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办法》共5章33条,分别为总则、负债质量管理体系、负债质量管理要素、负债质量管理监督和附则。重点内容包括:一是明确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内涵和业务范围。二是确立负债质量管理体系。从组织架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业务创新管理等11个方面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提出了负债质量管理的“六性”要素。从负债来源稳定性、负债结构多样性、负债与资产匹配合理性、负债获取的主动性、负债成本适当性、负债项目真实性六方面明确了负债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四是强化负债质量相关监督检查和监管措施。明确商业银行向监管部门报告负债质量管理情况的要求及负债质量监管评价结果运用的范围等。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了几名看懂App专家对此话题进行了深度解读。
李庚南
财经专栏作家
金融深化的过程推动了商业银行管理由资产管理转向负债管理再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衍变。从逻辑上,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应该涵盖了负债质量管理的要求,这也是国际银行业监管惯例。银保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单纯从负债端强化质量管理,应该是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体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加速叠加经济周期性、资本市场、汇率等因素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特别是流动性管理形成的新挑战,亟需在资产负债体系下有针对性地强化负债端的管理。
《办法》甫出,作为商业银行或许忽然感觉自己很“宝宝”,——因为做好负债质量管理本是商业银行份内的事。但放在当前背景下,特别是近年来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态势背景下,《办法》的出台,其立意或许并不拘于微观的商业银行负债管理本身,不是要真的替商业银行来“管家”,而是从整体银行体系稳健与金融和谐出发:负债端的涉众性直接关乎对存款人利益的维护,负债端风险的外溢性关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大局,负债的稳定性不仅关乎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还影响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正因为如此,银保监会在2020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要尽快制定负债质量监管办法,提高银行保险机构特别是中小机构负债的稳定性和匹配性。随之而出的《办法》,从负债质量管理的治理架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绩效考核、信息披露、报告制度等方面,搭建了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的完整体系,明确了负债来源稳定性、负债结构多样性、负债与资产匹配合理性、负债获取的主动性、负债成本适当性、负债项目真实性等六方面负债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尽管从内容上,《办法》或许并无太多新意,总体上与此前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要求相重叠,也没有提出新的定量指标要求,相关指标基本散见于2017-2018年监管部门陆续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关于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等一系列新的监管文件中,当然,也纳入了近期关于第三方中介吸存、提前支取靠档计息、通过互联网吸收存款等新的监管要求。
总体看,《办法》首次提出商业银行全面负债质量管理的体系,梳理了此前散落于各类监管文件中关于流动性风险监测等方面的指标,从监管的层面增强了对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监督的系统性。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商业银行负债系列新的合规性要求。
要求商业银行开展负债业务创新活动,应当坚持依法合规和审慎原则,不得以金融创新为名,变相逃避监管或损害消费者利益;不得设定以存款时点规模、市场份额、排名或同业比较为要求的考评指标,防范过度追求业务扩张和短期利润。这无疑对商业银行特别是负债能力偏弱的中小银行形成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如何平衡负债稳定性与增强负债主动性和结构多样性及成本的适当性等监管要求方面,商业银行将面临诸多困惑和挑战。
金天
北京看懂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1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同时强调,商业银行不得以金融创新为名,变相逃避监管或损害消费者利益;不得设定以存款时点规模、市场份额、排名或同业比较等为要求的考评指标,过度追求业务扩张和短期利润。
这一监管动作与2020年底以来对互联网存款业务的整顿一脉相承。个人认为,相关考量或有三点:
第一,近年来以金融创新为名的互联网存款业务客观上放大了银行负债在来源稳定性、结构多样性、与资产匹配合理性等方面的风险挑战,特别是对区域性中小银行来说,面向全国吸收存款实际上打破了地域展业限定,而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流动性管理能力、精细化运营能力并未得到提升,这是监管所不乐见的;
第二,“后疫情时期”内稳定市场、发展普惠金融是政策考虑的重点,要求市场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而一些区域性中小银行的所谓存款产品创新、特别是在外部的互联网渠道推出的存款产品实际上仍是在高息揽储,抬高了资金成本,不利于市场主体获得更低廉、更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第三,在发展资本市场、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权益类产品的同时,商业银行基础负债的稳定性仍十分重要,在这一过程既需要做好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稳健经营,也需要做好客户适当性管理,避免损害存款人、消费者权益。
王硕
社科院特约研究员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是继监管部门对银行资产业务进行一系列管理措施后,第一份专门针对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规范的制度办法。办法出台,有利于弥补制度短板,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对于银行业提升利率市场化后的负债管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有几个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强化核心要素管理。在传统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性经营原则外,对负债质量管理特别提出“六性”要求,即负债来源的稳定性、负债结构的多样性、负债与资产匹配的合理性、负债获取的主动性、负债成本的适当性及负债项目的真实性,这契合当前负债利率市场化加快、负债结构的多样性等特点,指明了负债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
二是强化合规经营。办法指出,商业银行不得采取违规返利吸存、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延迟支付吸存、以贷转存吸存、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违规手段吸收和虚增存款,而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吸收存款的,应当遵守相关监管规定。
三是强化差异化监督管理。办法强化负债质量相关监督检查和监管措施,明确商业银行向监管部门报告负债质量管理情况的要求及负债质量监管评价结果运用的范围等。同时,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种类众多,规模和负债基础上存在较大差异,办法明确商业银行可根据本行业务特征与风险偏好,在已列举定量指标基础上,差异化设置负债管理指标和内部限额。
办法的发布,对于不同类型银行影响不一,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影响较大。从实践来看,商业银行的负债主要包括对企业零售等客户存款、同业负债以及央行借款三大部分。
其中,客户存款是最基础的负债,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但相比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由于网点布局、客户结构等不足,负债结构要么单一度偏高、要么同业负债占比较高,负债稳定性不足,而为了冲规模,部分中小银行通过高息揽储、大幅提升同业负债占比和加快线上创新存款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但也带了一系列新问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而办法的出台,对于构建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全面、系统的负债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看懂小程序APP
文章转载请加微信号:kdjjbeibei
文章转载请加微信号:fuxuejun1234
看懂经济热文 点击即可查看
1、“两条腿走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我们为什么要反对代孕?
3、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当下的成绩和未来的走势?
你“在看”我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懂经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