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到“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外资外贸的部署任务有所不同,而有一个关键词再次被提及,也成为近年来外贸外资发展的重要助力——进博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其中的第一项“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就提出了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
作为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如何让进博会越办越好,并且持续释放溢出效应,是近几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作为进博会永久的举办地,上海最近发布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更是对虹桥商务区提出了新定位新要求,也为放大进博效应提供了更多创新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伟民是会展业的资深代表。他从举办第一届进博会起,就开始为进博会提供具体的建议,今年也不例外。
章伟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配套支持政策是进博会越办越好的重要保障措施。自首届起,税收优惠、通关便利、市场准入等多项配套支持政策就陆续推出,为推进进博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这四大平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不过,有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会遇到问题,比如政策信息不明确、政策实施带有附加条件、进口政策配套与市场要求尚存差距、一些商品市场准入条件的开放度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等。
对此,他建议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积极的调研,针对进博会在办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困难,研究制定具有现实性及前瞻性的配套政策。
作为一名在纺织领域深耕多年的外贸人,全国人大代表、东方国际集团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也早早准备好了分别以“进博会”和“上海虹桥商务区”为关键词的建议。
在王伟看来,进博会是全球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综合展会,作为展会业态新模式,缺乏可供借鉴的全套先进经验。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仍处于不断探索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溢出带动效应的承载主体有待优化,溢出效应的配套服务设施有待完善,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创新性有待增强。
针对这些问题,她提出的建议包括聚焦打造重点项目平台等。
作为虹桥商务区全力打造的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的重大核心项目,虹桥进口商品交易中心是所有“6+365”常年交易平台中体量最大、政策最集中、未来期望最高的平台。
王伟建议,通过完善跨境电商新零售与跨国采购新业态产业链,形成批发零售相结合、平台内外相结合、境内境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贸易方式,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更好地对接国际市场提供渠道和服务。
其次,重点完善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的物流体系。加强上海“海陆空”三港建设,构建顺畅通达“长三角、全国、亚太”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为进博会“买全球、卖全球”提供物流保障。开辟从“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到虹桥的中欧班列上海线,零距离对接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促进双向物流、供应链互相对接等。
近期公布的《总体方案》明确了“一核两带”的发展格局,其中最主要的“一核”就是上海虹桥商务区。《总体方案》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在进博会期间实行的创新政策“升级”为常态化制度安排、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等。
在上海持续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大背景下,第四届进博会各项筹备工作没有停下脚步。目前,第四届进博会的签约面积已超过规划面积的60%,其中丹麦知名的消费品企业乐高和医疗企业诺和诺德已完成签约。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亚太高级副总裁蒋颖表示,未来5年,扩大内需、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需要进博会这样365天永不落幕的平台,便利高质量产品进入中国,也会促进中国市场供给端的效能提升,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得益的是老百姓(603883,股吧)和市场主体。与此同时,进博会也是让展商变投资商的平台,让外商全面耕耘中国市场的纽带。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