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综改畅想:车险比价平台,还有没有机会?

财经
2021
02/07
10:35
亚设网
分享

车险费改一旦深度放行,一捅到底,是否会出现具有绝对话语权的车险比价平台?联想“承保+维修”那条传统保险公司梦寐以求的车险+服务的大产业链,这会否成为现实?

日前,阅读公众号《今日保》刊登之:《一次糟糕的头部险企网销车险体验:线上化漫漫长路何解啊》,深有感触,特谈一谈我对车险比价的思考。

1

-Insurance Today-

一个终极问题:中国,有没有车险比价的机会?

“车险比价平台”是一个能追溯到十年前的老话题。当时的车险比价平台,百花齐放,讲述的故事也都大同小异。

从外部需求来看:

①车险是刚需产品

②车险条款同质化,价格成为唯一比较因素

③线上购买趋势明显

④彼时车险年增速仍在10-20%

从内部供给来看:

①车险公司30%+的渠道费能作为补贴来源

②爬虫和系统对接日趋成熟

③资本愿意砸钱、期待烧出一个垄断

然而,国内盛极一时的平台,包括OK车险、车险无忧、优比车险、一号车险等,最终陆续倒下,乃至最惠保等相对大一些的平台,亦在转型求生。

中国的土壤,需要什么条件,才有可能种出“车险比价平台”这颗果实?

2020年完成的车险综合改革,给予车险公司更多的定价自由以后,是否会出现新的机会?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本期重点介绍全球范围内三家“比价平台”,谁可复制?

2

-Insurance Today-

案例一:保险公司发起的平台——英国Confused.com

车险综改畅想:车险比价平台,还有没有机会?

英国Confused.com是车险比价网站的鼻祖,成立于2002年,早期以车险比价平台起步,现增加房屋险等其他险种的比价。

但鲜为人知的是,Confused.com是英国Admiral保险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且比起Confused.com的成功,Admiral保险公司的创新性是值得关注的。

该公司的商业逻辑,可总结为:

通过广告投放,吸引用户到Confused.com比价;

然后分流,将符合筛选标准的留给母公司,不符合筛选标准的推荐给别人。

如下图所示:

车险综改畅想:车险比价平台,还有没有机会?

从Confused.com的车险比价模式看,客户每次询价后,Confused.com都会给出Admiral公司及同业公司的车险报价。但报价的真实性,客户很难逐一到每家公司进行验证,其中也许存在大数据杀熟的可能。

但是对于Admiral公司来说,一次广告投入,吸引客户来询价,资源就不会被浪费。即使自家不能承保,也会推荐给别人,赚取佣金。即便其所获取的佣金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佣金率(如10-20%),那也能很大程度分摊前端的获客投入。

这种商业模式的基础是:

①车险行业集中度低且竞争充分(前三名约40%,分别是Admiral、AXA、DLG);

②车险公司本来就需要在线上打广告;

③英国成熟市场相当饱和,车险公司大都采取多品牌战略,就像宝洁在快消品领域做的事情,多品牌导致用户对比较的强烈需求。

因此Admiral公司与其通过中介销售,不如做个第三方平台,把自家产品的优先级提高,顺便兼顾其他产品。

该模式还被Admiral在多个国家复制,包括西班牙Rastreator.com,法国Lelynx.fr,美国compare.com等。

当然,这不是Admiral的独家秘笈,英国的BGL集团也这么干,他家有英国的comparethemarket.com、荷兰的hoyhoy.nl、法国的LesFurets.com。

是故,如果把保险公司发起比价平台的模式引入中国,试问中国市场:人保或平安做这样的平台,是否有成功的可能?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种模式根本行不通,因为其他公司会因为竞争排斥而拒绝加入。

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追问一句:

难道市场上的寿险公司,不知道“i云保”是众安保险自建和孵化的平台吗?

难道市场上的财险公司,不知道国泰财险和保险师,都有蚂蚁金服这个大股东支持吗?

如此看,保险公司发起的比价平台,是否值得一试。

3

-Insurance Today-

案例二:互联网巨头发起的平台——美国Google Compare

车险综改畅想:车险比价平台,还有没有机会?

Google Compare是谷歌公司2015年与Coverhound合作设立,并在美国市场推出的车险比价孵化项目。其以车险比价为基础,也涵盖信用卡、贷款等金融产品比价。

Google Compare并非谷歌公司第一次做车险比价项目。早在2012年,谷歌就在英国收购了一家车险比价公司BeatThatQuota,随之试点。

事实上,谷歌在保险领域投资和合作的项目并不少(如下图所示),包括和保险公司合作赠送智能烟雾器Protect,投资天气险公司Climate Corp,投资健康险公司Oscar等,但车险比价项目,毫无疑问是最能发挥谷歌流量优势和最容易变现的领域。

车险综改畅想:车险比价平台,还有没有机会?

