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民生支出 财政投入“节节高”

财经
2021
02/02
06:31
亚设网
分享

“这几年养老金涨过好几次。”正在北京一家物美超市购物的市民王女士表示,自己母亲已年过80,老年卡每月额外入账100元,在物美、庆丰包子铺等多家店铺都可以消费。近年来,我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不断上调,是财政资金加大投入民生的具体体现。事实上,财政对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民生支出逐年增长,为民生谋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

投入逐年增长

近年来,财政对民生方面的支出持续增长。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例,2010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9081亿元。2015年,这个数字达到19001亿元,较2010年翻倍不止。2020年又较2015年大幅增长,达到32581亿元。同样增长的还有卫生健康、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等。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财政进一步强化民生兜底,优先稳就业保民生。财政部日前披露,在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支持下,企业负担有所减轻。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1144万户,同比增长10.1%,高于前两年水平,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较快,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另外,2020年新增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除用于支持中小银行化解风险外,用于交通、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以及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约占八成。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2020年,财政稳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包括统一全国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加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力度,进一步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扩大低保、临时救助范围,健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监管长效机制;完成93家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约1.68万亿元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工作;支持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

提供兜底支持

粤开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称,2020年财政支出重点从“抓基建”转向“重民生”,在结构上呈现民生支出比例提高、基建支出比例下降的特点。民生相关支出中,社保就业和卫生健康支出强度加大,对财政支出增速的拉动较为明显。

罗志恒认为,在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保就业是重中之重,保就业的抓手在于保市场主体,托底措施在于维持民生和社会保障水平。所以,可以看到财政收入端的减税降费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市场主体经营的延续性;而支出端的社保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强度明显提高,显示的是财政力求在社会保障、就业、医疗领域为社会提供兜底支持的政策意图。

从2020年12月单月来看,卫生健康支出、教育支出等民生支出的增速也在财政支出中处于“领跑”地位。

坚决保障民生支出

民生所盼,政策所向。展望今年,刘昆表示,财政收支压力再大,也要坚决保障好民生支出。包括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等各类资金;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深化投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支持发展文化事业产业等,这些都是今年财政保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对于2021年的财政支出预算,不少地区在地方“两会”上也透露出对民生的“偏爱”。广东省表示,省级将安排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支出1725.11亿元;全省安排446.37亿元支持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包括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等。

四川省则安排了2021年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21.8亿元,用于支持教育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等13个方向。其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方面安排资金1042亿元,占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4.5%,包括安排就业创业、养老保险补助、困难群众救助和优抚安置等资金。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