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日本是到了要考虑量化宽松副作用的时候了

财经
2021
03/22
10:35
亚设网
分享

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日本央行就一直维持着量化宽松的金融政策。但是,在实体经济严重受伤的情况下,日本的股价却不断攀高,这显然非常不自然。所以,现在到了要考虑如何对应量化宽松副作用的时候了,而日本银行在本月对量化宽松政策的修正反映了这样的实际需求。

量化宽松是各国在经济状况下滑的时候常常使用的一种政策,日本从1999年以后,长期采用了这样的政策,即通过对通货供应量的控制来调节经济活动。本来,这样的政策可以让企业更容易获得生产所需的资金从而增加企业的活力,但是,长期采用这样的政策,就容易让金融当局越来越依赖宽松政策而失去其他有效的调控手段,也就是说会遇到零利率制约,而日本显然已经明显地受到了这样的制约。从黑田东彦就任日本央行行长以来,推出了大胆的金融政策,但到现在不仅没有实现政策目标,而且在实际上他们已经放弃了原来的政策目标。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地冲击了世界经济,欧美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都纷纷采用量化宽松的金融政策来拯救他们的经济,日本也不例外。去年4月,日本银行宣布了新一轮宽松政策,然而这样的政策不仅不能有效地应对疫情,反而放大了量化宽松政策的副作用。疫情直接萎缩了企业的生产,日本央行提供的大量资金没有很好的出路,只能汇集到股票市场。这样,尽管日本经济遭受如此打击,但是日本的股价却节节攀高,到今年2月15日,日经平均股价时隔30年再一次超过3万日元。这种实体经济遭受重伤而股价却热火朝天的局面当然是量化宽松的金融政策带来的结果。

在2010年前后,日本银行每年购买ETF的额度大概是4500亿日元,但黑田担任日本央行行长后,这个额度就被提高到6兆日元,而去年日本央行更是把购买ETF的上限提高到12兆日元。到2020年底,日本央行购入的ETF总额超过了45兆日元。短时间大量资金的投入,带来了日本股市的泡沫化繁荣。在全球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候,日本央行对股票市场的大规模投入,无疑增强了民间投资者的信心,让他们也踊跃参与进来。这样的大规模购买,使得日本央行掌握了日本东证主板上市企业7%的股权,成为这些上市企业的最大股东,差不多让这些企业都成了“国有”企业。这样下去的话,日本央行的金融政策无疑会给日本经济带来结构性的破坏作用。

从短期来看,日本央行的这种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只是给股票投资者提供了增加财富的机会,对日本的实体经济却没有太多的帮助。问题是即便日本央行认识到这些问题,但也很难拿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世界的经济环境也制约日本央行的行动。虽然美国的经济前景有较大幅度的改观,市场预期2021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增长率可以达到6.5%,但美联储依然决定到2023年末维持零利率政策。因为,美联储认为经济的真正改善还需一定的时间。欧洲中央银行也宣布维持了零利率政策。由于受到美国长期利率上升的影响,欧洲的长期利率也出现了上升的势头。欧洲中央银行担心这种势头会影响经济的恢复,采取了大幅增加资产购入的措施。受此影响,德国的长期利率应声下降。在这样的环境下,日本央行似乎也无法对金融政策做大幅度的调整。况且现在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正在下降,而日本的股价也维持了高位。如果这个时候在政策做大幅度的调整,必然会影响到日元汇率以及日本的股价。但是,小幅度的调整却是不可避免的了。

实际上,日本央行在去年12月的时候就准备对金融政策进行修正,但当时并没有落实,所以,今年3月这次金融政策委员会就不能再拖了。这次修正的主要内容是扩大长期利率的变动幅度,这个调整将会增强市场的功能。同时,废除了ETF的购买目标,这意味着日本央行有可能减少ETF的购买。同时也把购买ETF与日经指数脱钩,只保留了与东证股价指数(TOPIX)的联动。这显示了日本央行希望尽量降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为了今后更加机动地实施利率调整,日本央行也准备了利率下调所带来的副作用的对策。

日本央行对金融政策的修正立刻在日本股市引起了反响,日经平均股价在短时间里就下挫了500日元,体现了市场投资者的紧张。这也反映了日本央行在日本股市上的存在感。那么,如何安抚市场投资者的心理,不让日本的股市掀起巨大风暴,应该也是日本央行必须考虑的问题。

(作者:黄亚南 编辑:洪晓文)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