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创新路的产业布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财经
2021
03/09
06:36
亚设网
分享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庞大的创新投入怎么来?产业界又将如何配合国家在创新战略上的布局?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高江虹 北京报道

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草案”)的公布,让全国两会会场内外震动。

“我最为关注也是最让我感到振奋的,就是创新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并被多次反复强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工业副总经理杨伟说道。

不仅创新的地位提升至前所未有之高,全社会创新投入也达到前所未有之大。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庞大的创新投入怎么来?产业界又将如何配合国家在创新战略上的布局?

企业怎么看创新?

规划纲要草案将坚持创新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列为十二项重要领域之首,以“专章”进行部署。明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将“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作为重要途径。提出瞄准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在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令学术界、企业界振奋。

“今天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这个引领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来实现航空科技自立自强,来打造属于中国人的航空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吴希明认为,航空科技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引擎,毕竟航空工业始终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因其涉及数学、力学、物理、化学、工程热物理等门类众多的基础学科,能够牵引和推动材料、制造、信息等工程技术发展,并具有科技突破带动效应,对国家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具有重大引领作用。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全国政协常委、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表示,大而不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我们的软实力不如人”。

身为民营企业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也认为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企业应主动抓科技创新,把技术作为引领未来战场的首位,加强研发突破,增强技术能力沉淀,把创新作为持续发展的主题,同时,全面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有效赋能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

产业端如何配合?

吴希明告诉记者,面对新时期航空工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对标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在科技创新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多‘堵点’、‘痛点’和‘难点’,难以满足建设航空强国对战略科技力量的紧迫需求。”吴希明表示,建议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思路,组建航空领域国家实验室,以国家实验室为统领完善实验室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化学(601117,股吧)工程党委副书记刘德辉则注意到新材料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虽取得了较快发展,但行业起步晚、底子薄,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高端化工新材料研发和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对外依存度仍然高达35%左右。因此他建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扎实推进化工新材料发展。

刘德辉表示,应明确牵头责任主体部门和工作机制,全面评估《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实施效果,对重点任务和实施目标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确立“四基”发展重点和目标,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另外,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健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阶段投入比例合理的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机制,建立政银保联动信贷机制,重点突破一批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基础技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夯实基础、增添动力。刘德辉还认为需要加大对承担“卡脖子”技术攻关的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

其实企业坚持强化创新能力,是可以沉淀出核心共性技术模块拓展到其他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徐冠巨表示传化化学下一步会聚焦解决方案领域的实践和探索,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实现技术驱动业务创新,业务创新带动技术革新相生相长的局面,为行业赋予新的价值,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研发投入哪里来?

虽然企业界与学界、政府达成共识,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但科技力量和技术创新都是高投入领域,虽然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5年的1.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预计2.4万亿元左右,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约为2.4%。

如此庞大的研发支出全部由财政出资不现实,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向记者指出,科技创新本身就是人类向自然挑战的一个高端领域,因此是高投入的。但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科技投入也必须全方位动员社会形成新型举国体制,既有国家财政拨款扶持的各类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也要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考虑到产业链、供应链等基础链条的全方位协调,动员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尤其是公司高科技投入。

“强大的金融资本是科技创新之母。”刘纪鹏指出,科技创新在市场经济中,公司高科技是主体,其建立在强大的金融支持和投入的基础上,只是投资者衡量科技创新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标尺是能否落地转化为生产力,因此需要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事实上目前不少高校和省级、国家实验室均在探索打通产学研用的创新模式,其中就包括关注在新材料领域研发的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这家实验室最特别之处在于从前沿基础研究到产业技术转化全链条研发,成立之初就肩负着为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新模式、趟出新路子的使命。

规划纲要草案表示,要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还要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解释道,要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把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也就是说,企业研发投入可以2倍计入成本,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得到更大优惠。”

(作者:高江虹 编辑:包芳鸣)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