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太惊心 A股三次险守3500点!关键时刻七大知名公募基金经理集体发声

财经
2021
03/07
18:31
亚设网
分享


股民太惊心 A股三次险守3500点!关键时刻七大知名公募基金经理集体发声

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等重要内容,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谱写蓝图,也刻画了资本市场未来投资的主脉络和大方向。


3月5日当天,A股上演百股涨停,创业板先跌后涨实现逆转,上证指数一度跌破3500点,收盘于3501.99点,一周内三次(3月2日、4日和5日)险守3500点大关。未来股市怎么走,机构重仓的白马股何时止跌,如何布局市场的中长期投资机会等都受到投资者关注。

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国两会对投资布局的影响不言而喻,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工银瑞信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基金经理夏雨、嘉实基金基金经理卓佳亮、广发新经济基金经理邱璟旻、博时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助理兼博时丝路主题股票基金经理沙炜、银华智荟内在价值基金经理方建、国泰基金基金经理彭凌志、中邮基金基金经理国晓雯等多位大中型公募基金经理,深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共同把脉A股未来的投资脉络和我国的产业远景。他们的精彩观点如下:

博时基金沙炜:今年是抗击新冠疫情后国内经济回归正常化的一年,同时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重点关注中央对今年财政货币政策的定调和“十四五规划”的落地,包括科技创新、双循环、低碳经济等。

工银瑞信基金夏雨:两会期间A股走势一般比较平稳,政策因素对于全年布局很重要,我们会根据两会政策方面做布局调整,短期方向和国家长期战略规划是一脉相承的。

中邮基金国晓雯:本次两会极为重要,下一个五年将成为我国打破科技枷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性时间窗口。正因如此,本次“十四五”规划也将肩负历史使命,成为未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打赢科技持久战的关键性纲领。

嘉实基金卓佳亮:今年货币政策会回归中性、稳中趋紧已成共识,投资收益大概率来自于企业盈利的增长对冲估值的下行。

国泰基金彭凌志:2021年A股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政策与经济的变化将带来市场的波动。但是从长期视角来看,资本市场改革、“房住不炒”、理财产品净值化、美元下行周期中外资将持续增配A股等一些中长期因素,将支撑A股市场表现。

广发基金邱璟旻:从长期的市场空间来看,光伏、新能源具有光明的未来,其中碳中和有利于全球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凡的战略制高点意义。

银华基金方建:拉长时间维度,我国居民财富从地产向股权投资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优质基本面公司长期跑赢的事实不会改变,坚持挣公司业绩成长的钱,而不是估值波动的钱,仍是未来市场最正确的风格。

“十四五”开局之年货币财政政策、科创、双循环战略受关注

中国基金报:目前A股进入“两会时间”,你如何看待今年两会的政策?有哪些是你在投资中较为关注的?

彭凌志: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冠疫情后国内经济回归常态的第一年。今年全国两会对政策的制定、对大方向的把握会更加关键。除了关注两会公布的经济数据目标、财政支出预算等常规项目之外,今年需要重点关注“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包括双循环战略、需求修复、碳中和、科技创新等话题

邱璟旻:我觉得今年的两会政策将会延续简政放权的思路,加大部分产业的开放和融合,引入社会资本提高整体效率。作为投资者,我比较关注的是中央对科技创新产业的支持力度。最近几年,中国的科技产业在部分“卡脖子”环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因此,未来推出的相关扶持政策很重要,既要有效支持产业发展,又要避免盲目投资浪费资源。

夏雨:重点关注经济增长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三个要点。本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增速设定为6%以上,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一是考虑2035年的长期目标做衔接,二是经济增长与就业和居民收入都有关系,依然很重要。财政政策方面,财政赤字率设定在3.2%,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为3.65万亿,仍维持较高的规模,财政推出比较温和,基建投资可能会超预期。货币政策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货币政策转向并不会很急。

