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勇浩
71亿美元,450亿人民币。这是韦莱韬悦发布的《2020年全球保险科技融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 2020年全球保险科技融资的总额。联想去年疫情黑天鹅之影响,与宏观经济下滑、全球保险业备受冲击的现实,这一数字来之不易。更可喜的还有,包括慧择在内的6家保险科技公司IPO功成。连续的IPO、大额融资的不断传闻,甚至水滴百亿美元估值冲击上市的消息,皆在不断刺激国内保险科技圈。暗流涌动。回溯上一个保险科技繁荣的时代——2014-2017年众安领衔的融资潮相比,近年保险科技相关融资有转向之风舆。即便2020年国内保险科技企业依旧有着超过60亿的融资额度,但保险科技逐渐让C位于医疗健康科技也是不争的事实。从保险科技到医疗健康科技,资本的转向又在诉说着什么?这个满目槽点、痛点的古老行业,对科技的渴望,远超其他行业。仅国内保险公司2020年投入保险科技的资金达到351亿元,增速27个百分点。同年,保费增速仅2个百分点。再观国际发达市场发力于某一个点的保险科技公司,接连IPO,一片火热。中国保险科技,热闹的繁华过后,又留下了什么?三年融资额超过1600亿的保险科技,尚未迎来真正的春天。1-Insurance Today-北美保险科技公司的春天:6家IPO市值1200亿
377笔,2020年全球保险科技融资的另一个数字。
还是这一年,6家保险科技企业IPO,融资近160元,市值超过1200亿元。
这六家公司分别是:国内保险电商平台慧择、美国最大的寿险经销商SelectQuote、美国UBI车险独角兽Root Insurance、美国租客保险平台Lemonade、美国健康险平台GoHealth以及美国年金、寿险保险分销商Midwest Holding 。
今年初,又一家保险科技类企业上市,健康险独角兽Oscar Health上市首日市值约70亿美元,合400多亿人民币。
上述6家公司,大部分集中于保险最核心的销售领域。如慧择、SelectQuote、GoHealth和Midwest Holding均为保险分销商,成立时间相对较久。
SelectQuote是一家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在线平台,业务范围包括健康险、寿险、车险和家财险。从其业务结构看,老年健康险占比68%,寿险占比25%,车险和家财险占比8%;商业模式主要是线上提供技术消费者加上线下代理团队。
GoHealth是一家在线健康险平台,通过保险+TPA向保险公司赚取佣金是其主要的商业模式,2019年其佣金收入达4.2亿美元。商业模式方面,主打老年人市场,以技术手段获客,并帮助他们匹配合适的健康险产品。
Midwest Holding是一家金融服务公司,专注于年金、寿险产品分销和通过再保险技术提供保险解决方案。公司通过第三方保险独立营销组织(IMO)研发和分销有竞争力的保险产品。
另外两家公司Lemonade和Root Insurance成立时间都相对晚,不足5年实现上市。与传统保险分销模式不同,Lemonade和Root Insurance都有着更系统的创新。
美股2020年最佳IPO,Lemonade最早以租客保险和房主保险为主,后来又开发了宠物保险等多险种。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是之主要特色,无论投保还是理赔环节,都可通过AI机器人完成。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令之取消代理人渠道,加之便捷的线上服务让Lemonade客户及业务增长迅速,并开拓至海外市场。
Root Insurance,一家UBI车险独角兽公司兽,革命传统车险定价原理。这家公司认为驾驶习惯应成车险保费的定价基础,拥有良好驾驶习惯的司机应享受价格更低的保费,且这方面通过手机APP,Root收集驾驶数据评估定价。其公布的数据显示,优质司机可节省52%的保费。
是否发现,保险科技IPO多来自财险领域。这是否说明,财险领域的保险科技公司在融资金额和交易数量上都比人身险类更有优势?
