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前夕国资委吹风:“十四五”规划要实现“五个新”和“一个总目标”

财经
2021
02/24
12:37
亚设网
分享

上任四年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党委书记兼主任郝鹏一直低调,鲜有在公众媒体亮相。

2月23日下午,郝鹏第一次亮相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与广大媒体见面,说的更多的并不是预告中的国企改革,而是谈起了国资委“十三五”的完成情况,以及展望了”十四五”规划工作。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全国两会也将审议“十四五”相关规划,国资委提前吹风,突出科技创新。

“十三五”完美收官

郝鹏介绍,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去年底资产总额达到218.3万亿元,2020年的营业收入59.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了3.5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是12.7%、7.4%、10.7%。“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交出了一份比较优异的成绩单,五年来在“量、质、效”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量”上有显著增长。规模体量上,“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连续突破50万亿、60万亿关口,去年底达到69.1万亿,接近70万亿,年均增速达到了7.7%。在效益增量上,中央企业的利润总额、净利润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8.8%和9.3%。无论规模还是效益,都高于同期宏观经济的增速。

第二,“质”上有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7.8%,营业收入利润率提升1.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降低2.2个百分点。“两升一降”的背后是中央企业运行质量的改善、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第三,发挥作用的效果更加凸显。一是服务国家战略上发挥了表率作用。“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累计在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上完成投资17.9万亿元,比“十二五”增长36.4%。二是在科技创新上发挥了引领作用。除了有一大批科技成果,在“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从2015年的2.16%提升到去年的2.55%。“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的研发经费达到3.4万亿元,承担的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都取得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三是在共建“一带一路”上发挥了带动作用。中央企业“十三五”期间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沿线项目超过3400个,实施了一批民生项目,打造了一批标志性工程,有力带动了我国装备、服务、技术标准“走出去”。四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发挥了骨干作用。中央企业无论是在扶贫方面,还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都展示了报国为民的央企担当。

“五个新”和“一个总目标”

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详细内容和数据,郝鹏当天并没有披露,他表示,中央企业和国资系统监管企业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将等全国两会通过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之后,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中央企业和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的有关增长指标。

“总的考虑,在量的增长的同时更好实现质的提高,关键是要促进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郝鹏表示,“十四五”要实现“五个新”和“一个总目标”。

所谓“五个新”,是指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在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中央企业规模实力的持续增长。第二点是科技自立自强展现新作为,“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好中央企业的引领作用。第三个“新”是布局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推动中央企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地位更加巩固,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加大布局力度。第四点是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新成效,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高效,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更加健全。第五是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郝鹏表示,这“五个新”最终要落实到一个总目标,就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强、优、大”的标志性成果,即在“十四五”期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记者注意到,“强、优、大”的排序似乎与此前国资委对央企国企定位的“做大、做强、做优”序列不同,“强”在首位,似乎对央企自身经营效益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李锦也指出,国资委提出今年央企的“两利四率”目标,有利于引导企业更加突出主责主业,聚焦提质增效,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央企重组新信号

这场发布会还透露了央企重组的新信号。

郝鹏表示,将以实施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为契机,扎实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快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抓好无效资产、低效资产处置,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据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介绍,“十三五”时期,国资委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先后完成了12组24家中央企业的重组,新组建和接收了5家企业,中央企业的数量和“十二五”末比,从“十二五”末的106家调整到目前的97家。国资委打算在“十四五”时期更加突出主业、实业和核心竞争力的标准,更好推动重组、整合、调整、优化,加快打造一批行业产业龙头企业、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一批“专精特新”冠军企业、一批基础保障骨干企业,使中央企业真正成为主责主业突出、功能作用显著、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队。

彭华岗解释称,国资委这么做,主要考虑到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加大对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供应、骨干网络、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二是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和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第三方面也是考虑到要推动创新资源的整合协同,加快突破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切实解决部分央企之间的产品相似、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形成资源合力。

李锦指出,重组强调支持中央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最后点出“产品相似、资源分散、重复建设”,是市场反映已久的问题,希望形成资源合力。“如果抓紧了,空间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郝鹏指出,“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最关键的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我们将围绕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集中中央企业的优势资源,集中中央企业的优势力量,把中央企业坚决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郝鹏还透露,正在制定中央企业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进一步集成各项政策措施,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中更好地发挥战略作用。

“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科技创新措施非常具体,也最为鼓舞人心。”李锦向记者表示,四方面考虑中,把努力打造科技攻关重地,放在第一位,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努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特区”。这是其五年规划中给人印象最深、做得最为突出的一条。

李锦还特别注意到国资委提出坚持特殊人才特殊激励,对重点科研团队一律实行工资总额单列,对科技人才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政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对企业研发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全部视同利润加回,对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企业给予更高加分奖励等创新措施。

(作者:高江虹 编辑:张星)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