方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然而“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依然复杂,国内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依然突出。如何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今年两会最大的期待。落到投资中,后疫情时代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如何走向,关键领域技术“卡脖子”如何实质性解决,“碳中和”指引下的绿色低碳发展如何有质有量,居民财富如何能够持续从房地产向实体经济转移,老龄化和生育率问题如何能够妥善化解等问题,都是我们在投资中较为关注的。

国晓雯:本次两会极为重要,关键在于“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正式稿将发布。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升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制约。而下一个五年将成为我国打破科技枷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性时间窗口。正因如此,本次“十四五”规划也将肩负历史使命,成为未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打赢科技持久战的关键性纲领。

从此前的意见稿来看,本次“十四五”将淡化经济增长目标,从“数量”向“质量”倾斜,更加注重全方位的提升,不仅包括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注重发展质量、创新能力、文化建设等软性指标,也更注重国家治理现代化、国防军队等目标。

基于本次“十四五”规划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正式确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后续需重点关注两会对于科技自主、产业升级、促进消费等相关方向的政策定调。

沙炜:今年是抗击新冠疫情后国内经济回归正常化的一年,同时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重点关注中央对今年财政货币政策的定调和“十四五规划”的落地,包括科技创新、双循环、低碳经济等。

一方面,今年的宏观政策体现出了很强的延续性和灵活性。6%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更强调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考虑了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财政与货币政策缓慢退坡,3.2%的赤字率和3.65万亿专项债处于市场预期上限,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匹配,整体延续了去年底“不急转弯”的政策定调。

另一方面,今年两会产业政策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双循环扩内需”和低碳经济,包括加大基础研究和企业端的研发投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来提振需求释放增长潜力,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等等。这些战略方向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轴,也将是资本市场的核心方向。

卓佳亮:2021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我们认为今年货币政策会回归中性、稳中趋紧已成共识,大概率投资收益来自于企业盈利的增长对冲估值的下行。目前看国内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预计中国国债利率上行的空间有限,估值区间大幅下修的可能性不大。

两会热点有望成全年投资主线,将根据两会政策做投资布局和调整

中国基金报:“两会”对A股市场的走势影响如何?两会政策对你全年投资布局有何影响?

沙炜:历史经验看,两会热点有望成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就今年而言,本次两会政策总体有较强的延续性,经济政策不急转弯,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双循环、科技创新、碳中和等,总体上消除了市场对于短期宏观政策较大波动和政策快速退出的担忧,明确了长期发展方向,并强化了市场对中长期经济发展的信心。健康的经济和长期稳定向好的预期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从全年来看,政策着力推动、长期方向明确的科技、消费、碳中和等方向将是投资布局的核心

国晓雯:整体来看,“两会”和“十四五”规划有望提振市场情绪。与此同时,在当前行情震荡波动加大,市场资金“抱团”略有放松,并急于寻找新的方向的情况下,“两会”和“十四五”有望为市场提供新的方向和热点。

彭凌志:历史数据来看,两会前货币及财政政策大幅转向的概率不大,两会政策利好出台有一定概率提振市场情绪。可以关注一些政策有望超预期的板块中有望高质量增长的个股。

邱璟旻:我倾向于认为,“两会”对A股整体走势影响是中性,如果有相关产业政策调整,可能会影响到个别板块的表现。站在全年的时间维度来看,我们的投资决策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的中长期经营景气度与估值水平的匹配程度。

夏雨:两会期间A股走势一般比较平稳;政策因素对于全年布局很重要,我们会根据两会政策方面做布局调整,短期方向和国家长期战略规划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基金报:你如何解读今年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蕴含有哪些投资机会?