人身险方面的融资特点,数额较大、体量大。上述报告显示,2020年三四季度后期大型融资交易额中,人身险科技占比50%。
期间,最热的当属医疗健康领域。去年保险科技融资额度前五公司,寿险和健康险领域企业占其三,分别是BrightHealth、水滴、Oscar Health。年度总融资额度分别为5亿美元、3.8亿美元及3.65美元。
此外,2020年未进行融资的Devoted Health和Clover Health均是超10亿美元体量的公司。
对比发达市场保险科技欣欣向荣的今天,作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中国的保险科技似乎冷寂了许多。自几年前的众安和最近大火的水滴,中国保险科技的关注度似乎远不如国际般热闹。
2
-Insurance Today-
保险科技曾经的辉煌:千亿众安引领下的第一波保险科技潮
中国保险科技真正意义上的开启要追溯至2014年的众安成立,这是一家集诸多光环一身的互联网保险公司。
那是中国保险行业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现金流业务大行其道,金融繁荣与自由难分。如斯背景下,也造就了中国第一波的保险科技的浪潮。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保险科技投融资报告》透露:
2014年起,保险科技投资开始出现大幅增长,至2017年保险科技企业四年融资次数超200次,金额超110亿。
当前,相当部分的国内知名保险科技公司多是在那一时期得到资本的眷顾。
如好久没有消息的互联网保险平台意时网,也在2015年拿到5亿元A轮融资;
名躁一时的大特保也在那段时间拿到数亿元融资;
慧择、小雨伞等电商平台亦如此;
车车科技、最惠保、彩虹无线等车险科技公司融资均超亿元;
保准牛、悟空保、量子保等保险定制商也在这一时期融资成功;
智能客服、保单管理、理赔管理等领域的初创公司均得到相应资本青睐。
一时间,无数投资人涌入保险科技赛道,寄予抓住期间可能的“独角兽”。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随之成为最常见的字眼,各色商业模式迭起,好不热闹。
这一波高潮在2017年众安上市中达到顶峰,在保费规模、利润能力相距甚远的情况,可比肩巨头的千亿市值进一步刺激了保险科技领域。
下一阶段的主角水滴亦在这一年登台,以“网络互助”的名义成功完成1.6亿元的A轮融资,启幕中国保险科技第二波高潮。
3
-Insurance Today-
中国保险科技第二幕:水滴百亿美元估值再掀高潮
2018年,保险科技再掀高潮。典型特点,投资额度更大、体量更大。平安、人保、国寿等传统保险巨头下场参战。
其中,平安旗下金融壹账通以6.5亿美元融资额拨得当年最高融资头筹,且一年后赴美上市;另一笔较大融资则是人保旗下爱保科技斩获2亿融资;保险师、I云保等也纷纷拿到较大额度的融资,且背后出现巨头身影。
这一年,初创企业之天使轮和A轮亦激增。所不同,健康险崭露头角,多家相关健康保险科技企业获得融资。如健康险智能核保切入的英仕健康、麦歌算法;TPA模式的优加健康、易雍健康等均获数千万元级融资。
随后的2019年,全球保险科技迎来2014年后的第二个融资高峰,超过400亿元。其中,中国保险科技融资约40亿。
这一年最大的融资主角,水滴:先是B轮5亿融资,随后同年又拿下10亿C轮融资。
或许是水滴带起了销售端融资的节奏,伴随短视频带货的火爆,这一年打着消费者教育、保险规划口号的深蓝保、多保鱼、蜗牛保险均完成数千甚至数亿元融资。
疫情下的2020年,依旧有相当部分的保险科技公司获得融资。只不过在2018年健康险崭露头角,2019年水滴大热之后,风向有了些许改变。
《今日保》粗略统计,2020年,国内共有约20家保险科技企业合计获得超60亿元的融资。其中一半以上涉及医疗健康领域,全年单笔最大融资也花落医疗技术、特药及健康险服务商思派健康,得到腾讯领投的近20亿元E1轮融资。
今年再接力,开年两笔医疗健康大额融资涌现:2月医疗健康公司圆心科技拿下30亿E轮融资,刷新去年单笔最高融资;随后,另一家医疗健康公司镁信健康3月拿下了10亿元融资,两者皆重度布局惠民保项目。
