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保险公司近期披露的2020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4家注册地在我国内地的自保公司去年全部实现盈利,合计实现净利润6.44亿元。
记者另从相关渠道获得的行业数据显示,2020年,财险公司全行业实现净利润由盈转亏,净利润亏损51.5亿元,比2019年净利润(619.7亿元)大幅下降108.31%。
与财险公司去年全行业整体业绩相比,自保公司取得的成绩可谓非常亮眼。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自保公司在业务范围和经营模式上均与直保公司有较大区别,自保公司的经营稳定性与其母公司所属行业及风险管理方式等密切相关。
4家自保公司去年全盈利
目前,我国共有8家自保公司,其中4家公司注册在我国内地,分别是中国铁路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自保”)、中石油专属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自保”)、中远海运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自保”)、广东能源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能源自保”)。
根据上述自保公司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信息显示,2020年,中石油自保取得保险业务收入11.86亿元,实现净利润3.89亿元;中远海运自保取得保险业务收入6.32亿元,实现净利润1.13亿元;中铁自保取得保险业务收入5.78亿元,净利润为1.32亿元,综合费用率为47.26%,综合赔付率为39.91%,综合成本率为89.41%;广东能源自保取得保险业务收入7776.3万元,实现净利润1026.5万元。4家自保公司去年合计实现净利润6.44亿元。
数据显示,自保公司去年的经营情况明显好于财险公司。2020年,财险公司全行业净利润亏损51.5亿元。从财险公司承保情况来看,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是其中的“亏损王”;此外,船舶保险、工程保险等险种的承保亏损率也较高。
从最近几年情况看,自保公司的经营较为稳健。以成立于2013年年底的中石油自保为例,2014年至2020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86亿元、1.73亿元、2.83亿元、3.64亿元、3.15亿元、3.46亿元、3.89亿元,一直保持连续稳定的盈利水平。再如,成立于2015年7月份的中铁自保,在成立当年即实现盈利,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净利润分别为9269.2万元、1.35亿元、2.07亿元、1.99亿元、1.32亿元。由此可见,自保公司除了为集团带来更全面的保障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集团新的利润中心。
自保经营受两大因素影响
尽管4家自保公司经营比较稳健,盈利能力可观,但整体来看,国内自保公司的数量仍比较少,成立的时间也比较短,应对风险的能力还比较有限。
瑞再企商保险有限公司财产险负责人秦梦伶认为,影响自保公司经营情况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母公司所属行业及风险程度;二是再保安排是否合理。
瑞再企商目前为全球30多家自保公司提供定制化再保险服务,为其提供承保能力上的支持。同时,在保险产品开发、定价模型、咨询服务等方面,瑞再企商和自保公司也有较多合作。
秦梦伶表示,根据母公司所属行业不同,自保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不一样。有的母公司所处行业本身风险较高,如石化行业;有的母公司所处行业本身风险较低,如地产开发行业。行业的不同属性,决定了其承担的风险程度不一样,需要自保公司制定与母公司风险相匹配的承保方案。
由于自保公司只能为其母公司或集团子公司提供保障,并且需要遵守与普通保险公司一样严格的监管规定,其承保的风险水平必须与资本金相称。
自保公司发展空间广阔
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设立自保公司已成为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之一。据《Business Insurance》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球自保公司的数量为6337家。其中,亚太区自保公司数量占比仅2.4%,我国的自保公司仅有8家。2017年,中国大唐集团披露了关于拟设立自保公司的方案,但至今仍未见到“正式成立”的相关消息。
为何我国自保公司的发展速度较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大环境有较大关系。
Best Lawyers联合创始人李世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我国,直保市场属于充分竞争市场,直保公司提供的产品比较丰富,性价比也高。因此,和单独设立一家自保公司运营相比,很多企业更愿意选择到直保市场投保。与国内相比,部分国外保险市场更强调专业度,购买保险的价格也较为昂贵,大型集团设立自保公司的意愿相对更强。
对该观点表示认同之余,秦梦伶还指出,从我国企业的保险需求角度来看,不少企业对风险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购买保险仍停留在初级阶段,追求性价比,这也是很少有企业考虑设立自保公司的原因之一。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自保公司目前处在发展初期,短期内市场很难快速扩容,但在部分领域可能会出现更多设立自保公司的需求。
秦梦伶认为,随着新业态及新兴风险的出现,企业对自保的需求将更大。例如,大型互联网集团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新能源企业面临的政策波动风险等,对于这些新兴的风险类型,传统的保险公司所积累的相关数据及对风险的了解程度,未必有企业本身透彻。为此,企业可以设立自保公司,开发相对应的产品,将底层风险自留,将上层风险转移到更大市场,从而获得更好的保障。因此,从长远来看,我国自保公司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证券日报》
■相关新闻
首笔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落地
青岛金岭晟泰业务实现“破冰”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博客,微博)记者
张吉鹏
对于轻资产、缺少抵押物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束缚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而通过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无疑是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金的理想途径。
日前,由青岛全球财富中心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青岛金岭晟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岭晟泰)提供担保,为青岛汇君环境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办理的500万元的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业务成功落地,这也是金岭晟泰自展业以来的首笔业务。
记者了解到,作为崂山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青岛汇君环境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物燃气和有机肥设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项目工程施工总承包和生物质能源资源化利用项目的投资运营,由于企业正处于发展上升期,亟需资金扩大产能。
“我们在了解到企业的资金需求后,根据企业拥有16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特点迅速拟定方案。依托青岛市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组织建立的服务联盟平台资源,联合太平洋保险(601601)、崂山交银村镇银行积极对接。通过专利机构的专利评价、担保公司的尽职调查、保险公司的保前勘察、商业银行的贷前审查发现和排除风险,最终通过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为企业解决了关键资金需求。”金岭晟泰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传统的抵押贷款方式不同,企业通过自己的专利技术作为质押进行贷款,利率低、审批快、市场优势明显。
据悉,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由保险、担保和银行三方以6:2:2比例分担风险,致力于解决中小企业利用专利权质押融资难题,对实现专利价值、纾困中小微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政府对贷款企业给予贴息资助和保险费资助,可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作为崂山区首家区属国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公司自去年底开业以来就将重点锁定崂山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农村创业主体,探索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及优质企业信用担保等创新担保业务。”上述金岭晟泰相关负责人表示,崂山区有相当数量的科技类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此次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业务的落地,既体现了公司的发展初衷,也为公司今后的业务开拓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同时也是崂山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创新示范基地的一次活动实践。
(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