邱璟旻: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具体的经济运行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说明我们国家将继续保持率先复苏的势头,其中关于今年的财政赤字率是3.2%左右,尽管相对2020年有所下调,但总体上还是略高于预期,有望维持基建投资的力度,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平稳发展。

沙炜:宏观政策方面,基调延续以稳为主、有序退出,保持政策灵活性。“6%以上”既有底线又有很大余地,考虑了发展质量和内外部的不确定性。“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继续强调防风险稳杠杆但措辞相对温和。产业政策方面,基本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双循环扩内需”和“碳中和”大方向,以改革激发增长潜力和长期可持续性,继续推进科技创新、产业链提升、扩内需、碳中和、乡村振兴等。

总的来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主要基调,以稳为主、不急转弯,既立足当下更着眼未来,经济目标有底线也有余地。我们明显感受到近年来政府宏观政策有效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强,更能适应目前日益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同时又更偏重长期发展质量与可持续性,体现了政府治理经济的高度专业化。

卓佳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尽管近期市场波动较大,由于前期一线龙头的蓝筹股估值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投资者交易方式趋同,交易赛道拥挤,存在一定估值消化和风险释放的需求。

但是从基本面的角度,我们观察到大部分一线龙头企业经营趋势仍向好,并没有出现明显恶化的情形,出现戴维斯双杀的概率不大。从中长期维度,我们认为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精神是给投资者持续创造价值的源泉。经过一定幅度股价调整后,一线龙头企业的隐含预期收益率正逐步回升,如果由于交易层面因素进一步出现下跌,将给长线投资者提供很好的长期布局机会。

重点关注政策受益板块,碳中和、科技、消费、军工板块受青睐

中国基金报:近期市场关注较多的股市“两会行情”,你更看好哪些主题和板块?看好的逻辑是怎样的?

沙炜:从两会相关产业政策来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轴将是碳中和和双循环,我们看好这两个大方向的投资机会。

碳中和方面,自去年9月习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碳中和”时间表以来,包括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已有多项政策密集发布,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碳中和将是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轴之一。我们看好“碳中和”大方向,包括清洁能源、电动车、储能等直接受益于能源结构优化,未来有望进入显著扩张期的领域,和环保节能、减排检测、能源清洁利用、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领域,以及供给端有持续收紧压力的一些传统高耗能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双循环方面,核心是消费内循环和科技内循环,内需角度,挖掘国内消费潜力和扩大有效投资两个方向,如消费回流对应的免税,消费升级和乡村消费对应的电商和家电、汽车、食品等可选和必选消费品领域,以及区域重大战略和城市化下的基础设施、产业园、新基建等方向。科技方向,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相关领域,包括国产化需求迫切、涉及国家安全的半导体、信创、种业、军工、新材料等。

国晓雯:在“十四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指导下,结合政策力度、行业前景、增长空间等,可重点关注三大投资主线:一是“科技强国”主线,包括国产替代、新基建、产业升级;二是“新型消费”主线,包括新零售、服务消费、免税行业;三是“平安中国”主线,兼顾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前者主要涉及国防军工,后者包括能源安全等。

卓佳亮:对未来的投资布局与投资策略选择上,我们总体上还是会聚焦具有超额收益属性、业绩增长确定性高的标的,同时自下而上从预期收益率角度来调整持仓结构。

对于大消费、医药、科技、高端制造等大行业中符合长期发展趋势的赛道中的优质龙头企业仍然保持乐观态度。同时,我们认为经济上行周期,也给了一些二三线企业阶段性加速发展的机会,仍然值得去寻找一些竞争力较强、增长较快、估值合理的标的进行布局。相对一线龙头标的,这些标的的挖掘对于投研的要求更高,需要有更前瞻性的判断和更精密的跟踪。

邱璟旻:相对而言,我更加看好社会资本参与率提升的相关产业,包括医疗服务、教育、检测等,主要是因为:第一,这些行业需求稳定,每年的市场蛋糕持续增长。第二,随着行政部门逐渐退出,社会资本能够更加有效地激活产业活力,提升发展空间从而更有利于社会整体资源的高效、合理分配。

夏雨:我们不关注主题机会,博弈性太重,对长期看好的方向会坚定持有,并根据环境变化做微调。

中国基金报:对于市场预期较高的碳中和、光伏、新能源等领域,你如何看?未来有怎样的投资机遇?

