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建设一批沿海核电项目,同时,推动海上浮动式核动力平台等先进堆形示范。
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全文正式发布。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方面,《纲要》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纲要》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专栏中谈及核电时指出,建设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积极有序推进沿海三代核电建设。推动模块式小型堆、60万千瓦级商用高温气冷堆、海上浮动式核动力平台等先进堆形示范。
看到《纲要》后,国内某核电企业的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核电行业再次迎来加速发展窗口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这是近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发展核电时首次用“积极”一词来表述。对此,原国家核安全局局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积极’,意味着在清洁能源多样化发展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国家将把核电作为一种主要的能源来考虑。”
而对于“有序”的表述,赵成昆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这反映了核电行业的要求,在“十三五”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年度有核电项目建设,有的年度没有,这给核电建设、装备制造业以及相关企业带来了挑战。
在此次发布的《纲要》中,值得业界关注的一点,是有关推动“海上浮动式核动力平台等先进堆形示范”的表述。
海上浮动式核动力平台,俗称海上核电站。海上核电站的一大特点,是可以在海洋之中自由移动,能够达到“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的要求。它既可以为近岸的大型港口工业基地提供电力,也可以为远洋作业的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平台提供电力。
2016年,中国发布的首部涉核领域的《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当时透露,中国的海上核电站正在规划当中。中国致力于建设海洋强国,而海上核电站有利于中国对海洋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利用。
时任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现任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曾表示,中国要建设海洋强国,对海上资源的开采非常重要。但在海上作业,能源是个问题,目前的方法是带着柴油发电机,但很费事,对海洋环境也不好。此外,未来一些大型船舶,也需要海上核动力。海上核电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应用前景广阔。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三大核电集团(中核、中广核、国家电投)已经联手与中船集团等船舶巨头进行了海上核电站的研发合作。参与海上核电站研发的一位工程师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进展相对顺利。
在产业方面,业内人士预测,仅就海上石油钻采方面的需求而言,未来市场规模就逾1000亿元。根据测算,渤海湾每年将形成500亿元的核动力装备制造产值,而南海的规模则会更大。
截至2020年底,中国在运、核准在建机组共66台、装机7075万千瓦。其中,在运48台、4989万千瓦,居世界第三;核准在建18台、2087万千瓦,居世界第一。而根据《纲要》,在“十四五”期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
这意味着,未来五年,中国将有20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投入运营,相当于投入运营20台百万级千瓦的核电机组。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在2020年6月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0)》预测,“十四五”及中长期,核能在中国清洁能源低碳系统中的定位将更加明确,作用将更加凸显,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8台持续稳步推进。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一台百万级千万瓦的商业核电机组的总投资在200亿元左右。如果“十四五”期间每年开工6~8台百万级千瓦核电机组,总投资就高达1200亿~1600亿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