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要闻
【我国“十三五”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主要目标如期完成
连续十一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3月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说,“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人民日报)
【夯实基础加强统筹
推进科技监管再上新台阶】2021年全国两会将于本周召开。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科技监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野日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证监会将全面提升监管科技和行业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夯实科技监管基础、加强行业科技发展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推进科技监管再上新台阶。(上海证券报)
【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公司影响几何】1日上午,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介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时称,近几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基础零件、材料、电池、电机以及整车等环节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第一财经)
证券要闻
【科创板上市公司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近六成】截至2月28日,科创板全部232家上市公司通过业绩快报等形式披露2020年度主要财务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3314.67亿元,同比增长15.56%;共计实现净利润461.66亿元,同比增长59.92%。其中,3家公司预计首次实现盈利,这些公司证券简称将在年报披露后实现“摘U”。(中国证券报)
【稀土股引领普涨行情
3月A股迎来开门红】3月1日,A股市场迎来久违的普涨格局。三大股指集体高开后维持强势震荡,并均在全天高点附近收盘。行情格局较为均衡,并未出现明显的个股分化。(上海证券报)
【发行周期缩短难度降低,公司债实施注册制一年成效显现】3月1日,公司债及企业债实施注册制满一年。过去一年时间里,债市支持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能力增强,发行效率显著提高,债券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未来,随着配套政策陆续落地、相关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将朝着更加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发展。(证券时报)
基金要闻
【牛年A股震荡
权益基金发行降温】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震荡,叠加权益基金扎堆发行,新基金销售市场热度明显降温。数据显示,3月1日新基金发行市场迎来25只新基金首发,其中不乏南方基金应帅、汇添富基金胡昕炜、招商基金王景、中欧基金王健等知名基金经理的新产品。(证券时报)
【“结构”变“均衡”
公募追逐高性价比板块】3月1日,A股市场上的白酒、新能源车、半导体等前期热门板块卷土重来,与钢铁、有色、化工等周期板块助力A股强势反弹。两市股指涨幅均超1%,3000多只个股上涨。公募机构指出,在经济基本面向好、流动性预期出现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市场主逻辑将回到业绩驱动上来,A股后续有望维持均衡风格,可结合政策重点、行业景气度及估值等因素布局高性价比板块。(中国证券报)
【新基金发行局地遇冷
老基金申赎大出大进】在部分基金持有人用脚投票的时候,另一批投资者却在悄悄进场。一出一进之间,长期回报的分水岭开始隐隐浮现。春节长假后A股市场波动加大,基金发行市场也掀起波澜。部分长期业绩稳定向好的明星基金经理吸金效应不减,但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的新产品却延迟募集甚至募集失败。即便一些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发新产品要达到此前设定的目标也相当吃力。(上海证券报)
期市焦点
【商品“牛”众生相:如何摘取“带刺的玫瑰”】2月4日以来,有着商品龙头之称的“铜博士”接连大涨,一众商品“小弟”紧随上行,大宗商品牛市扑面而来!尽管身处非一线城市的江苏地级市南通,孙晓南也明显感受到了这一波商品上涨带来的变化。“市场持续上涨,为持仓过节的客户带来了不菲利润,开户咨询情况明显增多。”(中国证券报)
【花生期货上市满月】2月1日,花生期货在郑商所上市交易,至今已满一个月。上市一个月来,花生期货市场运行稳健,持仓稳步上升,成交日趋活跃,产业资金参与度较高,市场流动性较好,价格走势基本反映了未来现货市场发展预期,很好地起到了价格“风向标”的作用。(和讯期货)
【警惕黄金交易逻辑转变】未来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经济活动会大幅提升,在油价和铜价同步上升的背景下,黄金的交易逻辑将从经济增长逻辑转向通胀交易逻辑。黄金将跟随其他大宗商品同步上涨,市场需要提高警惕。(期货日报)
(赵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