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酱酒热还未真正扩散到消费者端,但酱酒热带来的扰动,却让未来国内白酒市场淘汰赛的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2015年自从白酒行业恢复以来,维持着挤压式增长的态势,市场逐步向名酒企业集中,而本轮白酒行业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价格的提升和产品结构升级驱动。
2020年1~12月,国内白酒产量740.73万千升,同比下降2.46%,相比于2016年的产量数字1358.4万千升减少近半,虽然其中有统计挤水分的因素,但集中化的趋势非常清晰,而且国内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数量也在快速减少,从2017年的1593家减少至2020年1~11月的1040家,另有170家亏损。
从近期已经公布的2020年业绩情况看,市场向头部企业聚集的速度还在加快,国内弱势区域酒企的增速较前几年进一步放缓,头部酒企则增长稳定。
贵州茅台(600519.SH)公布的2020年生产经营情况显示,2020年预计实现收入977亿元,净利润455亿元,均同比增长10%;五粮液(000858.SZ)则预计全年收入在572亿元左右,盈利199亿元,同比增长14%;泸州老窖(000568.SZ)则预计全年盈利增长20%到30%。
相比之下,弱势区域酒企的日子更加艰难。青青稞酒(002646.SZ)的2020年业绩预报显示,全年将亏损1.1亿~1.3亿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3611.83万元,营业收入也从上一年的12.5亿元下滑至7亿到8亿元。一直连续亏损的金种子酒(600199.SH)虽然预计2020年的盈利将翻正,为6500万元到8500万元,但这主要是由于阜阳市颍州区政府征收其所属宗地获得补偿产生收益所致,而扣非后预计净利润约为亏损0.97亿~1.17亿元,亏损情况并没有太大改观。同期公布业绩预报的迎驾贡酒(603198.SH)的净利润预计也只增长0~5%,和上一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近两成相比明显放缓。
而随着酱香的兴起,市场也担忧酱香产品会对现有白酒消费市场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其他香型上市公司的业绩。
东方证券研报显示,目前酱香崛起之后,一方面在双方交锋较多的中高端和次高端领域,浓香型名酒在这一市场产品布局较密集,而且浓香品牌在品牌塑造和渠道运作方面积累深厚,接受面广泛,因此暂时不会出现酱酒崛起带来的降维打击,国内次高端酒以及区域名酒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增长依然具备较高的确定性和弹性,但在部分层级市场市场竞争的强度将变大。
但受访经销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酱香的消费者多数来自于其他香型消费者的转化,随着酱香消费的进一步成长,原本就受到一、二线名酒挤压的弱势区域酒企则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蔡学飞看来,目前酱酒消费市场正处于扩容阶段,发展需要时间,但从市场走访的情况来看,酱酒在消费市场已经有逐步趋热的趋势,特别是在河南、广东、山东等市场,当地没有强势白酒品牌,酱酒发展较快。
根据河南省酒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0年河南市场酱酒流通规模超过200亿元,超越浓香成为白酒消费的第一大香型。另据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在广东260亿元容量的白酒市场中,酱酒销售达到126亿元,占比达到48%。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酱酒的生产工艺,决定了其基酒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后才能上市,因此基酒的产量对酱香型白酒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但酱酒热后,特别是从2019年开始,国内酱酒企业的主要酒企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扩产。
其中,郎酒期望在IPO后将产能从1.8万吨扩产至5万吨;习酒也公布了2万吨的扩产计划;国台酒业和金沙酒业也计划在未来将产能分别扩充2万吨和1万吨等。而据行业内不完全统计,未来5年内,将有近20万吨新增酱酒产能被释放,而下一步白酒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