方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是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个目标,对处于发展中的中国,确实有难度,但我国有能力去实现:严控煤电、石化、钢铁、水泥项目等供给侧改革我们已经在做了,推动使用再生能源中国走在世界前列。特别是我们的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虽然过去几年,相关公司有了较大的涨幅,但相对于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短期难以撼动的竞争优势,这些公司仍有较大投资价值。

邱璟旻:我觉得从长期的市场空间来看,光伏、新能源具有光明的未来,从能源利用率角度分析,还有十倍以上的空间。其中,碳中和有利于全球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凡的战略制高点意义。但是,也要看到相关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参考历史来看,它们受各国的产业政策和技术迭代的影响较大。展望未来,成长过程中也会有波折,尤其是在技术升级的大浪潮中,后发优势较为明显,因此,对投资而言既充满了机会,也潜藏着风险。从经验角度判断,在行业遭遇阶段性的困难和低迷的时候,可能会是一个更好的介入时点。

彭凌志:今年两会“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承诺碳中和,对于国际关系、能源安全、经济动能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新能源汽车与光伏产业链有望受益于碳中和顶层设计下后续产业规划跟进,未来将处于高景气状态。新能源车产业链2021年需求持续高景气,海外方面,欧洲受益于碳排放考核,美国受益于拜登的新能源政策推进。对于国内需求而言,比亚迪、特斯拉、新势力等优质车型激发消费需求。光伏产业链在碳中和背景下装机量将在未来继续上行,2021年装机量预计在150-170GW,行业高速增长。

夏雨:长期看好新能源相关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但短期市场预期过高,可能会阶段性出现估值调整。光伏产业链中国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不断下移,下游的投资回报率提升会扩大需求,且政策方面也更加支持。新能源汽车依然处于行业渗透率早期,智能化加持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制造端更关注成本领先,品牌端更看重差异化和客户忠诚度。

国晓雯:短期来看,新能源及相关碳减排、碳中和经过此前的大幅上涨,目前高估值已处于较高水平,后续重点关注业绩兑现状况。其他碳中和相关行业,比如钢铁、发电行业中能耗低的优质产能仍存在供给侧优化预期,以及碳减排相关的环保,后续有望进入提估值阶段。

从中长期来看,在国内碳减排的大背景下,预计“十四五”光伏、风电、新能源市场有望继续增长。并且随着美国拜登上台,清洁能源、碳中和已确立全球趋势。未来,随着疫情影响消退,相关行业均有望迎来需求释放。

全球经济快速恢复对股市形成支撑,“坚持挣公司业绩成长的钱”

中国基金报:今年春节以来股市风格快速切换,在行业变盘的关键时点,能否谈谈今年影响股市走势的重要变量有哪些?目前市场有哪些利好因素和利空因素?

邱璟旻:我认为,影响今年资本市场走势的主要变量有以下几点:一是随着全球疫苗注射进度的快速推进,海外疫情逐步缓解,之前受压制的海外供给恢复之后,对国内相关产业会带来一些冲击,进而影响到相关企业的盈利水平,后续需要观察;二是下半年,假设病毒变异带来疫情反复,对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可能会带来影响;三是海外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可能会影响到A股的市场情绪;四是国内流动性变化的预期,可能会加大A股市场的波动,尤其是对于部分绝对估值较高的公司。

总体而言,有利的因素是,部分企业在疫情之后经营快速恢复,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业绩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还有一部分企业,在全球疫情严重时仍然能保证供应,敲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后续将会持续提升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而成为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企业。

夏雨:一是货币政策正常化,二是经济复苏和供给端瓶颈带来的资源品价格上涨,这两个变量对今年股票市场影响较大。利好因素包括资本市场改革带来的资产质地提升、居民财富转移以及疫情之后经济复苏,利空因素是货币政策过快收紧,以及上游价格上涨挤压中游产业的盈利。

