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盼
出品:资管科技根据裁判文书网3月1日发布的关于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海尔消费金融”)与王某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判决书显示,2018年7月15日,王某通过“够花APP”平台签订借贷合同,海尔消费金融也在当日发放贷款1.35万元,后王某一直未能归还本金和利息,海尔消费金融提起诉讼,法院判决王某偿还本金及利息,海尔消费金融主张按照15.4%的年利率,法院予以支持。
图片来源:裁判文书官网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新的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调整了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降至4倍LPR(贷款基础利率),即15.4%,民间借贷利率大幅降低,一时间在行业内热议。
在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中明确指出,4倍LPR并不直接针对金融机构,但实际上,这些经证监会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包括小贷、消费金融、甚至银行机构,很难不受此规定的影响。
在大多数消费金融机构还在观望中的时候,海尔消费金融公司已经率先做出主动降息,按照15.4%的利率处理逾期贷款。
海尔消费金融主动降息这一“操作”在行业内属头例,同期立案的其他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多数按合同利率或此前24%的利率红线要求借款人偿还本息。
合作场景方频繁“暴雷”
消费场景是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凸显了场景端的脆弱。2020年年初长租公寓蛋壳暴雷,2020年年底在线解题APP学霸君倒闭,员工工资被拖欠,学生无课可上,而有些家长还因此背负上了教育分期贷款。
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内容显示,与学霸君合作的金融机构涉及海尔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河北幸福消费金融等。据海尔消费金融官网披露,其与学霸君、平安好学、51talk等多家教育机构均有分期贷款合作。
近日,海尔消费金融的合作场景方又出问题。
有学生和家长反映,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购买平安好学在线教育平台的相关课程时,被办理海尔消费金融的贷款。平安好学是中国平安(601318)集团旗下的在线教育企业,主要产品包括“TutorABC”和“vipJr”,现在这两个产品均已经改名平安好学。
相关媒体报道,2019年7月份,一位家长为孩子购买平安好学青少年在线英语课程,本来只打算购买一个月的课程,但是工作人员极力向其推荐为期两年、总价格为3万多元的课程,虽然该家长明确提出自己无力支付,但是销售人员向其保证一个月内可随时退费,而课程费用可以办理分期。半个月后,孩子上课效果不佳,家长申请退费却遭推阻,此后,该家长每个月都会收到扣款通知,直到半年后,才发现自己办理了海尔消费金融贷款。
还有一名大学生也遇到同样的情况,该学生在2020年5月份报名平安好学的成人英语课程,但是在未看到任何贷款协议的情况下,被工作人员在海尔消费金融办理了贷款,且在办理过程中,该名学生并未收到任何短信、电话等确认消息,直到被提醒还款才得知被办理了贷款。
教育分期这一场景,金融机构和培训机构原意针对的是支付能力较差的用户,降低这一部分用户接受培训的资金门槛,这本是一个多赢的局面:金融机构获取利息收益,而培训机构可以扩大用户规模。
但是,利益的驱使让这一局面发生改变,金融机构为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了风险控制,培训机构为了留住用户,办理分期、退费复杂。这一次海尔消费金融又惹消费者不满,也是其自身对于合作机构的风控没有做到位。
其实,消费金融行业得益于场景的同时也困于场景。一方面,场景决定了什么样的客群、平台的服务成本和资金的最终流向,金融机构借此得以快速获客和放款,但是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基于场景方给予消费者信用,反而忽略了场景方本身的信用问题。
当前,消费金融行业不断地发展,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平衡之中。一个特征是线下与线上的融合,线下头部如捷信消费已开始转型线上,同时,互联网巨头开始纷纷渗透线下场景。
2020年诉讼同比增两倍
山东占了超99%
作为国内首家由产业方发起设立的产融结合消费金融公司,海尔消费金融成立于2014年12月26日,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股东包括海尔集团、红星美凯龙(601828,股吧)、海尔集团财务公司、浙江逸荣投资、北京天同赛伯,持股比例分别为30%、25%、19%、16%、10%。
海尔集团和红星美凯龙带有天然的场景优势,为海尔消费金融带来巨大的流量,这是其他银行系消费金融无法比拟的。
但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中,海尔消费金融内部人士透露,“红星美凯龙更多的是财务性质投资,给予海尔消费金融的线下场景支持较少,海尔消费金融更多的依托于海尔集团的家电生态。”
据了解,依托股东产业及线下网络资源,海尔消费金融覆盖336座城市和4000余家海尔专卖店。不过也正因为此,相较于以线上业务为主的消费金融机构,2020年海尔消费金融受到疫情的冲击更加明显。2020年3月份,其联合海尔智家(600690,股吧)APP,推出“智家白条”,为消费者购买海尔家电提供分期服务。
海尔消费金融2018年5月完成首轮增资,注册资本由5亿元变为10亿元,此后便不见动静。
10亿元的注册资本在行业内处于中等水平,目前行业超过30亿元注册资本的有捷信消金、平安消金、马上消金、招联消金等,超过10亿元注册资本的有中原消金、兴业消金、哈银消金等。
2018年股东们对海尔消费金融的增资,或许是为了符合监管要求,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业务规模。
2018年底,海尔消费金融获得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但是,截止目前还并未见到海尔消费金融发行ABS债券(项目所属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方式)。
2021年伊始,中原消费金融获批发行ABS产品,这是全国第14家获得资质的消费金融公司。事实上,发行ABS已成行业的普遍做法。2020年,捷信消金ABS发起规模达75亿元,马上消金发行17.05亿元,兴业消金发行19.18亿元,湖北消金发行12.42亿元。
2020年7月份,海尔消费金融迎来新一任董事长李占国,这是海尔消费金融成立以来的第三次董事长变更。前两任分别是周云杰和谭丽霞,二人目前分别担任海尔集团总裁和海尔集团的执行副总裁。
不过,考验消费金融机构的最终能力标准还是合规经营。
《时代周报》根据裁判文书网等数据平台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涉诉最多的前三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是海尔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和中邮消费金融,而这三家的裁判文书数量分别为26513件、15262件、12363件,超过同业平均水平。
海尔消费金融的裁判文书数量远超第二和第三的两家,几乎等于后两家之和,“诉讼王”称号也由此而来。
海尔消费金融较2019年增长233.45%,而且案件多集中在山东地区,占比达到99.57%。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与海尔消费金融在山东省已经建立互联网审判系统有关。
另外,诉讼纠纷数量激增的原因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下调,导致部分借款人以此条件为由拒绝还款等。
2020年海尔消费金融的净利润下滑严重,根据红星美凯龙去年9月发布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海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6.8亿元,同比微增0.3%,净利润为0.38亿元,同比下降70.31%。
业内人士指出,海尔消费金融增收不增利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监管问题,一些利率较高的产品被叫停;其次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逾期问题比较突出,公司在贷后管理方面投入成本较大;最后是疫情所带来的转型契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会在短期内加大经营成本。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营收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公司场景业务占比有所上升,整个行业受疫情大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所以利润下滑严重。
也有分析认为,快速增长的消费金融诉讼案件,直接影响到包括海尔消费金融在内的行业公司的资产清收和利润增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资管科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