但可惜的是,谷歌2016年决定关闭这个项目,Google Compare的网站只上线了一年多。

为什么?美国车险集中度低,产品和定价自由度高,谷歌有钱、有技术、有多家保险公司愿意合作,为啥关?

一位接近谷歌比价项目的朋友如是说:

①因为车险比价业务冲击了原来的广告业务,本来很多大公司愿意花很多钱买关键词;但在某种程度上,现在这些公司直接变成了竞争对手,而且赚的钱没有以前广告多。

②谷歌看不上这类业务或小项目,决定更加聚焦在更前沿的创新面,即使做广告,也是钻研和解决更精准的信息匹配。

毕竟作为全球顶级的科技公司,做个车险比价,能够解决人类什么大的问题了?

做成了又能如何?做不成还肯定被人笑话。

但如果国内互联网巨头来做这件事:

比如百度或阿里,把它们放在一个金融监管较松、行业集中度又相对、较低的市场,比如东南亚,会不会进入车险比价领域?其成功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商业不分贵贱,不过看投入产出比而已。

在金融服务不充分的新兴国家,可能会有很多机会。毕竟在没有C端流量巨头的情况下进入车险比价市场,非常有可能摘到好果子。

4

-Insurance Today-

案例三:创业公司自建平台——印度Policybazaar

印度Policybazaar成立于2008年,创始人Yashish是咨询顾问出身和连续创业者,还是体育健将。

该公司的股东包括Tiger、淡马锡、Ribbit Capital、软银、腾讯等。

车险比价是Policybazaar最早开始做的业务,现在作为综合性的保险比较平台,已经渗透到健康险、定期寿、投连险(ULIP),且还做起了信用卡和贷款比价的平台。

车险综改畅想:车险比价平台,还有没有机会?

Policybazaar在车险比价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印度的保险市场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B2C的保险市场不到200亿美元,线上购买的渗透率在2017时只有不到1%。

而这不到1%的份额,保险公司自己的网销占一半,第三方平台占一半,而Policybazaar占到第三方平台的90%以上。

车险综改畅想:车险比价平台,还有没有机会?

印度B2C保险市场预估,来源于行业访谈

二是印度财险市场自2007年监管允许更多公司准入(发牌照,包括外资)和车险定价自由化之后,市场即保持了快速发展且竞争较充分,前三名(New India, National, United India)的份额不到四成。

三是在访谈创始人及团队时,我清晰的记得其谈到一家创业公司要长大,有多不容易:

①为建立用户信任而付出的巨额广告费;

②为建立保险公司报价和购买的连接平台而付出的大量技术投入;

③为保证单位经济性而做出的能力(提升网销+电销转化,多产品交叉销售等)。

他谈到Policybazaar能够存活下来,而且还发展得很好(据说今年要IPO),也基本持有相同得观点:

①印度保险市场刚起步,行业还没有绝对的龙头大哥,且大家都在高速增长;

②C端消费者对保险认知不足,谁做广告更早、更多、年年做,谁就能建立用户心智;

③监管很早就已经放开车险条款和定价。

Policybazaar能够不断获得融资,且成为保险比价市场的垄断者,是与市场环境、消费者认知、监管背景密不可分的。

这里没有如果,因为中国早已不是印度现在的模样。

后记

投资人的观点:车险比价要“走出去”

从全球范围寻找相似公司和模式,并搞明白其成或败的原因,对于其在中国成功的可能性,非常有价值。

事实上,对车险比价,我们几年前就已经想得很清楚了:

①三大家(人、太、平)已占据六成以上份额,意味着他们不愿意玩儿,创业小公司就根本没戏;

②同质化严重,背后还隐藏着地板价竞争的逻辑,比价差异很小;

③第三方平台的信任感,真的需要砸很多钱才能起来;而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如果不多做交叉销售(多金融产品比价),单位经济性很难回正。

这些因素抑制了国内车险比价平台的发展,且三者缺一不可。

同时,车险改革鼓励条款和定价创新,但范式条款下的竞争并无多大差别,唯一路径是UBI等新型产品。

即使这一点有突破,车险业三巨头的开放合作意愿存疑,无论是自己干,还是找BATJ一起干,都需要自我革命的“大勇气”。

目前,车险相关的很多文章和评论,大多都围绕国内车险增速放缓、三巨头竞争,以及其各种价格战挤压中小公司的生存空间在讨论。

但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近距离观察者,国内车险业务的运营和服务效率,在全球来看都非常领先。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到全球范围:人保有没有可能以车险比价为切入点而进入泰国车险市场?平安有没有可能以UBI为切入点而进入欧美车险市场?

这应是车险的资深从业者,面对国内饱和市场,应该考虑的“稍微大一点的问题”。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孟思源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