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港股”——几乎成为当下机构投资者的共识。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800亿港币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南下,新发爆款基金也有相当一部分比例配置港股。
在内地资金的助推下,港股市场近期持续火爆。香港恒生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接近10%,领跑全球主要市场。腾讯控股、美团等新经济公司股价更是屡创新高。
对于不熟悉港股市场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参与到这场港股盛宴中,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一方面,买入港股类基金是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参考港股通最新流向,也能为具体选股提供参考。
新经济企业仍是最强热点
截至1月19日收盘,南向资金(沪市港股通+深市港股通)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1852.93亿港币,折合人民币1547.67亿元,是北向资金同期净买入规模的接近4倍。其中,南向资金1月19日单日净买入265.93亿港币,创下互联互通开放以来最高。
与北向资金的投资风格相类似,南向资金的交易也集中于少数头部公司。
港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前二十大重仓股最新持股市值共1.43万亿港币,占到南向资金持股总市值的57%,头部化趋势明显。
具体来看,南向资金前二十大重仓股中,有14只股票今年以来获内地资金加仓。
南向资金前二十大重仓股今年以来持股变动
腾讯控股南向资金持股数量从去年年末的4.26亿股增至最新的5.06亿股,今年以来获加仓8013万股,加仓幅度达18.81%。截至1月19日,南向资金在腾讯控股中的持股市值达到3314.70亿港币,继续稳居第一大重仓股。
多家券商近期发布研报,集中看好腾讯控股的投资价值。
中信证券认为,腾讯在游戏、广告及支付业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持续看好腾讯作为国内互联网巨头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在视频号升级下,腾讯内容生态壁垒有望进一步强化,商业化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继续看好腾讯控股的中长期投资价值,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安信证券表示,腾讯核心游戏业务稳健、社交广告蕴含变现潜力、To B业务有望带来可观收入和利润空间,维持公司“买入-A”评级,并给予12个月目标价755.00港币。截至1月19日收盘,腾讯控股股价报每股655.00港币。
除了腾讯控股之外,美团-W、小米集团-W两大新经济龙头,今年以来分别获南向资金加仓2390万股和3646万股,加仓幅度分别为6.37%和1.35%。
部分特色公司获资金关注
与北向资金热衷白酒股的逻辑类似,南向资金近期在部分港股特色公司中也出现较大幅度加码。
香港交易所南向资金持股数量从去年年末的7535.57万股增至最新的7846.10万股,今年以来获加仓310.53万股,加仓幅度达4.12%。
随着港股行情火爆,近期有关香港交易所的报告也持续涌现。中泰证券非银团队认为,香港交易所2021年开年以来交投活跃,预期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可达60%以上。过去5年在互联互通等改革举措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均显著增加。基于盈利稳定性、增长性强化,以及交易所地位提升,认为香港交易所长期估值中枢有上升空间。
电子烟龙头思摩尔国际今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过20%,并持续刷新历史新高。在此过程中,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加仓思摩尔国际8629万股,加仓幅度高达24.31%。
光大证券轻工团队表示,当前电子烟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渗透率低,市场红利较大。电子烟产业链中,思摩尔国际拥有核心的FEELM陶瓷芯技术,在产业链中具有较高议价权,有望在本轮行业成长中优先受益。
这些港股需要规避
虽然港股市场近期持续火热,部分头部公司赚钱效应明显。但由于港股与A股在投资者结构、流动性和市场制度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普通投资者南下投资也需要注意和防范许多风险。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王汉锋表示,港股市场有4大潜在风险值得警惕:
一是要规避成交不活跃的小市值公司以防范流动性冲击。
港股市场的成交活跃度远低于A股,日均成交在1000亿至2000亿港币左右,因此市值过小流动性较差的个股可能会存在流动性折价甚至冲击。
二是灵活的融资融券制度、做空机制带来股价波动。
卖空交易是港股市场较为常见的行为和交易策略,特别是对于估值较高的个股而言。通常而言,较低的卖空成交占比往往表明市场情绪处于相对亢奋状态,反之亦然。
三是灵活的再融资制度带来的潜在供给压力。
相比A股市场,港股的再融资制度也更为灵活,一定比例新股配售和供股都无需股东大会授权,而老股配售对一般股东而言更是没有明显约束。
四是对海外环境更为敏感。
港股投资者结构仍以外资主导,因此海外资金流向、外围不确定性、美债利率走势对于港股影响的敏感度更高。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