方建:影响股市无外乎经济增长预期,流动性和投资者风险偏好。按现在全球接种疫苗速度,全球经济快速恢复问题不大,这从基本面角度对股市形成支撑。然而这也意味着疫情期间过量的流动性会逐渐退出,这又对股市估值形成压制。

前几年的核心资产牛市,有些基本面好的公司估值确实涨出了泡沫。但这一波调整,很好地消化了泡沫。稍微拉长时间维度,我国居民财富从地产向股权投资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优质基本面公司长期跑赢的事实不会改变。坚持挣公司业绩成长的钱,而不是估值波动的钱,仍是未来市场最正确的风格。

彭凌志:近期股票市场的调整,一方面是对二季度国内“轻微滞胀”的担心,另一方面是美债利率快速上行,DCF贴现模型下,核心资产出现下跌。美债2018年之后连续下降3年,带来A股消费类核心资产连续2年多的上涨,本质是低利率下海外资金涌入带来A股估值体系的变化,这个趋势在今年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美债利率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趋势往上,也会带来A股消费类核心资产的阶段性调整。但是长期来看,全球“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长期环境没有发生变化,长期我们依然看好消费板块。

A股市场方面,我们认为2021年A股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政策与经济的变化将带来市场的波动。但是从长期视角来看,一些中长期因素支撑着A股的表现,首先,资本市场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科创板、注册制等制度的推进使得更多优异的标的将在A股上市,市场将更加活跃。其次,“房住不炒”、理财产品净值化的背景下居民财富蚂蚁搬家、进入股市的过程将继续持续。最后,美元下行周期中外资还将持续增配A股。

国晓雯:从去年3月新冠疫情冲击导致的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市场得以共振修复甚至屡创新高,核心在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所带来的极度充裕的市场流动性。尤其是基本面上,本轮全球经济复苏同样高度依托美欧大规模的财政刺激、以及宽松货币环境对于房地产市场强力推动所带来的需求快速修复和增长。这也导致了当前全球经济、股市走势,与以美日欧为代表的主要央行货币政策高度关联。

春节以来,国内市场持续震荡调整,风格快速切换,背后一方面是此前过快上涨导致的获利了结压力,更关键的,是2月以来美国10年国债利率快速上行,长短期利差持续走阔,引发市场对于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担忧,并带动全球市场震荡调整。

因此,判断后续市场走势,需关注几个变量:一是海外通胀水平,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大宗商品涨价,来自通胀上行的压力已在逐步显现,后续或对货币政策形成扰动。二是以美联储为首的海外主要市场央行货币政策节奏变化。三是国内通胀水平。此前由于春节错月以及猪价同比回落影响,1月CPI同比-0.3%,弱于预期的0.1%和上期的0.2%。但随着大宗商品涨价,1月PPI同比0.3%为2020年2月以来首次回正。后续随着3、4月投资建设集中开工,工业品涨价效应向下传导,国内通胀压力也将逐步显现。

沙炜: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是盈利和流动性。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中国经济去年以来表现出极强的韧性,全球供需错配下国内出口和制造业上半年仍将保持强劲,国内财政温和退出,未来一段时间需求总体保持向好,叠加PPI的上行,企业盈利将表现强劲。而从全年来看,对于国内,我们会关注严格的地产政策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和整体内需的影响,关注新兴产业发展和对中国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海外方面,关注疫苗接种完成后海外供应端的恢复和对中国出口总量和结构方面的影响等。

流动性方面,我们预期国内货币政策将保持松紧适度,在“不急转弯”的定调下,预期国内货币政策温和有序退出,估值有收缩压力但可控;同时新基金的密集发行也为市场资金面提供支持。而海外方面,春节后随着美国疫苗接种的推进和新财政救助方案的出台,美债收益率超预期上行,美联储表态也逐步转鹰,市场对联储政策退出的担忧上升,实际利率快速上行,过去两年涨幅较大估值偏高的中美核心资产均面临着估值调整压力。后续应继续关注联储政策、美元走势和外资流向的变化等。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