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分摊几元钱,一旦得了大病,就可以获得30万元的互助金。2019年以来,各大互联网巨头相继上线网络互助。《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网络互助平台的实际参与人数为1.5亿,预计2025年将达到4.5亿人,覆盖中国14亿人口的32%左右。
但一直以来,网络互助行业却处于监管空白地带,监管部门多次提示风险,并明确划定四条监管红线,要求网络互助与商业保险严格划清界限。
最近美团发文将关闭相关业务,百度也已关闭该项目,网络互助再次引发关注。“监管真空”的网络互助未来何去何从?
百度、美团先后关闭网络互助
日前,美团互助发布关停公告:“因业务调整,美团互助将于2021年1月31日24点正式关停。”关停后,将全额返还所有会员的分摊费用。同时,对1月31日前不幸确诊大病的会员,提供合理的互助金赔付,全部费用由平台承担。
记者还发现,在此之前,百度已于去年终止运营不到一年的“灯火互助”。
公开资料显示,美团互助是美团于2019年6月28日上线的网络互助平台,2020年4月份公示第一位受助者案例;2020年6月份升级为首个“不限病种”的大病互助计划。自上线以来,美团互助已公示分摊18期,共帮助382位患病会员,获得互助金救治,2020年5月有超过2800万人加入,成为美团互助会员。
美团互助方面表示,关停后,公司继续聚焦主业发展,为用户和商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
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团互助的关闭,再次引发大家对网络互助的讨论。
门槛低、成本低,网络互助爆发式发展
不同于传统保险,网络互助计划属于一种互联网金融服务,也是一种互助性经济组织,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撮合功能,会员之间通过协议承诺承担彼此的风险损失,并采取小额保障,避免个人负担过重。
国内首个互助平台成立于2011年,是由张马丁创立的抗癌公社,现已改名为“康爱公社” 。后野蛮发展、监管施压,快速洗牌趋于平静。直到2018年,相互宝的问世,再次拉开新一轮热潮。
京东上线“京东互保”、滴滴上线“点滴相互”,新浪、360、苏宁、美团、百度等纷纷上线网络互助计划。快速发展时期,也诞生了水滴公司、轻松筹等新独角兽。
艾媒咨询分析师指出,网络互助相较其他大病保障模式,其进入门槛、中间成本更低,并且具备正向价值观和聚集会员,能够自发传播。
《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发现,2019年我国网络互助平台的实际参与人数为1.5亿,预计2025年将达到4.5亿人,覆盖中国14亿人口的32%左右。
监管空白、运作是否透明,发展与挑战并存
网络互助在中国发展虽然开始步入加速期,但仍然面临着众多挑战。
“对平台而言,资金安全保障和客户逆向选择的问题需要解决。”艾媒咨询分析师指出,虽然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相关平台也需要一定盈利以持续发展,目前行业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
而对用户而言,参加互助计划后,相关运作过程是否透明、赔付机制是否完善、如何切实获取赔付等,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020年9月份,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曾撰文提到,互联网化使得非法商业保险活动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规制难度更大。并指出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1月22日,针对美团关停网络互助,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觉得美团互助偏离美团主业和逆选择风险不断增加,是其关闭的主要原因。
“下一步,我们还将对网络公司做互助业务进一步的关注,了解其运行的方式和风险情况,再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肖远企说。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范世乾称,目前互联网企业开发的互助项目基本都是在没有保险牌照前提下的经营活动。从监管层来说,这种行为长期游离于国家监管,容易产生社会问题。从企业角度来说,这种经营行为如果从公益角度出发,缺乏盈利点;如果从盈利角度出发,则会存在费率高,竞争性弱,大量退保,从而无以为继的结果。互联网企业缺乏保险专业人员,特别是精算不准确,使得分担金额计算容易出现问题。这些都阻碍了互助项目的可持续性。
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分析称,未来或许还会有其他互联网互助关停。目前监管已释放出部分信号,即网络互助即将遭遇严监管,与此同时,网络互助面临的消费者投诉压力与日俱增,一些巨头也开始遭遇信任危机。
她认为,网络互助的终局有两条路:一条是成为持牌机构,在监管框架内展业;另一条则是被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遭洗牌出局。
(文章来源: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