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研判股市大势: 公募偏谨慎 私募强调“盈利驱动”

财经
2021
02/27
10:35
亚设网
分享

本报记者 王宁

近两日,市场上流传一份据称为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兼研究部总监董承非的内部交流会议纪要,其称“宁愿少赚不愿意多亏”;此外,前海开源基金联席董事长王宏远的发声也颇受关注,“警惕美股牛市终结对中国资产的外溢效应,投资者要量力而行。”整体来看,公募基金“偏谨慎”,强调了市场可能存在风险。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相对于公募,私募对当前市场的判断仍然乐观,例如星石投资和高毅资产等认为,“2021年的投资逻辑已从估值驱动转为盈利驱动”。

公募“喊话”警惕潜在风险

《证券日报》记者从兴证全球基金处获悉,其实董承非的上述观点并不是最新表态,该言论是在春节前于某场路演中提出的,当时不属于公开表态,且这份会议纪要并未经过本人审核同意发表。

“公司未有统一的口径对外发表基金经理的观点,也允许基金经理有不同的声音。”兴证全球基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至于董承非最新的观点是什么,目前尚不清楚。

根据流出的这份会议纪要来看,董承非表示对今年年初市场呈现的躁动行情比较肯定,并对2021年全年相对谨慎。他认为,市场已经脱离基本面,进入资金正反馈过程,基于对核心资产质地、与其匹配的对应估值所判断,认为“如果未来股价不大幅下跌,很长时间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会少的可怜”。

与此同时,董承非表态“已经在做一些预防性的动作,并正在监控一些总量指标”。

董承非“偏谨慎”观点广泛流传的同时,2月26日,王宏远更是直言:要警惕美股牛市终结对中国资产的外溢效应,投资者要量力而行。

王宏远认为,全球多个经济体大规模货币宽松形成的泡沫逐渐迎来拐点,刺破这一泡沫的会是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预期。基于此,美国长达12年的牛市很可能会结束。如果美股牛市结束,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将会受到影响。美国现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基本上已经弹尽粮绝,只能靠世界货币效应来推动市场的上涨,美股现在风险大于收益;要警惕美股牛市结束带来的波动影响。

王宏远表示,以美股为代表的国际市场风险存在传导到中国国内市场的外溢效应风险。中国大致有100只左右的股票是所谓的核心资产,这些核心资产是跟着美股走势的,如果美股开始下跌,会有外溢效应,对这些中国核心资产股票,要做好其中部分股票面临风险的准备。

私募投资逻辑有所切换

与公募偏谨慎的观点相比,私募显得相对温和。

星石投资相关人士表示,受益于全球疫情改善、疫苗接种加快,春节期间大宗商品价格走强,市场对通胀和经济复苏预期增强,受益于价格和需求双回升的周期行业受到青睐,也就是所谓的交易通胀。但同时,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担忧加大,对流动性比较敏感的成长股,也就出现了一定的调整。

对于后市,星石投资认为市场开始担心货币政策收紧导致整体调整。“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来看,当下货币政策都不具备收紧的条件。”“现阶段流动性不是市场主要矛盾,疫苗的大规模接种、美国经济政策刺激、国内经济持续优异带来的国内外经济复苏的共振,将是市场的投资主线。”

星石投资同时强调,近期A股关于大小盘切换、机构抱团瓦解的担忧不绝于耳,市场分歧加大。一方面,前期相对强势被抱团的热门行业板块连续回调,初显瓦解迹象;另一方面,受益通胀和经济复苏预期的周期品领涨。“2021年A股将从估值驱动转为盈利驱动。在国内经济复苏势头强劲,企业盈利增长趋势不变,通胀预期抬头的背景下,估值合理、业绩增长动力突出的公司更值得拥抱。未来重点关注受益于经济复苏的周期行业以及前期受困疫情的消费和服务。”

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最新观点认为,2021年有可能会面对跟此前不同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的基本面,尤其是企业盈利方面。过去几年,市场整体投资逻辑仍然是以防守型的消费、医药叠加结构性增长行业,比如互联网、消费电子,或者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公司,这个前提都是基于认为大多数行业,包括制造业的企业利润非常差的假设,同时也是基于利率下行的假设,因此,可以给头部公司更高的估值水平。

邓晓峰认为,极度的共识带来市场的极度分化,但2021年的经济基本面,跟专业机构过去的共识存在严重偏差。2021年制造业上游的行业利润可能会非常出色,大多数公司的盈利水平将超出预期,而过去防守型行业的公司,盈利增长反而处于落后的状态,叠加利率上行的压力,与当下市场共识或存在巨大的偏差。“市场将基于企业的内生增长和估值水平,重新判断、调整”。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