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肖芮冬
资本市场从来不乏厮杀,在线教育市场的融资生态、产业格局在去年也加速裂变,对参与在线教育投资的价值观、策略把握要求更高了。
光源资本负责教育赛道的董事总经理李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长供应链”式业务,在线教育领域很难出现绝对垄断者,但在类目和场景细分领域握有成功钥匙的头部公司会强者恒强。未来行业可能会出现整合,起点或就在今年。
在线教育渗透率提升 产品颗粒度打磨仍在早期
2015年初,“一起作业”作为率先完成了单笔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交易的在线教育公司,其表示中国在线教育行业进入了新的阶段,资本市场对在线教育领域开始了广泛的关注。
不过,当年依旧是行业发展的蛮荒时代,既没有清晰的赛道分支,各类商业模式也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真正确立“幼小早教、素质教育和k12”三大赛道并完善商业模式的过渡期正是当前。尤其是受疫情影响,2020年的市场环境,使得在线教育的渗透可能性和潜在渗透率大幅提升了。
对此,光源资本董事总经理李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大背景下,在线教育认知率在2020年快速提升,加速了中国在线教育渗透速度,把行业发展至少向前推进2~5年,同时也推动了相关企业的资本化进程。
李昊告诉记者,如果参照2017年的行业发展水平,彼时专注于幼小、学科素质教育的在线教育公司才刚刚兴起,中后期资本真正开始关注幼小板块,基本是从2019下半年开始。到2020年,细分领域头部公司单月的交易规模也开始突破单月一个亿这样的行业核心指标。企业资本化的进程加快,也提升了资本市场对于在线教育行业的估值期待。在李昊看来,当前证明了自身潜在资本化能力的在线教育项目,估值基本都在8亿~10亿美元上方。
李昊认为,多种在线教育的组合可以规避掉传统教育的弊端,但现在,在线教育行业在产品颗粒度的打磨还处于早期阶段。
“我们在服务一个给海外小朋友教中文的公司LingoAce,它在给小朋友提供中文教学时,会提供很多种不同的产品,因为在这个市场上用户中文能力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这变相指向了未来:在线教育的产品需要持续打磨,衍化出颗粒度更小、更贴合用户潜在需求的细分创新产品。所有公司在解决差异化的问题上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李昊说道。
流量打法也能商业化 复利增长才是未来
虽然线上教育竞争激烈,资本雄厚的玩家才有资格挤上赛场。但必须看到的是,“烧钱”与“爆雷”,猛增与做空,市场上的冰火两极故事此起彼伏。对于FA机构来说,如何帮助投资人和创业者寻找新出路才是关键。
李昊告诉记者,光源资本一直在寻求有复利增长可能性的教育机构,更倾向于选择在获得资金后投入到教育研究、课件研发、内容迭代等方面的项目,比如他们服务的火花思维、洋葱学院、少年得到、叽里呱啦、六一教育等。
在李昊看来,教育消费重在匹配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生的时间,提高学生获取知识效率的ROI(投资回报率)。“学生付的学费本质上是投资选择,学生投入的资金和时间换来了知识和成果。在教育公司追寻提供ROI 最大化的服务过程中,有些公司匹配了高水平的师资,有些公司做更优质的教学研发,包括内容、课件、服务体系、产品等。”但做这些的核心是能换来复利增长。
“我们希望好的项目是,公司在获得商业化投入后,能获得复利增长,而不是简单地去做投放获得用户。例如,火花思维在课件研发上投入;洋葱学院和叽里呱啦分别在K12和英语启蒙内容研发上投入。我们会规避那种简单用钱换用户,跑了三四年最终没有沉淀下能力的公司。”李昊这样表示。
他认为,中国用户体量巨大,单纯用流量的打法可以成熟商业化,但最终没有长期持续价值。“我们最终会选择长期对社会有正向价值的企业。”
基于业务特征 在线教育难出绝对垄断者
在李昊看来,教育是多需求、多场景化且碎片化的,大班课、小班课、一对一、搜题等不同场景对应了不同类型的用户。他认为,在这一前提下,类目和场景细分领域会出现马太效应,但基于“长供应链”业务特征,在线教育全学科领域很难出现巨大的马太效应。
所谓“长供应链”是指,教育类公司的商业模式中商品交付涉及的链条很长,比如在线教育有前端销售、后端销售、试听课老师、班主任,涉及到排班管理等,并不能线性增加资金投入来扩大用户数。与之相对应的是,内容社区、社交都属于“短供应链”模式。
李昊还认为,在线教育的场景横纵切割,未来可能会出现细分领域下的品类或行业整合,今年可能是一个起点。
对于未来的发展,李昊认为,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教学管理运营能力、教学内容、技术上有叠加优势,这将推进中国在线教育公司国际化的可能性。内容和技术类的公司相比长供应链公司可能先行出海,完成对外输出。而中国在线教育的提升迭代方向,也将在未来3~5年由大公司继续引领,而持续挖掘用户需求的细分赛道也终会出现新的头部公司。
(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