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
今日不同往时,大环境变了,抑制房价快速上涨态势、打破预期、严控风险,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木木
或许,许多年之后回头看,我们才能对目前房地产市场博弈的复杂、激烈程度,有一个更全面且清晰的了解。
现在能够明确的一点是,关键城市房价上涨的势头必须控制住。这既是对既往多次危机的必然反应,毕竟殷鉴不远,由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经济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反复发生,也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房价持续走高的势头和预期以及二者相互强化关系,已经在根基上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稳定。另外,仅仅简单对比一下历史数据(比如日本、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前的各类数据),目前的价格态势已足以引起警惕。
近期,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陆续强力推出调控手段,目的很明确,手段很现实,单从深圳近两周二手房交易量的数据看,调控措施应该发挥了作用,至于作用力能否持续、深入,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这些关键城市的房价上涨势头和上涨预期,仍然把控不住,更有针对性、更强力的调控措施,恐怕还会前赴后继地往外推。不推肯定是不行的,不推无异于承认调控失败,不但前功尽弃,而且被反击的力度肯定变本加厉,方方面面都无法承受由此带来的现实压力和历史责任。至于或有的新的调控措施的面目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显然不能仅仅从教科书里寻。
无需质疑,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就是走到了如此关键的地步。市场中人显然需要极为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决定自己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应该往哪儿走。银行系统尤其需要清醒。审视历史以及现实,在房价上涨、泡沫累积过程中,银行无疑是主要动力的提供者。当市场处于正常状态时,银行和市场的双赢模式当然能成立。但是,当市场不正常、甚至已经疯癫起来的时候,银行仍四平八稳地给市场提供杠杆,甚至加杠杆,恐怕问题就很大,仅仅从自身风控的角度考虑,这种时候,降杠杆应该是本能性动作。
抑制房价上涨、打破涨价预期,进一步降低杠杆当然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也能防范风险进一步侵蚀银行体系。深圳新调控措施推出后,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成为房屋抵押贷款操作的“基准”,从降杠杆的角度看,措施针对性很强。但考虑到风险程度,这个“基准”保险不保险、是否还需要进一步下调,还需要观察,如果市场表现仍不理想,继续采取措施,推动银行进一步降低杠杆、防范风险,几乎就是板上钉钉。
从既往实践经验看,利益面前,一些银行很难经受住诱惑(当然也有经营压力和竞争因素在发挥作用),主动降杠杆。一方面,中国房地产市场二十多年来的发展,持续强化了房价不倒的认知,面对房贷这块“美味蛋糕”,银行很难控制住放贷冲动。房贷在银行的认知里,无疑还是极优质的资产。另一方面,面对房地产市场逐步累积的风险,银行恐怕也有“抱团取暖”的心态,困在这个关系里,大家紧紧抱在一起,个体压力、需承担的责任,肯定会小许多。从这个角度考量,后续的调控措施恐怕会更有力度。
对此,市场参与者不应有所怀疑。虽然过往的实践,可能会给许多人造成这样一种认知,即“房价越调越涨”,但今日不同往时,大环境变了,现实形势也大为不同,这都决定抑制房价快速上涨态势、打破预期、严控风险,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且带了某种程度的紧迫性。把脑袋深深埋在这个市场里的参与者,显然应该抬起头好好四下望一望。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