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造车新势力相继闯关IPO 李彦宏公司持股威马10%抢滩造车热潮

财经
2021
02/03
02:31
亚设网
分享

头部造车新势力相继闯关IPO 李彦宏公司持股威马10%抢滩造车热潮

新一波的造车热潮正在兴起,IPO成为头部造车新势力竞逐的赛道。继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之后,威马汽车也在准备冲刺资本市场。


近日,上海证监局发布公告称,威马汽车已具备辅导验收及科创板上市申请条件。这意味着威马汽车已完成上市辅导,上交所即将受理公司递交的申报材料。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尽管公司尚未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但威马汽车已在辅导总结报告中提前披露了部分细节。其中,对于外界最关心的估值方面,确认在评估基准日2020年6月30日威马有限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4.02亿元,评估值为244.3亿元,评估增值210.3亿元,增值率618.14%。

此外,记者注意到,从威马汽车背后的股东关系来看,李彦宏通过两家实际控制的公司合计持有威马汽车10.22%的股份;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也投资了威马汽车,张弛曾表示,在造车新势力中,沈晖作为汽车圈的老人,其产品力与人脉值得信赖。

作为威马汽车的实际控制人,沈晖目前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其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合计为16.57%,除特定事项外,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表决权比例合计为 66.51%。这意味着,威马汽车内部制定了特别表决权的安排。

钟情威马

李彦宏总计持股超10%

处在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威马汽车从来不缺乏资本的关注。据辅导总结报告显示,威马汽车成立至今共历经12次增资,首次增资发生在2017年2月份,决议增加注册资本至1.07亿元。同时,仅2017年一年,威马汽车就先后获得了6次增资和2次股权转让。

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份,威马汽车宣布,完成由百度资本领投、百度集团等跟投的新一轮融资。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20亿元。但在前述两轮增资完成后,威马汽车股东结构中并未出现百度的身影。

2017年11月份,威马汽车实施第四次增资,此次由李彦宏实际控制的杭州福祥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福祥汇)浮出水面,认缴新增注册资本1503.73万元。在此之后,2019年3月份,百度再次领投了威马汽车的C轮融资。2020年12月7日,威马汽车又完成总额为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百度与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继续参与此轮融资。

记者查阅辅导总结报告显示,目前福祥汇持有威马汽车6.55%股权,李彦宏另一实控公司百度在线通过2018年对威马汽车的增资,目前持股比例为3.67%,由此前述两家李彦宏实际控制的公司合计持股比例达到10.22%。

“上市是这些车企最重要的一个融资手段,尤其是在科创板上市,应该说给车企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可持续融资的机会,也是国家对这些车企的支持”。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量产交付和上市融资是新造车企业的两道分水岭。只有量产交付才会获得自我造血能力。而登陆资本市场不仅具有象征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开拓融资渠道。

“科创板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道阻且长

辅导总结报告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1月份至9月份,威马汽车实现营收分别为1487.17万元、7.2亿元、17.8亿元以及16.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96亿元、-24.53亿元、-36.08亿元以及-36.49亿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从产品角度看,2018年作为造车新势力交付元年,威马汽车旗下首款量产车型EX5进入交付阶段,完成了造车进程中的重要一步。2019年,威马汽车累计销售一举冲高至16876辆。进入2020年,威马汽车涨势喜人,全年累计销量22495辆,同比增长33.3%。

若此番成功上市,威马汽车有望成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造车新势力。但不容忽视的是,造车新势力仍需面对前期难盈利的现实。

受制于业绩持续亏损,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2月31日,威马汽车所有者权益合计(净资产)分别为-3.78亿元和-37.45亿元。尽管2020年1月份至9月份,威马汽车所有者权益合计扭亏,达30.83亿元。但公司净资产变化并非源自主营业务盈利,更多仍是得益于大体量的筹资。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1月份至9月份,威马汽车每个报告期对应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8.27亿元、42.87亿元、42.72亿元以及66.9亿元,这也是威马汽车最主要的融资来源。

与此同时,近年来,威马汽车在研发、品控、安全等环节也是风波不断。尤其在2020年9月23日至10月27日,在浙江温州、福建邵武和北京等地,威马EX5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了4起官方确认的起火自燃。为此,威马汽车召回了1282辆威马EX5问题车辆。尽管主动召回之举在一定程度上为威马汽车赢得了“负责任”的声誉,但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也让其品牌力一定程度受损。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