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知 原创
作者 | 魏宇奇 编辑 | 向阳
1997年,亚马逊在上市后做了一项重要决定,那就是投入重金自建物流。两年后,亚马逊在全美7所以及海外物流中心总面积达500万 sf(平方英尺),是上市前的十倍有余。
在早期,物流业务对亚马逊的帮助有两点:支撑海量交易规模,为亚马逊Prime付费会员提供服务。以中国为例,用户支付79元/季度或288元/年度,即可享受包括无限次包邮在内的各种服务。截至2020年3月,亚马逊全球付费Prime会员数量达1.18亿。
在经过前期投入后,物流业务又成为了亚马逊的营收机器。2018年,亚马逊物流板块收入为427亿美元,超过了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DHL。
可见自建物流虽然是个辛苦活,但对电商平台来说大有益处。这个案例自然也被大洋彼岸的同行们复制到了中国,其中的代表就是即将上市的京东物流,以及入行时间比亚马逊还要早的苏宁物流。
据京东物流的招股书显示,它虽然仍在亏损,但幅度已经大幅缩减,同时营收还在高速增长。这说明,自建物流的故事在中国不仅没有水土不服,还发挥了与亚马逊物流之于亚马逊相同的作用。
相比之下,苏宁物流虽然起步时间更早,但在规模和发展上都已经“掉队”了。在物流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母公司资金吃紧的情况下,苏宁物流与“货架”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水面之下的行业第三
大年初五晚间,曾被传将要上市的京东物流终于亲自把传闻变成了实锤,这直接拉动了京东的美股股价,盘前一度涨超4%。市场会有这个反应,除了有京东做背书外,京东物流的成绩也是一大原因。首先,即便是在十四年后,京东物流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2019年其营收的同比增速高达31.6%,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的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至43.2%,远超顺丰同期的29.84%。虽然电商平台物流业务只是主食之后顺带的甜点,但得益于物流行业的规模,让这份甜点也有了做主食的资格。而对业内的企业而言,物流行业的特点和现状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食材”。
自2013年中国物流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以来,中国物流市场的规模就一直位于全球第一,2020年上半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23.4万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物流行业的效率虽然在不断提高,但和国外相比仍有提升的空间。
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率,虽然已经从2008 年的20.6%下降至2019年的14.7%,但与欧美发达国家6%~7%(日本仅为5%)的水平相比仍然偏低。
万亿的规模+水平偏低为企业们提供了巨大的舞台,让包括苏宁物流在内的入局者有了“水大鱼大”的期望。
这块蛋糕对苏宁物流乃至整个苏宁来说都足够大,张近东甚至表示物流有再造一个苏宁的可能。然而,蛋糕虽大,苏宁物流却未必能再造一个苏宁。
一方面,苏宁物流的业务量受到苏宁电商业务量的订单限制;另一方面,物流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让苏宁物流面对着更大的压力。
还是以京东物流为例。在纵向上,它的营收规模不仅仍在高速增长,营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目前来自于第三方客户的营收,在其营收中的占比已从2018年的29.9%,提升至2020年前9个月的43.4%。
在横向上,京东物流和苏宁物流一样都没有将自己局限在“快递”这个细分品类上,而是做了多方面的布局。
除了进入了冷链、仓配、跨境细分领域外,苏宁还在收购家乐福后,进入即时配送领域,推出了家乐福“同城配”服务,将服务范围扩展到家乐福门店生活圈10公里。承担配送任务的正是苏宁物流。
家乐福提供订单,苏宁物流提供履约能力,这和苏宁易购与后者合作的逻辑是相同的。只是,苏宁物流在这方面还是慢了半拍。
京东在这方面的载体达达集团,不仅已经上市,其2019年的营收也达到了30.997亿元。而张近东曾在2018年表示,物流业务不排除独立上市可能,此后就没有了下文。
与此同时,苏宁物流还要在投入上花费不小的精力。作为对比,京东物流仅在2020年Q3这一个季度,就有67.2亿元的在建工程。
在投入上,与京东物流上市后能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相比,苏宁物流在母公司资金吃紧的情况下,得到的投入也必然会受限制。而它的模式又依赖大规模的投入,一旦投入减少,其发展节奏也必然会减缓。如果苏宁物流的发展变慢,那它只会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局面。
结语
起步于线下卖场的苏宁,与其他电商同行们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点在物流业务上也有体现,那就是高负债,为此苏宁曾经多次通过出售股权的方式增加利润。
在2014年和2015年,苏宁一共出售了25家门店,共获得37.69亿元的营业外收入,被寄予厚望的PPTV也在此时被出售,为苏宁带来了27.85亿元的营业外收入;2016年,卖掉北京京朝子公司,实现13亿投资收益。
卖子求生的高潮部分发生在2017到2019年。苏宁在此期间清空了手中的阿里巴巴股票,出售了旗下真正赚钱的苏宁金服的部分股份,累计获得400多亿收益。
尽管张近东在最近表示不在零售主赛道的业务该关的要关、该砍的要砍,但苏宁物流依然存在被摆上货架的可能。因为就在2016年,苏宁曾卖掉6家仓储供应链及子公司,这为其带来了18.1亿元的营业外收入。即便扣除其他费用,来自于此的收益仍有5.1亿元。而苏宁易购的经营性现金流已经连续三年为负,2019年时的缺口达178.65亿元。
一边是巨额资金缺口,一边是多次卖子求生的成功经验,这让苏宁物流与货架的距离越来越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经新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