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北京银行“蝶变”

财经
2021
01/29
08:36
亚设网
分享

25年,北京银行“蝶变”

从北京南城一座五层破旧小楼中起步,总资产不过200亿元,到如今金融街(000402,股吧)最核心区域的28层办公大楼,总资产接近3万亿元、品牌价值近600亿元,成为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第62位的国际一流中型商业银行,25年峥嵘岁月,见证了北京银行(601169,股吧)的华丽蜕变。

25年,北京银行“蝶变”

在金融改革开放中成长

25年前,北京银行诞生于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1996年1月8日,北京银行的前身——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在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大街65号的五层小楼前正式挂牌成立,就此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北京城市合作银行是在北京市90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维护地方金融安全、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使命。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和首都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北京银行抢抓机遇,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战略突破,乘势而上步入了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2004年,北京银行由北京市商业银行成功更名为“北京银行”,火红的LOGO一夜之间点亮京城,随后入驻金融街核心区域的现代化办公大厦,整体形象与品牌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

2005年,北京银行正式引入荷兰ING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作为境外投资者,迈出了中外资本融合的第一步。成功引资16年来,中外双方开展了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实现了从引资到引智、从交流到交融,被荷兰首相誉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典范”。

2006年,北京银行开启区域化战略,相继在天津、上海、西安、深圳、杭州、长沙、南京、济南、南昌、石家庄、乌鲁木齐等十余个区域中心城市,以及香港、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超过680家分支机构。

2007年,北京银行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创造了股权清理最难、上市进程最快、融资效率最高、冻结资金最多等多项记录。上市后,北京银行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形成了股权结构科学、治理架构完善、基础制度完备、制衡机制有效、信息公开透明的公司治理机制。

25年,北京银行“蝶变”

北京银行这些年的成长,用一组数据可以证明:总资产由成立之初的217亿元增长至近3万亿元,存款总额由183亿元增长至超过1.6万亿元,贷款总额由49亿元增长至超过1.5万亿元,净资产由10亿元增长至超过2100亿元,年度净利润由几亿元增长至超过200亿元……

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北京银行品牌价值升至597亿元,按一级资本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第62位,连续7年跻身全球百强银行。

25年,北京银行“蝶变”

在差异化中探索前行

差异定位是一种生存之道,更是一种战略智慧。

成立初期,北京银行明确提出“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市场定位,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夹缝中打开发展空间,从被动跟随、拾遗补缺,再到另辟蹊径、创新引领,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作为扎根首都的银行,北京银行深知名字中“北京”二字的分量和意义,25年来,至始至终将立足首都作为最大优势,将服务首都作为根本任务,将脱离首都作为最大风险,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以“首善标准”大力支持首都城市建设、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发展,打造了服务首都的一流金融品牌。

目前,北京银行在北京地区设有北京分行、中关村(000931,股吧)分行、城市副中心分行等三家分行、超过270家网点,实现了对首都重点区域“全覆盖”。25年来,为前门大街、平安大街、两广路、四环路、京昌高速路、东直门交通枢纽、地铁九号线、大兴国际机场、北京环球度假区、城市副中心职工周转房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在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中,为“动批”“新发地”“锦绣大地”等疏解项目提供表内外融资支持,服务60%的市属单位,每年为市属机关单位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笔数超70万笔,金额超1000亿元;累计参与6000亿元以上的北京市地方政府债券发行。

在做好首都重大活动金融服务保障工作方面,北京银行相继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3年北京园博会、2014年APEC峰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25年,北京银行“蝶变”

此外,北京银行还支持了2019年世园会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成为冬奥申委赞助企业、“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钻石合作伙伴,为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五棵松体育馆、延庆赛区场馆、奥运村建设及后期改造等冬奥会相关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25年,北京银行“蝶变”

擦亮“普惠金融”特色

作为一家中小银行,北京银行深知小微企业创业之艰难、发展之不易,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定位,25年守初心、秉真心、用匠心,用金融活水浇灌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2007年,北京银行推出了以“小巨人大作为”为核心理念的“小巨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品牌,打造涵盖初创、成长、成熟整个企业生命周期、50余种产品的“小巨人”产品体系。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90多亿元增长到现在的近5000亿元,带动数百万人就业。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冲击,北京银行制定了金融纾困方案,打造“京诚贷”“赢疫宝”等金融抗疫产品,累计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贷款近300亿元,在北京地区同业排名第一,累计支持8000多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北京银行还先后发行两批共计460亿元小微金融债,是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抗疫主题小微金融债。凭借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方面的突出表现,北京银行在《金融时报》举办的“2020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中,荣获“年度最佳六稳六保服务中小银行”称号。

25年,北京银行“蝶变”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开拓进取

成立之初,北京银行就确立了“科技兴行”的理念,用一年时间建设了第一代综合业务系统,实现全行业务和数据的集中管理,在城商行中率先构建起“两地三中心”的信息科技格局。

2019年,北京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全行核心战略,并制定实施了数字化转型三年发展规划,朝着打造“数字京行”的目标加速前进。

目前北京银行已初步搭建起涵盖信息技术条线,数字金融部、数据管理部、电子银行部三大部门,以及北银金融科技公司“1+3+1”的科技治理格局。

2019年5月成立的北银金融科技公司是首家城商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经过一年多发展已经成为全行科技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着眼未来,北京银行于2012年正式启动顺义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中心占地187亩,总建筑面积为37.5万平方米,包括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数据中心,将满足北京银行未来50年发展的需要。

25年,北京银行“蝶变”

面对企业、个人行为数字化的全新趋势,近年来北京银行开发完成了知识图谱平台系统、财务预警系统、京行预警通APP、智慧风控APP等系统和工具,在集团客户关系识别,工商、司法、行政、舆情等外部信息整合,风险信息监控提示等方面强化系统应用,以科技赋能风险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初度路犹长。

回顾北京银行25年发展历程,无论是成立之初艰辛化解风险,还是创新发展阶段的持续战略突破,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一条贯穿其中的鲜明主线,是北京银行的“根”和“魂”。

25年,北京银行“蝶变”

站在25年的新起点上,迎着“十四五”时期国家和首都发展的美好前景,北京银行将不忘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坚守防控金融风险的底线、点燃二次创业的激情、激活创新驱动的引擎,以更加稳健、更加均衡、更可持续的态势,在建设“百年银行”的新征程上续写新篇章。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