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星哥~
今天,中国电影(600977,股吧)凭借春节档的热度,一下突破100亿票房了。
很多人在问,是不是可以节后追一把影视股,或者买影视基金了。
星哥上一份工作是做行业分析的,今天给大家解读下这个看似风光,实则备受投资人嫌弃的行业。
影视股是A股最差?
一般来说,选股和选行业基金的话,要考虑几个维度:好行业 ,好公司,好时机。影视行业,则是公认A股最差,属于大传媒里面的一个细分赛道,大传媒包括四个赛道,其他三个还有广告,出版,游戏。广告和游戏是相对优质的行业和赛道,因为市场空间大,做的是流量的生意,跟互联网强绑定,有一定的成长性,只是这两个行业也在不断变化,核心是要找准价值转移的趋势。大传媒ETF有一只被动基金跟踪,那就是中证传媒指数,基本覆盖A股传媒总市值最大的50只成分股, 包括非常知名的芒果超媒(300413,股吧),分众传媒(002027,股吧)等等赛道小的就是出版和影视, 影视比出版大一点点,也不过一千多亿的市场空间,半斤八两。在A股里面,大概有23家公司,从几十亿到几百亿,大家看下:这些股票大一点的像万达电影(002739,股吧),500个亿市值,万达是唐探3的出品方,节前靠唐探的预期涨了一波。像出品《你好,李焕英》背后的公司是北京文化(000802,股吧),非常小,就40个亿的市值。A股这20来支股票,加起来不过2000多亿。相比其他行业,随便抓一个公司,一家就相当于整个板块。可见影视股,真的空间不大, 非常小,小就小了。但是他美么?也不美。动不动就亏损,拿这次春节档两个爆红的电影来说,万达和北京文化两个金主,都是亏的不要不要的,万达去年血亏60多亿,北京文化亏了六七个亿。A股里面这些电影公司,都是勉强活着, 更别说赚钱了。这跟疫情还没根本关系,这种现象早就有了。以上所有的电影公司去年除了光线传媒(300251,股吧)和华策影视(300133,股吧),去年全部亏损。而且唯二之一的光线传媒因为《姜子牙》这个IP变差,后面更加难。另一个华策影视,去年还算经营得当,因为靠卖电视剧,不受疫情影响,转亏为盈。可见,整个影视行业,不仅不是小而美,而是小而丑.为什么影视是A股最差的商业模式?市场空间小,电影公司难赚到钱是其表现,归根结底是这个行业商业模式奇差.
电影产业的收入归根结底主要靠票房,而2019年中国电影的总票房也就600多个亿, 这个收入就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来分。
一般是由“制作团队——制片方——发行方——院线与影院”组成整个价值分配。
首先看制作环节。
大家看到的都是导演,演员,还有一些内容IP, 这个就是制作团队。整个电影产业链,最厚重的就是制作这个上游节点,也是最稳定以及最具破坏性的。
为什么说稳定?
就是不管后面电影公司其他环节赚不赚钱,给演员导演的钱一分不能少,有些明星还能票房分成。有些小鲜肉靠流量,能够拿到天价片酬, 非常奇葩。
最具破坏性也是这个意思,明星赚的太多,导致后面的成本压缩得很厉害,利润也没有了,即便现在电影票房每年都在大增长,股民也享受不到电影产业成长的红利。
我给大家看两个数据, 第一个是中国的票房收入,票房逐年走高, 看似成长性还算可以了。
然而,跟踪中证影视的指数基本过去五年是一路下滑的,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完全不管其成长性,因为价值太低了。
票房收入的增长,并没有让资本市场做大,而是肥了不少流量明星。
我们再看第二个环节:发行。
发行其实门槛很低,也没啥成本,轻资产运营,按票房来分成,但是这个环节竞争实在太TM激烈了, 导致有“保底发行”这种惨无人道的商业模式。
保底发行是啥意思呢?
