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言 |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优化人口结构,应对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财经
2021
03/05
18:36
亚设网
分享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提交六份提案,包括《布局线上线下新场景,加速激发消费新潜力》、《改革文物回流进口税收,推广文物回流试点成果》、《凝聚侨心侨力,抢抓发展机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优化人口结构,应对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借“内循环”、“双循环”东风,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两会建言 |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优化人口结构,应对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图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

布局线上线下新场景,加速激发消费新潜力

2020年,消费升级、数字化时代到来以及疫情突袭的三重影响催生了诸多新消费需求。

一方面,在线上场景拓新,发挥直播优势。对直播行业给予一定规范化干预,是推进线上消费进入科学发展新阶段的有效手段。

首先,建议由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部等相关部门牵头设立从业者准入制的职业证书,从多维度对资质进行认可,明确获证条件并定期复核资格。

其次,建议各地政府可成立线上渠道的工作小组,专业对接网络直播平台推广宣发的相关工作,打造“直播x旅游”、“直播x文创”等联合模式。

最后,在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诉求下,直播行业需持续借助新技术为其赋能,进一步实现供给侧升级。

另一方面,在线下场景发力,发展免税特色产业。

首先,建议由财政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协同给予政策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内部,试点打造以免税为特色的“商旅文”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其次,持续优化我国免税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以“合作”为着力点,与具备新业态、新零售运营能力的优质企业强强联手。

最后,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之下,免税行业也可“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业务,将积累的服务经验扩展到海外,为中国及当地旅客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改革文物回流进口税收,推广文物回流试点成果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只有列入《省级以上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名单》的收藏单位,在接受境外捐赠、归还、追索和购买等方式进口的文物或藏品时,才可以免征进口环节税。

对于非国有收藏单位与个人、拍卖相关企业、未列入名单的国有博物馆等来说,尽管不同种类艺术品的关税已逐步下调甚至免税,但鉴于增值税调整力度有限,仍不足以对文物回流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官方力量与民间社会力量相结合,构建起推动多手段海外文物回流的成熟体系。

二、在进口文物仅限用于非营利性展示和科学研究等公益性活动并主动接受海关等有关部门监管的前提下,适时进一步开放对公益性的非国有收藏单位降低或免征进口环节税。

三、梳理进博会艺术品进口渠道的成功经验,提高国外文物类展商参与中国市场的积极性。适度推广试点成果,持续放大其对整个行业的溢出带动效应。

凝聚侨心侨力,抢抓发展机遇

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共振,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一方面,国际形势的变化导致华侨华人生存环境日趋艰难。另一方面,疫情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华侨华人的经营、就业面临困境。

后疫情时代,应帮助华侨华人克服困难、拥抱未来,抢抓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全球经济复苏的广阔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独特的贡献。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鼓励海外华侨华人融入和回馈当地社会,积极开展民间外交。

鼓励华侨华人在政治、经济上向当地主流社会靠拢,通过积极参政议政、助力经济复苏等方式,为居住国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帮助华侨华人抓住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广阔机遇。

引导华侨华人主动转型升级,积极参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力“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建设。

三、不断提高领侨服务水平,保障海外侨胞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加强领事保护的前瞻性,制定重大事件应急预案,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

四、出台优厚的人才政策,有效承接和推进海外人才“回流”热潮。

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和创新平台,集成数据、分析数据仅仅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和前提,最终是要实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让数据“为我所用”,让城市运行“智慧”起来。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将智慧治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必须在地方政府层面形成“智慧治理”思维,鼓励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方便百姓办事、节约行政成本。要加强对科学化城市治理的培训,提升政府工作效率。

2、坚持智慧城市“全国一盘棋”,有规划、有步骤实施地方智慧城市建设。一是在国家层面不断完善智慧城市标准、规范和规划布局。二是有层次地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确保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平衡、错位发展、创新有序”。三是及时建立国家级智慧城市“中枢系统”,在统一标准下,鼓励地方政府自主创新,鼓励企业技术融合。

3、突出产业带动效应,推动智慧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建设。要鼓励地方政府向硅谷、波士顿等世界领先的基础创新城市(300778,股吧)看齐,积极培养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产业,以智慧性产业和新兴科技相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新兴科技产业体系。

4、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的培养。要及时建立国家智慧城市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在学科设计、技能培养等方面培养专业性复合型人才。

优化人口结构,应对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如今中国人口问题正在转变,即从人口总量问题转向人口结构问题。为了最大可能缓解人口结构问题带来的社会经济负面影响,需要做更多前瞻性的思考。为此我建议:

1、提升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

要多层次支持生育和养育,缓解“能生”但“养不起”的问题,从婚育假期、生育津贴、托育服务、儿童照料等多方面减少家庭生育成本、减轻抚育负担。

2、完善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多渠道保障养老金的收入增长,继续扩大基础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提高其他保障基金的普及率。

3、拥抱科技革命,缓解劳动力结构变化后的人力不足问题。

以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基因技术等新兴科技为主导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到来,新技术应用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智能化设备的升级替代了大量人工岗位,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是劳动力供给下降背景下保持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最佳方式。我们要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升级、优化人口质量。

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制度。

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人才合理流动壁垒;另一方面,要构建灵活的退休制度,拓宽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再就业渠道,挖掘劳动力供给潜力。

借“内循环”、“双循环”东风,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更是传统对外开放的窗口,具备打造“内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样板的良好条件和巨大优势。

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做好基础设施“硬联通”。积极打造内联外通的流通体系,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实现城市通勤、物流运输便捷高效。大力发展智慧交通,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建设。

第二,打通制度和机制“堵点”。完善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更好地保障港澳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对港澳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扩大金融、专业服务、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开放。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壁垒。

第三,推进一体化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战略统筹,优化大湾区内部区域分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各城市之间的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与特色化发展,强化各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联系。

第四,加强金融有机衔接。建议深化金融业开放合作,发展跨境金融业务,加快发展金融科技,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第五,扩大人文与文化对接。推出更多便利内地与港澳人员交流往来的政策措施。推动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赴内地发展,在大湾区为其提供更多创业、就业、实习和志愿工作的机会。不断丰富港澳青年赴内地交流活动,增加港澳居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刘宝丹 HO02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