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流财经获悉,一家员工数量近百万的高新科技企业计划申请消费金融牌照,已经组建筹备组,正在积极寻求发起合作伙伴。
2020年共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让更多企业获得了入场券。2021年伊始,一些新的玩家在跃跃欲试,除了上述高科技企业外,前不久福建海峡银行也公开宣布计划申请消费金融牌照。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肃清,越来越多不遵守规则的玩家退出,监管为消费金融发展扫清了障碍,以及在众多金融牌照的“衬托”下,消费金融牌照变得比以往更加抢手。
新流财经根据公开信息,汇总了一些拟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企业名单。
一方进攻:消费金融牌照或迎来申请热潮期
网络小贷新规打破了消费金融行业内持牌机构之间的平衡。“虽然意见稿尚未最后落地,但预计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对于大多数网络小贷股东方而言,他们曾经挤破脑袋才拿到的一张金融牌照,极有可能将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新规后,网络小贷玩家大致分为了三批,一批是及时止损的一方,选择撤退,开始剥离、转让网络小贷牌照,二是中规中矩的一方,计划向地方金融监管申请转型地方小贷,还有一批则是选择进一步向更具有价值的金融牌照发起进攻。曾经网络小贷牌照是打开消费金融市场的一把钥匙,如果不想放弃已经摸摸爬滚打建立起来资源和投入,那么在达到监管资本金的要求和获取更高价值的消费金融或者银行牌照之间,显然后者更划算。而众所周知的是,消费金融牌照门槛相对银行牌照较低。曾经持有网络小贷牌照的股东方,大多是金融跨界玩家。“有实力的大企业当然想当主发起人,成为大股东,因此在未来的合作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一家产业系的金融从业者表示。但是眼下来看,在已获批复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系仍为主力,有银行参股、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多达23家,占比接近八成。产业系玩家虽然拥有丰富的线下场景与流量,是进军消费金融的优势,但缺乏金融业务经验,以及相比银行系消费金融而言,后者可以直接从股东方获得更低价格的资金,这对于没有吸储能力的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是后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在多位从业者看来,金融跨界玩家与另一波计划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主力军——区域性银行合作,银行作为主要发起方,或许是不错的选择。对于近几年在零售金融领域发展较快的城、农商行而言,消费金融牌照能突破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展业,一直是最大的吸引点。尤其是在互联网贷款新规之后,一些城商行顾虑更多监管政策风险,主动停止新增与第三方机构的联合贷款,能够拥有一张跨区域展业的牌照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从上表也可以看出,仍有多家区域性银行在排队等待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在这个时间点下,区域性银行与此前的网络小贷牌照背后的股东对消费金融牌照有着共同的目标,合作申请的现象可能会增多,消费金融牌照或会迎来一波申请热潮。一方严守:监管对消费金融管理更加严苛在消费金融牌照批复提速的同时,监管也在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规范约束行业的大方向。
2020年底,银保监会下发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中提到,将加大监管政策支持力度,包括适当降低拨备监管要求、拓宽市场化融资手段和增加资本补充方式。同时还提到,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这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都是利好的消息。
“消费市场升级是近几年来的大趋势,消费金融市场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接纳度已经逐渐培养起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在一位城商行从业者看来,再加上监管的支持和松绑,无疑是给市场参与者以及观望者注入了信心,让这张消费金融牌照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也使越来越多机构瞄准消费金融牌照。
尽管政策鼓励,但并不妨碍监管对消费金融公司高标准的要求。
“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热情比以往更高,但是还是要有思想准备,这张牌照仍旧不好拿。”有从业者认为。
从去年获批的五家公司来看,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公司、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苏银凯消费金融都是等待监管多年的考核才获批,另外的小米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和2019年底的获批的平安消费金融,则是具有互联网基因、背靠商业巨头,在金融领域拥有多年经验和足够的数据、科技实力。
目前,持牌消费金融队伍已经扩充至30家,监管未来是否会大规模开闸尚不确定,但是未来在消费金融公司的资质审核方面,要求可能会更高。
也就是说,如若想要获取消费金融牌照,要么实力足够强,要么耐的起时间,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此外,在选择合作发起方时要更加谨慎,不仅要看当前的经营,还要考量未来的发展持久性。“监管对发起方要求较高,一旦在几年中出现经营困难,中途退出,极有可能影响申请节奏。”上述人士表示。
新流财经近期获悉,一家早在几年前便公开宣布计划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银行,目前也正在寻找新的合作发起方。
前不久,银保监会办公厅还发布了《关于印发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的通知》,已经印发至各银保监分局和消费金融公司,这意味着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迎来首次监管评级。
其中最瞩目的一条在于,对于评级为5级的消费金融公司,监管拟责令其提交合并、收购、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救助计划,或依法实施接管。
也就是说,即使拥有牌照,也不意味着可以“躺在牌照上睡大觉”,真正能发挥其价值者,才能走的更远。
但与此同时,监管也指明了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侧重点,将公司治理与内控、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专业服务质量、信息科技管理定为评级的五大指标,可见,消费金融公司能否拥有自主风控能力和科技实力是拉开评级的关键因素。
拿到牌照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长久合规经营才是摆在眼前的真正考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流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