曾专注于saas的南燕科技在累计超过5亿元融资后,在最新一轮融资中表示,发力健康险领域的深度布局和资本并购,建设中国版的HMO(管理式医疗)模式。
这又再次显现出资本对医疗健康领域的青睐,同时衬托出传统科技领域的暗淡。
除医疗健康领域外,去年还有CCCIS中国、中保车服两家车险平台获得融资。依靠AI、大数据等技术为保险机构提供服务的爱选科技、栈略数据等凭条也在这一年获得了新一轮融资。
当然,最受瞩目的还是水滴。
2020年多次传出赴美上市后,2021年初,水滴上市的估值又从之前的40-60亿美元,达到百亿美元,传拟5月上市。或许是个巧合,水滴的这套操作,太像当年众安走过的路子。
水滴、医疗健康科技企业之外,其他领域的保险科技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声音传出。这又在释放一个怎样的信号?
后记
我们到底对保险科技寄予着什么?
为什么,传统保险领域期待科技的力量?
这一领域有着太多的痛点,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风控系统、费控系统、出单系统、智能客服、销售工具……国内的保险公司运营水平和经营效率的提升,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重释义。而科技,正是被认为是解决行业心头之痛最有效的途径。
“保险+科技”“科技赋能保险”等一系列五花八门的概念,也正是在这一时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其中不乏附庸风雅、滥竽充数之徒,但对于科技的希望,却是真切而又急切。毕竟,在科技身上,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一种,真正能改变行业的希望。
这既是无数保险科技公司曾经自诩的目标,也是他们得到融资青睐的原因。保险、科技、资本,三方在这一时间一度仿佛就是天造地和,未来就像是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热血、理想而励志。
而就在国际保险科技领域,基于点、用户体验、空白点的创新正在不断获得IPO的同时,整个保险行业粗放经营的现状不仅仍在继续,甚至可以说没有丝毫改善的迹象,持续科技高投入下,仍然是各种矛盾此起彼伏地爆出,规模的踯躅、利润的下滑、首尾两端的苦楚,还萦绕在行业的空气中。
代理人的境遇与口碑并没有因为几款APP和数据系统得到明显改善,公众也没有因为多了一些云里雾里的服务项目,就杜绝了“保险就是骗子”的言辞。
又为什么,开花无果?经常会有声音问道,保险科技到底是什么,这几年来又给行业带来了些什么?是真正在改变行业,还是在与资本合谋,编织着一个一个让行业中人迷恋其中的童话故事?
这一切,都让人不禁怀疑,到底是资本不懂保险,还是行业不懂资本,还是到底谁不懂了谁?
于是,我们看到纵然众安上市以来连连亏损,在2020年,终于以167亿保费成功杀入财险行业前十,并且实现了盈利后,立刻在今年春节假期结束时,又开启了一波猛涨,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超过同在港股的人保、新华、太平等险企。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了慧择身上,自从去年疫情期间上市后,慧择股价一路下跌,并且深陷业绩亏损话题,今年以来慧择也开始了一波逆势上涨,从一月底的6美元,到2月19日接近14美元,慧择也在一个月之内实现了股价翻倍,并一度接近发行时最高价。
不论是市值的上涨,还是融资额的增加,新兴模式就算满是诟病,资本对于独角兽的却热情始终还在,虽然它看似没有逻辑。
众安时代,资本投的是保险;水滴后时代,资本看重的或许是与医疗健康紧密相连的保险。
毕竟,在资本眼里,美好的故事有着很多很多,他需要更多更多愿意为故事、为梦、为未来而买单的听众。
无论是不是跟保险有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