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背景下的春节消费:总量温和复苏,地区有分化

财经
2021
02/23
06:33
亚设网
分享

今年春节前,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政策号召大家就地过年,超预期地带动了春节消费的热情。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主要工业品期货上涨,债券市场出现调整,显示市场对经济进一步修复的预期较强。

笔者认为,2021年春节期间的相关消费数据,在总量温和复苏的同时,继续呈现出分化的特征,表现为不同城市间、城市与乡村间、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间的分化。考虑到海外疫情的好转以及国内疫苗的逐步接种,接下来可以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之上,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尽快有序放宽服务业的限制措施,促进国内消费大循环。

零售餐饮消费修复明显,但地区和消费能力有分化

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1日-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

而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来看,2020年11月同比为5.0%,12月同比为4.6%。因此春节黄金周,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的增长情况,与2020年末的增速基本相当。春节黄金周的消费,总量上并没有明显的脉冲式增长。

从地区上看,根据北京市商务局数据,节日期间,重点监测的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54.7亿元,同比(农历日,下同)增长43.1%,较2019年增长15.5%,其中实体业态同比增长59.5%。

就地过年带动快递业务量大增,菜鸟“不打烊”的快递发货量是2019年农历同期的4倍(数据区间:2月4日-2月15日),其中广东省同时位列全国十大收货省和发货省(均不含港澳台)首位。从购买力来看,今年天猫“春节不打烊”活动中,广东省的购买力位居全国第一。

根据商务部提前摸排36个大中城市,就地过年人数比往年增加4800多万,笔者认为,地区间的春节消费可能出现分化,大中城市的消费增速高于全国,意味着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消费仍然较为疲弱。

从消费能力上看,笔者注意到一个微观数据,同样是北京市的数据,西单商场、首创奥莱、王府井(600859,股吧)百货大楼等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倍,王府井、西单、三里屯等22个全市重点商圈日均客流同比增长近90%。商圈销售额的增长,明显超出客流的增速,可能意味着较少数的人群,贡献了大部分的消费额,消费能力的分化仍然存在。

电影票房创新高,票价和场均观影人次均提升

再来看一下春节档票房的变化。考虑到2020年春节档电影院未营业,我们直接与2019年进行比较。2021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78亿,较2019年增长33.6%,观影人次1.6亿,较2019年增长22%,票房总收入和观影人次均创出历史新高。

从平均票价上看,2021年春节档票价为49元,较2019年高出4.2元,票价上涨是票房创新高的重要因素。另一个因素是场均观影人次,2021年为56人次,较2019年高出11人次,观众观影的积极性也有显著提高。

另外笔者观察到,今年春节档的票房集中度明显高于往年,今年春节档冠军《唐人街探案3》票房35.5亿,占比45.4%,叠加亚军《你好,李焕英》票房27.2亿,前两名合计占比80.2%,明显高于历史同期。票房集中度偏高的原因可能在于,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电影行业的拍摄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春节档电影的储备不足,因此可选择的佳片较少。另一方面,在佳片较少的情况下,总票房反而创出新高,反映出在受到一段时间的压制后,观影需求的修复动能较为强劲。

受到就地过年政策的影响,长途旅游的表现可能不如往年,文化和旅游部也没有公布春节期间的全国旅游数据,但是从地区数据来看,以广东省为例,根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2021年春节假期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3964.3万人次。其中接待过夜游客953.4万人次,一日游游客3010.9万人次;接待省内游客(含市内游客)占比93.3%。流动人口大省,也成为了本地旅游大省。

交通运输的数据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今年春运期间客运总量下降较大。据初步统计,预计春节假期(除夕至初六)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9766.3万人次,比2020年春节七天下降57.9%,比2019年春节七天下降71.5%。

(作者:万钊 编辑:陆跃玲)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