每个企业有自己的规律,不应该一刀切,应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之间灵活地处理。至于稳杠杆是否意味着央企资金面的相对宽裕,从而带来资本市场的活跃,刘纪鹏提醒杠杆率的稳定,意味着央企周转性资金的相对宽松,预示着央企经营和投资的宽松和活跃,政策面的宽松也将让资本市场更看好2021年央企的发展和表现。
国企改革攻坚年力求完成70%任务
彭华岗表示,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启动,国有企业改革在很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去年新增22户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涵盖了近1.8万名关键核心人才。中央企业集团总部部门数量平均压缩超过17%,人员编制平均减少20%,企业活力和效率得到了明显增强。
在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混改积极稳妥地推进,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累计实施混改4000多项,引入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2020年国资委专门成立了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将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另外,2020年中央企业一年当中实施混改超过了900项,引入社会资本超过2000亿元。中央企业对外参股的企业超过6000户,国有资本投资额超过4000亿元。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部,不能片面地以混改的数量、比例、进度、范围等作为国企改革的标识。”彭华岗强调,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三因、三宜、三不”的原则,不能采取“运动式”“一刀切”的方式来推进混改,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和工作成熟度,宜改则改,不宜改不强改,避免盲目性,一企一策地加以推进。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分层分类地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彭华岗指出,目前中央企业集团层面主要还是保持国有独资或者国有全资,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目前中央企业集团层面还没有推进引入其他资本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计划。彭华岗表示,要将改制作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务求改革实效,避免一混了之。
李锦认为,这里的改制并不是指所有制,而是指运行机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化经营机制,优化股权结构,探索实施差异化管控。
“大家更加希望2021年能够新建区别于国有独资、国有绝对控股企业的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李锦指出,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能用以往管国有独资和国有绝对控股公司的那套机制去运行和监管,效果会大打折扣。
彭华岗还透露,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力争到2021年底完成三年总体改革任务的70%以上,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为2022年全面完成三年行动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在李锦看来,今年攻坚难度在投资经营公司和授权经营体制的改革,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他认为在央企中,今年的混改应该不会是大年,而只是小年。
(作者:高江虹 编辑:张星)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