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京东集团(JD.O;9618.HK)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2020年全年净收入为7458亿元,第四季度净收入为2243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第四季度的净服务收入为321亿元,同比增长53.2%。
在京东2020年的收入结构中,来自于服务的收入表现突出。上市前的2013年,京东来自于服务的收入只有23亿元,占整个净收入的比重也只有3.3%;到2020年的时候,京东来自于服务的收入已经跃升到939亿元,占当年净收入的比重也提升到了14.3%。从2013到2020年的7年间,京东集团来自于净服务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0%。
2017年初,京东集团提出全面向技术转型。而从此前一年的财务数据表现上来看,2016年来自于服务收入的占比只有8.6%。当时对于很多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京东要想实现向技术公司的转型,来自于技术服务的收入最少要占到15%左右。
然而仅仅4年之后,京东来自于服务收入的比例就提升到了14.3%。
相比于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变化来自于服务收入的构成。2017年,京东的净服务收入中来自于物流和其他服务收入占比不到17%,而到了2020年,这一收入的比例已经提升到了43%。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也是京东物流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年,随后的几年,京东物流的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从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提升至2020年前9个月的43.4%。
根据京东物流此前披露的上市申请材料披露,京东物流借助于专有技术和行业洞察,形成了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在2020年服务了超过19万的企业客户,覆盖了快速消费品、服装、家电、家具、3C、汽车和生鲜等多个行业。
京东的服务收入大幅提升,背后是技术能力正在持续释放红利。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京东就是一家“卖货”的公司,很少有人能够观察到京东的技术“本色”。京东技术能力有多强?京东零售目前管理着超过数万个自营SKU,但能够将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3.3天,供应链管理能力全球领先;在去年的京东11.11期间,京东零售以智能供应链能力帮助3.3万个品牌、超过500万种商品进行智能预测、自动调拨和智能履约;京东营销360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先技术,以数智化手段进行用户营销与运营;京东智能情感客服能够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语音交互等AI前沿技术,在“导购”、“客服”、“售后”等身份间自如切换。
京东物流同样将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的各个关键环节,将前期规划、实施、智能化决策及后期运营管理相结合,以提升客户体验及整体效率。凭借这些专有技术,已经构建了一套全面的智能物流系统,实现服务自动化、运营数字化及决策智能化。到2020年底,京东物流已经拥有及正在申请的专利及计算机软件版权超过4400项,其中与自动化和无人技术相关的超过2500项。
京东健康在2020年全面深化与医药、医疗器械、保健滋补等全球医药健康类产品品牌商家的合作,继续完善覆盖线上线下全渠道的供应链体系;也为在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平台执业的医生提供数智化辅助工具,助力提高其诊疗准确性和服务效率;同时,为线下医院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和患者管理水平。
在应用技术的基础上,京东已经开始向基础研究方向发力。2020年11月,京东成立了立足基础研究、专注前沿科技的探索研究院,将以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为纲领,深耕泛人工智能领域,从基础理论层面实现颠覆式创新。目前,京东的研发体系已经拥有包含6位IEEE Fellow、500多名博士在内的1.8万名员工,从基础核心技术到丰富的应用场景创新,不断用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2020年底,京东提出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未来十年的目标:赋能实体经济,服务全球15亿消费者和近1000万家企业;提升社会效率,带动客户库存周转天数降低30%,推动社会物流成本占比降至10%以内;促进环境友好,2030年京东集团碳排放量与2019年相比减少50%,全面促进环境友好型消费。
过去十几年来,京东的发展轨迹显示出其并不追求独善其身的增长,公司服务收入的持续增长,更能折射出为合作伙伴、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创造的巨大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