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江湖的每一次波澜,都搅动市场的心。近期有报道称,针对拟上市企业撤材料等情况,多地证监局开始对参与IPO的中介机构进行约谈,提高IPO验收标准。
首发企业上市审核变奏?审核标准再提高?第一财经记者从券商投行人士处了解到,目前IPO审核从严态势延续,近期监管部门对发行人财务指标、中介机构责任等要求确有提高。
“目前IPO审核收紧的态势较为明显。”华东一家拟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士也对记者表示。
严在哪里?某头部券商投行人士易扬(化名)告诉记者,从IPO审核规则、标准,到审核流程、验收等多个环节,都“上难度了”。
“严,指的是全方位的责任。比如规则更细化、标准拔高,上交所出的‘科创板常见问题的信息披露和核查要求自查表’里有很多条目,(中介机构)以前用放大镜看,现在要用显微镜看。”他说。
为何更严?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20家被抽中现场检查的IPO公司中16家撤回材料,令市场震惊。监管层严防“带病上市”、“浑水摸鱼”,也是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一大背景下的举措。
而全面趋严,并非严在一时。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自2020年底即有IPO审核趋严的情况。业内普遍预计,对首发上市申请的审核将越来越严格,受此影响,年内IPO申报数量或将大幅减少。
汹涌的IPO撤回潮
IPO现场检查发威,注册制板块IPO企业掀起撤材料潮。
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3月18日18时,本月已有8家科创板、12家创业板企业终止审核。今年2月份以来,逾50家IPO企业因撤回材料而终止审核,其中有16家是因为抽中现场检查而撤材料。
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多位业内人士称,IPO企业撤材料的原因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中介机构执业存有瑕疵;第二,企业存在一些规范性问题,达不到上市条件;第三,受疫情影响,有企业的业绩已不符合上市条件;第四,也有少数企业因质量问题、科技属性不强等原因而撤退。
对此,上交所表态,对于现场检查进场前撤回的项目,如发现存在涉嫌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保荐机构、发行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绝不能“一撤了之”,也绝不允许“带病闯关”。
IPO企业撤材料已成近期资本市场一大常态,注册制板块企业上市标准、审核节奏等是否有变,亦引发市场关注。
市场有传闻称,监管层考虑收紧科创板企业上市标准,要求企业更具科技属性。有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证监会将会出台科创板相关的细则,但并没有针对金融科技领域的规则。
去年底已现审核趋严迹象
而发行人大规模撤回申请的举动,也被市场认为或传递了监管全面从严的信号。
华南某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首发企业的审核“一直很严、标准没变”。
对首发企业严格审核,是监管一以贯之的审核原则。证监会在今年2月底就IPO申报企业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证监会将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常态化开展问题导向及随机抽取的现场检查,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上市。
多位投行人士亦表示,审核严上加严的情况,从去年年底已经出现。
2020年12月初,中联数据、百洋医药等6家拟创业板企业处于四轮问询状态,而不再是此前的经过两至三轮问询上会。市场一度关注,首发企业审核的问询环节是否已设限?
针对彼时注册制下IPO企业“注册周期”延长情况,前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曾对记者分析称,交易所审核周期没有明显改变,但批文下发速度放缓,“这可能是基于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考量”。
“我们感觉是从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开始的(更严格)。”易扬说。
他举例说到,目前企业首发上市中的三方中介机构(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都要根据上交所发布的自查表要求进行自查,全面“兜住”责任。
今年2月1日,上交所发布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南第2号——常见问题的信息披露和核查要求自查表》(简称“《自查表》”)。这是上交所在总结评估前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压严压实发行人信息披露主体责任和中介机构核查把关责任,严把入口关、优化审核作风的又一具体举措。
《自查表》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的相关问题,如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持续经营能力、研发投入等。二是常见信息披露和核查问题,如客户和供应商的核查、同行业可比公司选取等常见IPO申报问题,以及重大事项提示、合作研发等科创板审核实践中总结的针对性问题。
“原来是会计师‘兜’会计师要负责的部分、券商‘兜’券商的,现在要对所有东西发表意见,也就是很多东西每一方都要‘兜’着。”易扬说。
“审核趋严,总体来讲就是出更多规则、拔高标准,包括各地的验收、预审员给的题目,难度都增加。”他进一步表示。
另有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目前在IPO审核中,对发行人财务指标等方面的要求更加细化,但合规、信披等要求暂未变化。
“没感觉合规、信披的要求有提高,至少我们在质控、内核和工作底稿的要求上,没有变化。”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程彬(化名)告诉记者。
审核趋严投行难遇申报窗口期?
终止审核自去年底潮起。据市场数据,去年12月以来,终止/中止IPO审核的企业数量已逾百家。
虽然如今的保荐江湖,大券商手握绝对话语权。但机遇与挑战同在,手握项目数量多的券商,也面临着项目终止/中止的情况。
据沪深交易所官网数据,年初至今,科创板及创业板共有73家企业IPO终止审核(科创板27家、创业板46家)。终止审核企业涉及康鹏科技、云知声、柔宇科技等。
IPO终止,券商保荐项目折戟。从创业板年内终止的46个项目分布来看,中信证券有6单,国信证券5单,中信证券、华泰联合、民生证券各有3单。
审核趋严的背景下,券商投行何时能迎来报材料的窗口期?多位接受采访的投行人士未给出明确时间节点。
“没有预期时间。”易扬说,审核趋严的背景下,中介机构“责任更大,所有人的工作量也更大了”。
“现在还看不出有松动的迹象,估计会一直严下去,毕竟注册制申报的企业(数量)太多了。”程彬说。
“全面从严,今年申报数量肯定会大幅减少。”某中型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渤海证券投行总部执行董事许达告诉记者,2020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目前监管部门加大对上市公司质量的把控,也是对国务院文件的响应。
“注册制推出以来,如何平衡市场化审核理念与把好上市公司入口关,市场始终处于摸索状态。”许达认为。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