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A股市场的焦点无疑是部分累积涨幅较大的大市值热门股遭遇“颠簸”。据统计,A股流通市值排名前100位的个股中,昨日有33只跌幅超3%,其中16只跌幅在5%以上。相比之下,在全部A股中,昨日跌幅超3%的个股占比不到两成,跌幅超5%个股仅占不到一成。
从大市值龙头股的“结构性上涨”到“结构性下跌”,市场风格猛烈切换之际,股指也受白酒、军工等热门板块拖累而呈单边下跌。沪指甚至创开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同时,沪深两市成交额10141亿元,继续保持万亿规模。
昨日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1天期场内逆回购年化利率最高升至6.1%,明显超过过去两年元旦至春节期间该品种的最高利率水平。目前,市场存在对春节前流动性紧张的担忧。央行已连续维持低量逆回购操作,延续净回笼态势,银行间及交易所回购利率近期都在上行。
高位抱团股重挫
以申万行业划分,国防军工、非银金融、家用电器、医药生物4个行业昨日整体跌幅均超过3%,上述行业为前期机构的主流“抱团”领域。
如国防军工板块昨日整体重挫6.89%,板块内有多达16只股票跌幅超过9%。航空发动机龙头航发动力遭遇跌停,全天放量成交71.20亿元。自去年四季度以来,航发动力股价一度直线拉升,一个月内股价几乎翻倍,带动公司最新市盈率(TTM)升至138倍。
类似航发动力这样的千亿市值“抱团”股今年来表现突出,印证了前期资金“以大为美”的抱团逻辑。但抱团公司估值持续突破上限,背后也隐含了风险。如创业板前十大市值公司,以总市值加权得到的平均动态市盈率已达122倍,其中宁德时代、爱尔眼科、亿纬锂能的最新估值都超过150倍,均处在历史上的绝对高位。
在开源证券策略首席牟一凌看来,当前继续“抱团”对市场资金的吸引力正不断减弱。
牟一凌认为,过去两年核心资产的大幅上涨,其实反映了市场主流投资者投资理念和分析框架的趋同,它并非简单的“抱团”行为,而是市场共识的结果。当下,投资者买入的理由更多是新发基金等待入场,即由资金博弈因素驱动行情,这意味着基本面因素早已充分体现在股价上。而单纯从交易结构看,大盘成长指数已出现明显的“量价背离”,ETF基金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赎回大盘股现象,追求绝对收益者或许正从市场兑现其丰厚收益。
机构、外资抛售热门股
今年以来,北向资金持续流入A股,累计净买入额超过450亿元。但在昨日盘中,北向资金又转为净流出,截至收盘全天净卖出35.4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资金在部分估值处于高位的股票中开始获利了结。港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五粮液、贵州茅台昨日分别遭北向资金净卖出11.15亿元、9.45亿元,中国平安、比亚迪的净卖出额也在6亿元以上。
截至1月25日,北向资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有5只今年以来出现持股数量下降。如贵州茅台北向资金持股数量今年以来减少149万股,降幅1.43%;五粮液的持股数量减少2578万股,降幅高达10.76%;恒瑞医药、格力电器、中国中免的北向资金持股数量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另外,从交易所公布的龙虎榜看,有部分境内机构开始撤出高位热门板块。
中航光电、中航机电、中航西飞、航天彩虹昨日股价均遭遇跌停,盘后龙虎榜均出现机构席位抛售:中航光电遭3家机构席位卖出1.54亿元,中航机电遭3家机构席位卖出7802万元,中航西飞遭1家机构席位卖出6301万元。
低估值周期股获关注
在流出高估值抱团股的同时,北向资金近期悄然加仓以银行为代表的低估值板块。
从持股市值看,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1月25日,北向资金持有的A股银行股市值从1156亿元增至1773亿元,增幅达53.39%,远高于同期银行板块的涨幅。
从持股数量看,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1月25日,34只沪深股通银行股标的中,有25只的北向资金持股数量出现增长。其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等的持股数量增幅超过20%,渝农商行、苏州银行等小市值银行股的持股数量更是增长超过200%。
从最新披露的基金四季度持仓看,部分明星基金经理也选择调仓买入银行股。
1月25日,由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基金发布上市交易公告书。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1月21日,兴全合润最新规模达241.73亿元,相比去年末增长17.36%。制造业板块占兴全合润资产净值的比例达59.71%,仍为第一大重仓行业;金融业占比高达13.55%,相比去年年末大幅提升了6.85个百分点,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重仓板块。
牟一凌表示,继续坚定看多银行等周期板块的配置价值,并强调“低估值就在身边”,周期龙头仍是优选。
牟一凌认为,“利率上行”与“经济不弱”提供了配置金融板块的最佳窗口期,市场已经开始为银行的资产质量改善定价,下一个定价因子则是盈利能力。而信用收缩与经济不差的组合将意味着银行将因供、需改善带来净息差提升。当前正处于银行业绩反转的时点,这在业绩快报中已经有所体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