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黑龙江这样端牢“中国饭碗”

财经
2021
03/06
18:37
亚设网
分享

新华社哈尔滨3月6日电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黑龙江这样端牢“中国饭碗”

新华社记者王建、杨喆、黄腾202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1508.2亿斤,占全国11.3%左右,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近年来,黑龙江省高质量抓好备春耕生产,同时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粮食产能,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黑龙江粮”。

(小标题)高质量备耕奠定丰收基石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直接关系一年的粮食收成。

正值黑龙江备春耕之际,黑龙江省庆安县丰硕水稻农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霍树林正忙着和社员们清雪扣棚,规划今年的种植计划。“今年我们的关键词是‘优质’,要继续扩大优质水稻的种植面积。”霍树林说。

备好春耕,霍树林底气更足。原因之一就是今年他新增了7台大型机械,并计划购买三台植保无人机,让合作社的机械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连日来,黑龙江省兰西县兰河乡瑞丰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亚东忙着和一些村民签订土地托管协议。“今年跟农户签约近3万亩托管土地。”杜亚东说,托管面积上来了,实现规模经营,合作社统一购肥、购种、播种,进行标准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种植水平,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作为国家重要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始终把春耕备耕作为大事来抓,确保不误农时,为丰收奠定基石。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今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要实现2.169亿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

(小标题)“藏粮于地”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

去年,黑龙江垦区新华农场种植户张强种了200多亩玉米,收割后秸秆全部粉碎还田。“这些年,我们都是将秸秆还田和深松整地相结合,保护黑土地。”张强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黑龙江省综合采取工程、农艺和生物措施,推广秸秆翻埋、免耕覆盖还田、休耕轮作等耕作技术,加大力度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

近日,黑龙江省林甸县玉新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麻玉江带着社员及周边村民,一次性购买了15台玉米免耕播种机。“今年我们要继续进行保护性耕作,计划面积达3000亩。”麻玉江说,保护性耕作增强了黑土地地力,提高了粮食产量。

水土流失是导致黑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兴义带领团队,通过秸秆填埋覆土等技术有效治理侵蚀沟,取得了明显成效。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万亩,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比2015年提高3.6%,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4个等级。

今年黑龙江省将新建101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探索实施“田长制”,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藏粮于地”。(小标题)“藏粮于技”不断提升粮食产能

“产出好不好,良种是关键”。春节刚过,北大荒(600598,股吧)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便开始忙着为七星农场的105万亩稻田准备生产用种,生产车间里工人加班加点进行种子包衣工作。

据该分公司副经理王玉良介绍,今年将为七星农场提供5000余吨优质水稻种子,目前已包衣1500余吨,预计在3月20日前完成包衣任务。在黑龙江垦区红卫农场智慧农业控制中心,终端平台能够连接公司每一名种植户的手机终端。红卫农场农业科科长何培雄说,通过智慧农业平台和空天地一体的农情监测系统,制作出水稻施肥的专题图,能够节肥7%左右,水稻增产5%左右。

如今,科技在黑土地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黑龙江省围绕“藏粮于技”,攻单产、增总产,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2020年,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完)

(季丽亚 HN00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