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最强风投”城市之称的合肥,近日又下注了OLED行业的维信诺。
根据维信诺近日发布的公告,公司控股股东西藏知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拟向合肥建曙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建曙投资”,合肥市蜀山区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资控股的下属公司)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6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1.70%;建曙投资另与公司第二大股东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开发区集体资产公司”)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
如上述股份转让事项顺利完成,则建曙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开发区集体资产公司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92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1.33%,公司控制权将发生变更。
合肥上一次大手笔投资显示行业,对象是如今的龙头企业京东方。这种国资出手,用股权投资带动杠杆效益的布局,已成为合肥迈入GDP万亿俱乐部城市的关键助力。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纯市场化的科技企业前期研发投入大,会导致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报表都不好看,在市场上融资就不被看好。如果没有支持的话,企业可能撑不到盈利的那一天就倒闭了,所以也需要国资的资助才能够度过最困难的时期并成长起来。“政府的钱需要花,但是怎么花、花在什么方向,是有讲究的。从合肥国资的一系列手笔可以发现,他们的市场化倾向比较明显,因此在选产业方向时也较为准确。”
两次抄底都踩准节点
当前,新型显示产业已经成为合肥的“产业地标”,而这可以从引入京东方说起。
12年前,京东方由于财力不足,6代线的巨额投资面临困难,合肥市承诺拿出一年财政收入的80%来投资,由地方政府充当“投资合伙人”。彼时,合肥市政府首先承诺了90亿元资金支持,而后由于成功吸引了60亿元社会资金投资项目,最终合肥出资30亿元,以购买京东方定向增发股票的形式注入项目公司。
这种市场融资模式是重大项目投融资方式的一次成功创新,在当时开创了一条地方政府资金引导、战略投资者推动、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产业投资新路径,也在合肥之后的投资项目中得以运用。
2019年9月,合肥新型显示器件成为国家发改委首批66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目前,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全产业链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20个,完成投资超1550亿元,面板产线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队。
此后,合肥与蔚来的携手也让合肥在新能源汽车版图上更进一步。
2019年底,蔚来经历资金链危机,股价不到2美元。2020年4月,蔚来与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签署关于投资蔚来中国的最终协议,并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蔚来中国总部入驻达成协议。
战略投资者将向蔚来中国投资70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战略投资者将合计持有蔚来中国24.1%的股份。截至3月19日美股收盘,蔚来股价报收43.32美元。
胡迟告诉记者,合肥国资一系列的动作都比较有延续性,而且后期的手法比以前更高明。“不管是对维信诺还是蔚来,合肥都是在其非常困难的时候出手抄底。比如注资蔚来汽车,合肥可以实现一举多得,不仅延伸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蔚来中国总部落地合肥后还可以和省内的江淮汽车合作。”
3月4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鉴于公司与蔚来控股有限公司希望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与服务管理、供应链等方面的合作,双方签署合资意向书,双方拟在合肥市合资设立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林斐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这些年合肥的整体发展思路比较清晰,准确把握了产业发展规律,很好地抓住了产业分工与升级路径,一方面做好原有产业的集聚提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近十几年来的发展都踩准了节点。同时,地方上有详细的研究和前瞻性的谋划,发展的主导产业相互之间形成合力,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也很重要。”
拥有中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的合肥,2020年生产总值达10045.72亿元,同比增长4.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0和0.4个百分点。根据合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合肥去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72.32亿元,同比增长7.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4.5%,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25.1%、25.9%和29.4%。
林斐认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合肥目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也很明显。当前合肥的制造业发展很突出,接下来现代服务业也要加快发展起来。
“十四五”期间,合肥的产业发展也明确了路线图。根据《中国共产党合肥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决议》,合肥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芯屏汽合、集终生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此外,安徽省经信厅近日发布2021年工作要点,明确“十四五”开局之年安徽省工业发展“路线图”:推进大众汽车安徽基地、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建设,争取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落户安徽,支持合肥市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等。
合肥三大国资平台各有侧重
合肥国有资本在股权投资的过程中,主要依托于三大平台。
2015年,合肥市国有资本营运机构进行调整,具体来说,以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平台,重点投向新能源汽车、现代旅游、交通等;整合合肥国控公司和合肥工投公司组建成为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专注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打造以兴泰控股为主的地方金融控股平台。
以中国声谷为例,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马红对记者回忆道,早在2012年合肥就已经开始谋划中国声谷,实现由一个企业到一个产业的蝶变发展,即依托科大讯飞领先的智能语音技术,带动、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
因此,合肥国资发起成立中国声谷项目运营单位——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安徽信投)。记者查阅天眼查发现,该公司主要股东分别是合肥市工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即产投集团前身)、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科大讯飞三家,分别持股60%、26.2%、12.5%。
“虽然声谷是国资绝对控股,但是国资主要扮演的是一个财务投资人的角色,所有的发展都由运营单位这边进行市场化运作,站在做大做强产业的角度开展项目招商、投资和孵化。”马红说道,2020年中国声谷已经集聚企业超1000家,实现产值1060亿元。
除了声谷,合肥产投的另一个典型手笔是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2019年9月21日,总投资超过2200亿元的合肥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在合肥签约,其中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500亿元,是安徽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
去年年末,睿力集成(长鑫存储母公司)获得了来自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等约156亿元的增资,增资完成后,睿力集成获得股东的总出资额已累计达到355亿元。而在前几年,合肥在自主存储芯片方面基本处于一片空白。
“合肥一直致力于打造IC之都,围绕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着力布局,而存储器是集成电路行业单一最大的市场,合肥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但当时国内存储器芯片自主制造能力基本是空白,找不到现成的标的,那就自己干,招募团队、找到好的产业方一起合作,慢慢从刚开始的十几人扩大到目前的将近4000人的公司。”全程参与长鑫项目的合肥市产投资本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李中亚告诉记者。
在李中亚看来,做这种新兴产业项目风险还是很大的,不仅投资体量大、技术门槛高,还面临国际环境的压力。所以,他们从项目研判、股权结构设计、项目分期实施、资金使用、团队组建、项目退出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考虑,推演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力所能及的防范措施。例如最关键的投资决策环节,合肥市相关部门、合肥产投的专业团队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和多次评估,并且更大范围地借用智囊团来评估。
“另外合肥国资前期已经有一些类似京东方等成功的投资案例,这也让我们积累了重大项目投资及退出经验,具备了干大项目的底气和信心。”李中亚说。
胡迟认为,纵观近年来合肥国资主要的几笔投资,基本都是以较低的成本选择了合适的时机来换取未来的收益,并实现了良性循环,这也是合肥GDP这些年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