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造假、闪崩、利空 这些公司开出“急救药”:回购!

财经
2021
01/28
16:34
亚设网
分享

用于上市公司维护价值的回购,有被个别公司带偏的迹象。

近日,多个“应急式”回购方案出炉,相关上市公司或因卷入“造假疑云”股价阴跌不止,或短期股价出现闪崩,或公司被曝出某些利空,解决方案都是快速推出回购方案进行“对冲”。

出发点决定结果。这些匆忙推出的回购方案,相关公司在实施过程中也非常急迫。有公司在短短十几天内就打光了“子弹”,还有公司方案出台后便立即进场甚至忙中出错。从结果来看,在不够审慎的匆忙决策下,相关回购方案的出台乃至投入的“真金白银”,并未能有效提振股价。

有接受采访的市场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筹划实施回购无可厚非,但相关决策应代表、体现全体股东的利益,尤其不能单纯考虑大股东、高管或机构股东相关利益(如避免质押危机等情形)而匆忙实施,毕竟经营好主业才是根本,过于匆忙的回购反而会进一步加深市场的疑虑。

“应急式”回购频频

“以高额回购回击对我们所谓造假的质疑,让投资者安心、放心。”南极电商董事长张玉祥今年1月5日在机构交流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虽然效果不佳,但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公司该次回购已快速完成。

据南极电商1月27日所发公告,截至1月25日,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数量7249.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5%),支付总金额为 69985.21万元(不含交易费用),本次股份回购方案实施完毕。

回查公告,1月6日,公司披露回购预案,拟回购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7亿元的公司股票;1月7日,公司首次实施回购;至1月25日,7亿元“子弹”已全部打光。其间历时仅13个交易日,足见其动作之快。

涉嫌造假、闪崩、利空 这些公司开出“急救药”:回购!

或是由于该次回购并未能有效阻止股价下跌,南极电商1月27日晚又宣布新一轮方案,拟使用3亿-5亿元资金回购股票。


同样出手迅速的还有东方时尚。在股价莫名遭遇闪崩后,东方时尚于1月20日推出回购方案,当天便大举进场操作。公司此前明确的回购总金额不低于1.5亿元且不超过3亿元,而公司在回购首日便买了1.57亿元,达到了回购资金的下限,足见公司护盘之急迫。

急于通过回购方式“撬开”跌停板的东方时尚还“忙中出错”,首次回购股份数量超过了首次回购股份事实发生之日前5个交易日公司股票成交量之和的25%,为此公司还不得不公开致歉。

涉嫌造假、闪崩、利空 这些公司开出“急救药”:回购!

或是看到了东方时尚的回购成效,与东方时尚“协同闪崩”的美好置业也效仿前者于1月23日抛出了回购利好,是否实施尚未可知,但已止住了股价连续跌停的局面。


类似案例还有宋都股份,公司选择了利用回购利好来对冲“利空”。1月23日,公司披露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俞建午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日,公司宣布拟动用不低于1.3亿元资金实施股份回购。

“速效药”难以救急

仓促地筹划或实施,不难发现,相关公司已将回购当成快速稳住股价的“速效药”。但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匆忙“上阵”的结果往往是出手即被套。

如东方时尚,公司1月20日首次回购耗资1.57亿元,成交的最高价为15.08元/股,成交的最低价为13.06元/股。当天,在回购资金力撑下股价虽反弹,但随后几日又重回颓势,至1月27日收盘股价已跌至12.36元/股。

再看南极电商,在“造假疑云”的笼罩下,公司前一轮回购砸出了7亿元“真金白银”,也未改变股价跌势。

据披露,南极电商前一轮回购的最高成交价为10.62元/股,最低成交价为8.93元/股,整体回购均价约为9.654元/股。而在完成前一轮回购后,公司1月26日股价已跌至每股8.66元。回购完成后,南极电商股价于1月27日涨停,但股价(9.53元)仍低于公司前一轮回购平均成本。

蹊跷的是,在公司股价涨停后,南极电商于1月27日晚发布了拟进行新一轮回购的消息,这是否意味着有先知先觉的资金提前知晓买入,进而引发股价涨停?在1月5日宣布前一轮回购时,公司董事长张玉祥便在公告尚未披露的前提下,提前向参加电话会议的机构透露了公司的回购举措。

由于前一轮回购并未能止住下跌趋势,记者在南极电商股吧里看到,在公司宣布新一轮回购后,一些投资者并未盲目乐观,反而担忧后续股价会否重回跌势。

“尽管造假传闻不知真假,但前期7个亿资金砸进去还未能止住跌势,说明一定有不看好后市的持股大户在卖。”有私募人士对此称。

记者注意到,南极电商1月27日股价涨停背后,机构席位逢高减持的意愿依然强烈,卖出前五名中共出现了三个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卖出金额达到6219万元。

“尽管南极电商一再表示要通过回购回击市场不实传言,但客观事实是,公司高管此前曾大举减持,如今机构也在逢高减持,如果真要表达诚意,为什么公司实控人、董事长不能掏出真金白银来大笔增持,反而用全体股东的钱(指回购)去堵枪口呢?”前述私募人士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