就是所谓的票房保底,电影发行方对制片方达到一定保底票房的承诺,超过保底票房,制片方将会按照约定分钱给发行方,没有超过也会按照事前商议的比例给钱,只是比例不同。
这个发行不得不提中影这家公司,因为占一半票房的进口大片,基本被中影垄断,这也算是中影的护城河了。
为啥中影的韩三平这么有影响力,号称三爷,说直白一点,只要你不合作,中影有权利在这个档期放点进口大片跟你火拼。
而中国电影本身做的太弱鸡,遇上进口大片,基本被打趴。
抽丝剥茧,我们看看院线和影院这两个环节。
按理说,这两个节点核心就是卖电影票,收卖座的钱。
我们看到的电影院,排片就是院线在管理,但是院线也是基于市场需求来排,像春节档这次刘德华的电影,他本身有很强的号召力,但是《人潮汹涌》排片就很少,基本给了和李焕英,归根结底是片子不受市场欢迎。
毕竟影院盈利就是要尽可能的卖出座位,从而获取票房的分账。
院线的商业模式跟发行则完全相反,是重资产运营,因为院线要投钱建电影院,只要投入短期就不会关门,亏损也要一直开着,电影院过去跟随票房有一波建设狂潮。
而且有一部分是跟随商业地产的繁荣来走的,各种商场陆续开业,电影院也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导致供应过剩,很多都在亏损或者微微盈利,毛利极低。
这里不得不提万达,万达除了制作发行,最大的收入就是来自院线,王健林的万达地产有这个优势, 这是万达的护城河。
因此,总结来说,在这个产业链上,都只是表面风光,背后除了明星,没有绝对的受益者,华谊兄弟(300027,股吧)曾经想杀出一个重围,不务正业去玩文旅地产,搞什么电影小镇,最后搞得负债累累, 还是这帮人模式没玩转。
所以说,影视这个行业啊,最明显的短板就是上面说的商业模式不行,产业本身的吸引力太低。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典型问题不得不提一下:
第一, 中国的明星太贵。
明星的天价,本质上还是受益于因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和内需市场,每一个明星背后就是大量的流量,流量越大,就卖出天价片酬,这也是为啥香港,韩国,日本的电影明星片酬比不上内地的原因
明星成为很多人争抢的职业,是因为中国不断增长的电影消费市场,以及巨大的人口红利所撑起来的,是这个时代给的。
屡屡传的限酬令,我是举双脚支持的,要让整个行业走向健康,必须让价值分配得更合理,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进行价值的二次分配,可以让整个影视行业的商业模式更合理。
第二, 中国的内容制作不给力。
中国的电影制作,其实一直没啥进步。观众的审美永远跑的比那些编剧演员导演要快, 因为电影是非常国际化的,这些年,很多人都是下载来看好莱坞电影培养起来的审美。
然而,中国的电影制作,最大的短板就是缺少原创IP,另外中国的电影人被宠坏了,缺乏敬畏用户和市场之心,专业水平很差,别说跟好莱坞比了,跟欧洲,印度都有不少的差距,最终的作品质量被海外电影吊打。
建议
行业给大家分析完了,那么来些实际一点的,影视股或者影视基金到底能不能买?
整体上看,尽量不要碰,这行业被玩坏了。
如果要买也可以,哪怕行业再差,你都有投资机会,只是具体看投资时机,投资标的, 投资策略。星哥其实一直钟情影视股,而且有不少获利。
给两点个人看法吧,不作为投资建议:
第一, 买有独特优势和护城河的。
有2+2的投资标的,大家可以关注下,当然,这里仅仅是个人看法哈。
第一个,是不靠厚重的影视明星的光线传媒,因为是靠动画IP,所以模式很独特,当然,市场也给了相对高的估值。
第二个,是垄断进口发行权的中影,前面说了,有他的独特商业模式。
这两家还行,另外,有院线优势的万达, 有电视剧制作优势的华策影视, 这两家也可以关注。
其他如果没有护城河的,我都不建议。
第二, 做波段,不做长期投资。
影视股不建议做价值投资,这个行业本身模式非常差。
做波段的话,时机就显得很重要,一般来说,买影视公司的股票,他们的股票波动很大,有两个时机,大家一定要把握。
电影公司, 一定瞄准大IP的电影,在上映之前做资金埋伏,这是第一个时机,这个期间会炒一波预期。比如光线传媒的《姜子牙》,在上映之前就涨不少,上映之后立马跌, 因为姜子牙市场表现很平平。
第二个时机,那就是上映期间的市场反应,如果超预期,在上映之后还有一波涨,涨完再跌。如果表现平平,则直接下跌,这个时候就是拼作品质量和市场预期之差,看好作品,上映之后还可以持有观望一下。
比如这次的春节档,很显然,整个影视板块都大幅超预期,今天港股表现也很强劲,这样节后影视股必然有一波炒作的涨幅,而涨完必然也会下跌,只是具体看市场会给多少热度。
当然,如果你没有提前埋伏,或者把握不好时机,我都不建议进入了,免得被割韭菜,我本身还是倡导价值投资的。
BTW: 最后,大家有啥想要了解的投资行业,可以留言告诉我们,有机会就讲一讲。
长按二维码关注“樱桃小财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樱桃小财女。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