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郝鹏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去年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5万亿元,利润总额3.5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是12.7%、7.4%、10.7%。其中,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这个增速并不算高,但是来之不易。”
数据
1.4万亿元净利润来之不易
郝鹏介绍,今年提出的中央企业经营目标是要推动中央企业净利润、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都要有明显提高。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央企业率先完成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任务,截至2020年底划转国有资本1.21万亿元。
根据昨天公布的数据,去年底中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到64.5%,完成了 “三年降两个百分点”目标任务,实现了从2017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债券违约事件,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国资委今年提出了“两利四率”目标,主要是引导企业更加突出主责主业,聚焦提质增效、聚焦改革创新,确保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保持资产负债率的稳健可控。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连续突破50万亿、60万亿关口,去年底是69.1万亿,接近70万亿,年均增速达到了7.7%;利润总额、净利润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8.8%和9.3%。这意味着无论规模还是效益,中央企业增速都高于同期宏观经济的增速。
关注
央企平均负债率处于较健康安全水平
针对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地方国企接连出现债券违约的情况,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昨天表示,个别地方国企发生债务违约,既有疫情冲击、市场波动的外部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盲目做大、管理不善等内部因素,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他认为,通过风险出清实现优胜劣汰是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虽然近期国企债券违约比例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违约风险总体可控。同时他强调,任何欺诈发行、虚假披露、恶意逃废债等违法违规行为都应该受到严厉打击,投资者合法权益必须得到保护。对此,政府落实好监管责任,发债企业履行好主体责任,投资机构切实提高风险资产的定价能力,才能够共同维护好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据悉,近期在国务院金融委的领导下和相关部门指导下,地方党委政府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债务风险,已经取得积极成效。
他表示,中央企业的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在控,多年来已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和工作体系。近年来中央企业没有发生过一起债券违约。在去年的严峻形势下,中央企业仍然圆满完成了 “三年资产负债率下降两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平均负债率降到64.5%,是比较健康安全的水平。
国务院国资委昨天还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发力,实现了“三个历史性突破”:一是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从法律上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职责边界,使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得以确立。二是首次实现了国有企业的功能分类,有效解决了过去工作中存在的“一刀切”问题,实现了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分类发展。三是总体解决企业办社会和历史遗留问题,有力解决了长期以来政企不分、社企合一等问题,使国有企业更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成果
先后完成12组24家央企重组
央企数量调整到97家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昨天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先后完成了12组24家中央企业的重组,新组建和接收了5家企业,中央企业的数量和“十二五”末相比,从“十二五”末的106家调整到目前的97家。总的来看,重组的成效非常明显。
据悉,国企重组有力推动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促进了相关行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比如宝钢、武钢重组后,通过发展高端产品、淘汰落后产能,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当中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重组还有力解决了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这些问题,提升了中央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重组还切实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国际标准、行业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国资委下一步还将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支持中央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采取重组整合等多种途径,加快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本组文/本报记者 张钦
统筹/余美英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