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和相应的调整明朗前,京东数科上市难度较大。
3月8日据媒体报道,京东旗下京东数科可能放弃于上海科创板上市计划。消息人士称,京东数科将来可能会重新提交上市申请。
3月8日,时代财经记者就此事向京东数科方面求证,回复称:对此不予置评。
“京东数科提交了上市申请至今,公司战略、业务和市场环境都出现较大变化,因此撤回科创板IPO计划等调整后择机再重新上市的可能性比较大。”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3月8日向时代财经表示。
于百程认为,互联网贷款、网络小贷等金融科技最新监管办法,也会对京东数科的部分业务产生影响,相应业务也需要做出调整,“因此,在政策和相应的调整明朗前,上市难度也较大。”
上市“生变”
“京东数科这个时候暂停上市属于正常现象。今年1月,京东数科吸收了京东的云计算业务,市场发展和之前的定位就已经不同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按照之前的方式上市也不一定合适,进行一定的调整也是必然。”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3月8日向时代财经表示。
2021年1月11日,京东集团宣布将云与AI业务与京东数科整合后,正式成立京东科技子集团(以下简称“京东科技”),原京东数科CEO李娅云将出任京东科技子集团CEO。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调整,京东集团的科技业务进行了强力整合,一体化协同运作。而原上市申请主体只是京东科技业务的一部分,整合后业务协作交叉较多,因此没必要单独将数科继续独立上市。”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向时代财经表示。
针对此次整合,京东集团表示,京东科技定位于最专注产业的数字合作伙伴,致力于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客户提供全价值链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新成立的京东科技集团,全面融合了京东云与AI业务和京东数科的技术服务能力,在统一的云底座上,依托于AI、数据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科技能力,打造出了面向不同行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2020年9月10日,京东数科就首次公开发售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东数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0.70亿元、136.16亿元、182.03亿元及103.27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8.2亿元、1.3亿元、7.9亿元和-6.7亿元。
“拥抱”监管
京东数科在IPO前重要关头进行如此大动作整合,也引起了业内诸多猜测,认为此次调整或受近期一系列监管新规影响较大。
公开资料显示,京东数科前身是京东金融。2013年12月,发布了面向中小微商家的创新保理产品“京保贝”。2014年2月,推出首款信用消费产品京东白条。2015年10月,提出“金融科技”定位。2018年11月,提出“数字科技”定位和战略规划,升级为“京东数字科技”。今年1月,更名为京东科技。
“从业务来看,虽然眼下京东数科整体更强调to B的产业数字化,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白条、金条等零售信贷产品,还将是主要营收来源。”有分析人士称。
招股书显示,京东数科的业务分为To F、To B、To G三类,分别对应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政府数字化解决方案。
截至2020年6月,三大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41.48%、52.37%和5.57%。其中,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项中商业银行(含消费金融公司)营收占比逐年增加,从2017年的10.43%增加到2020年上半年的32.84%。
去年10月,上交所披露京东数科对于科创板上市首轮问询函回复。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金融监管政策风险问题,京东数科表示,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数字科技公司,没有控股或者实际控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不属于金融控股公司,不适用《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不过,相关的金融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
京东数科旗下重要借贷信用产品“京东白条”,由于主要在京东商城生态中展开,此次也被监管问询,被要求结合京东白条产品的业务模式、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收入确认原则及收费标准。
从回复内容看,根据资金来源以及债权债务关系的不同,京东白条分为赊购和消费信贷两种模式,截至今年6月末,赊购模式余额占比为超过90%,该模式中,白条余额来自京东商城给用户提供先消费后付款服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其中,京东商城作为应收账款的债权人,向个人用户收取赊购产生的资金占用成本;同时,京东商城作为科技服务的使用者,向京东数科支付科技服务费。
“从去年开始,监管层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方向逐渐明确。一个核心点就是怎么给金融科技公司定性?从业务架构上来讲,如果不是纯粹的金融科技公司,涉及的一些金融业务就可能需要进行剥离,按照相关政策进行整改。”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3月8日向时代财经表示。
“从外部监管环境来看,随着市场逐渐规范,原先一些不明确的事项都在逐渐明确,对于京东数科未来上市也是更加有利的选择。”江瀚表示。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